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

湖北恩施:“脫貧茶”何以成為“振興葉”

2021年07月21日11:16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喝你一口茶呀問你一句話,你的那個爹媽(噻)在家不在家······”深山傳出好茶歌,原是深山有好茶。

湖北恩施州地處武陵山區腹地,是全國最大的天然富硒茶產區。做強一片葉子,成就一個產業,帶富一方百姓。目前,全州茶園面積178.8萬畝,茶葉基地總面積佔全省首位,在全國地市州級產茶區中位居第四位,注冊茶企2200多家,茶農83萬名,茶業綜合產值突破170億元。

茶香縷縷含稅情。恩施州稅務部門立足全州茶產業實際,精准開展稅費政策宣傳輔導,充分釋放政策紅利,助力茶業茁壯成長。

茶業反哺茶農

6月的利川市毛壩鎮,茶園滿坡滿嶺,茶香清新裊繞。

“一直以來,稅務部門的政策扶持和上門服務,讓我們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溫暖和關懷,也堅定了發展好企業回饋社會的決心。”利川星斗山紅茶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卓萬凱談及近年來稅務部門對企業的幫助,連連點贊。

據悉,僅2020年,該企業享受稅費減免達30余萬元。“對茶企來講,能減免這麼多稅費真的很難得,感謝稅務部門的好政策,為我們企業發展騰出了資金。”企業會計李梅介紹,當地稅務部門針對茶企辦稅人員的涉稅需求,還舉辦了“優化執法服務、辦好惠民實事”稅企座談會、所得稅匯算清繳實務操作培訓在線課堂等,打造“線上線下”兩條稅費政策宣傳輔導線,確保企業應享盡享政策紅利。

利川星斗山紅茶有限責任公司是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公司積極依托“利川紅”品牌,創新實施“12854”幫扶模式。今年2月,該公司被中共中央、國務院表彰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據了解,五年前的利川市毛壩鎮蘭田村、楠木村卻因地處偏僻,當地百姓還主要靠外出打工維持生計。兩個村緊密相聯,茶葉種植面積近5000畝,但效益不好,茶農收入不高,生產積極性低。

卓萬凱利用當地的茶園風光和涼爽氣候,於2013年開始改造老茶園,進行栽培技術升級,改良品種,在毛壩鎮蘭田村、楠木村打造以茶業為主體,茶旅融合的“中國利川紅第一村”。

茶業發生水起,村民回鄉心切。蘭田村村民胡桂碧之前一直在浙江打工,現如今回到家鄉,種植2畝多地冷后渾,依托茶園還做起民宿,如今每年能輕鬆收入10萬元。

截至目前,利川星斗山紅茶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品牌輻射帶動5萬戶,20余萬名茶農增收,“利川紅”茶葉種植面積拓展至25萬畝。

一葉助振興

伍家台貢茶,一葉動天下。清乾隆48年(1784年),一姓伍名昌臣者加工的茶葉,得乾隆皇帝之寵,御賜“皇恩寵錫”牌匾,“伍家台貢茶”因此名揚天下。

伍家台村擁有一個湖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宣恩縣伍台昌臣茶業有限公司。公司是集茶葉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湖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公司茶葉主要出口法國、德國、西班牙、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

“現在稅務部門的退稅速度很快,基本上是當天就到賬了,為我們盤活資金提供了極大便捷。退稅款我們投入到茶葉人才培養和工藝改造升級方面,不斷提高茶葉質量。”昌臣茶業財務負責人蔡芳介紹,目前公司已出口茶葉400多噸,出口退稅到賬152萬元。

據悉,3月19日,宣恩縣第一個茶產業人才工作室在伍台昌臣茶業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工作室將圍繞伍家台貢茶重要品種開展相關工藝研究和手工傳承設備開發,培養一批伍家台貢茶加工技術骨干,推動伍家台貢茶產業提檔升級。

茶企輕裝前行,反哺村集體經濟發展。伍台昌臣茶業積極參與“千企興千村”行動,努力打造基地生產、精深加工和電商運營全產業鏈模式,積極打造中國貢茶特色小鎮,助力鄉村振興。

“今年公司已與伍家台村周邊42家小作坊茶葉加工企業合作,可以帶動2000多名茶農增收,今后我們將加大產業扶貧力度,讓更多茶農吃上‘茶葉飯’!”公司負責人貴體恩激動地說。

據萬寨鄉政府工作人員李榮峰介紹,該鄉以省級龍頭企業昌臣公司為依托,建立起“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基地+貧困農戶”的茶業產業扶貧模式,並依托伍家台村為核心的萬畝生態有機茶園,全力發展貢茶產業,確立了茶旅融合的“旅游+”路子,著力打造伍家台貢茶文化旅游區,以貢茶產業發展帶動一方經濟發展,促進農民脫貧致富。僅2020年,伍家台貢茶景區接待游客18萬余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000萬元。

目前,全鄉茶葉基地達到5.7萬畝,茶葉產業鏈延伸到全鄉13個村,覆蓋率達到100%。僅2020年,實現茶葉銷售收入2.94億元,人均茶葉收入達到近1萬元。讓“茶籃子”變“錢袋子”,“茶園子”變“白銀子”的茶業振興之路在萬寨鄉越走越廣。

茶香不懼路迢迢

恩施硒茶小鎮地處核心物流園區,鄰接國家4A級景區女兒城,聚集了全州大大小小數百家制茶、售茶各類茶企,有效解決了全市80萬茶農茶葉外銷問題。隨著稅收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硒茶小鎮順利渡過疫情危機,成為全省前列的茶葉交易中心。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發,往年熱熱鬧鬧的茶葉交易也冷清了不少。硒茶小鎮的運營企業恩施華硒文旅集團公司的負責人吳進波頗為焦急:“2019年我們春茶展銷會的交易量是2400萬斤,現在一下損失了600萬斤的交易量,我們其它項目的運營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硒茶小鎮建立的初衷是為了解決全市80萬茶農的茶葉銷售問題,本地市場無法消化的茶葉經過初加工后,會運往全國各地進行再次加工,最后才會出現在不同形態的杯盞之中。吳進波介紹:“恩施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終年雲霧繚繞,是全國優勢茶葉區域,在市場頗有競爭力。如果茶農的茶葉問題解決不好,我們這個交易市場也就沒有了立足之地,所以疫情影響的不僅是交易量,更是我們做好這個市場的信心。”

今年以來,恩施市稅務局抽調業務骨干,組建“稅務藍小分隊”,深入各大商圈,與當地居委會一道,開展“網格化”協同管理服務,宣傳稅收優惠政策,提供上門輔導服務,幫助企業及時享受稅收優惠,解決辦稅難題。

硒茶產業聯盟直銷中心的負責人羅永芳說道:“我們的茶葉主要是出口到南非、歐洲等地,涉及到退稅的時候非常容易出錯,相關政策也不是很了解,還好有稅務干部及時輔導,讓我們少了很多麻煩。”

硒茶小鎮小微企業入駐眾多,佔比8成以上,經營周期性強,資金壓力較為緊張。走訪了解情況后,“稅務藍小分隊”迅速聯系合作銀行,計劃聯合開展“銀稅互動”活動,合力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今年我們茶葉交易量回到了2000萬斤,市場明顯回暖。恩施是中國茶樹原產地和‘萬裡茶道’源頭之一,我們有信心將恩施茶葉的本真醇味推廣到更遠的地方,給更多的人品嘗。”吳進波信心十足地說。(朱彥 曾藝 楊海平)

(責編:關喜艷、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