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九城同心 發展共進 武漢城市圈“1+8>9”

2021年12月05日08:32 | 來源:湖北日報
小字號

  武漢城區鳥瞰。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攝)

  湖北省首條跨市地鐵線路——武漢地鐵11號線(鄂州)葛店南站。自1月2日開通運營以來,該站總客流量已接近300萬人次。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薛婷 通訊員 產啟斗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謝慧敏 成熔興 李墨

  【閱讀提要】

  2021年前三季度,武漢城市圈地區生產總值超過2.1萬億元,同比增長18.9%。

  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

  這片英雄的土地,規上工業增加值、規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多個主要經濟指標,已在短短一年多時間內重振修復,並以驚人的生命力,實現兩位數反轉增長。其中,固定資產投資、規上服務業企業收入增幅均超過30%。

  以不到湖北1/3的面積,聚集省內一半以上常住人口,創造全省60.3%的GDP,貢獻59.3%的規上工業增加值。

  武漢城市圈是怎麼做到的?

  分工合作 底蘊深厚

  “1+8”產業分工合作由來已久。

  1908年,中國最早的新式鋼鐵聯合企業——漢冶萍成立,由漢陽鐵廠、大冶鐵礦和江西萍鄉煤礦組成,兼採煤、採礦、煉鐵於一身。

  兩座工業城市——武漢和黃石,攜手書寫中國近代工業的亮麗篇章。

  歷史洪流滾滾向前。新中國成立后,武鋼、武重、武鍋、武船,一批“武字頭”落子武漢,與全國其他重點工業項目一道,撐起共和國的工業脊梁。

  此后,武漢向東,一條湖北鋼鐵冶煉冶金工業走廊成型:在黃石,大冶鐵礦喂料,冶鋼、省拖等企業扎堆聚集﹔在鄂州,1958年興建的鄂鋼,如今上榜中國企業500強。

  進入新時代,鋼鐵、石化、機械制造等傳統制造業全面提檔升級,汽車、光電子、芯片、顯示面板、智能制造產業蓬勃發展,武漢城市圈工業底盤不斷夯實,發展能級不斷提升。

  2020年,武漢城市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7596家,規上工業營業收入約2.4萬億元,佔湖北工業比重近六成。

  “壯圈”還在持續。截至今年9月底,武漢城市圈規上工業企業已攀升至8467家,增加了871家。

  你追我趕 協同發展

  觀察一個經濟體的運行態勢,僅看規模和總量是遠遠不夠的。

  經濟總量,需要與經濟質量並重。總量固然重要,含“金”量、含“新”量更重要。

  “光芯屏端網”,是武漢城市圈合力托舉的三大世界級萬億產業集群之一。

  這裡,武漢以“一束光”起步,成長為全國最大的光纖光纜制造基地、中小尺寸顯示面板基地。僅在光谷,就聚集了光電子信息企業1000余家,企業年總收入近6000億元。

  追光、借光、融光。城市圈8個小伙伴你追我趕,競相發展。在鄂州,三安光電將完成封裝的芯片,送到7公裡外的華星光電、天馬等下游企業,全程隻需要15分鐘。在天門,芯創(天門)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引來5家配套企業,生產成本降低40%。在黃石,今年年初投產的聯新顯示,生產中大尺寸顯示屏,正是武漢京東方、華星光電、天馬等企業急需的產品。

  聚焦“光芯屏端網”,目前,武漢城市圈已匯聚中信科、京東方、天馬、華星、聯想、富士康、長飛等一大批行業龍頭企業。這裡光電子產業集群規模佔全國份額50%,光纖光纜研發制造規模居全球第一。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網絡、生物醫藥四大產業,入列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數量與上海並列第一。

  后發優勢驚人的大健康和生物技術產業,2020年在武漢市的產業規模已達4000億元。

  作為武漢城市圈生物產業的“發動機”,光谷生物城在全省的“飛地”園區已達16個,並與天門、仙桃、黃石、黃岡等4個“圈友”共建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地方產業園。

  截至目前,武漢已有321家世界500強落戶。“2021中國制造及民營企業500強”中,武漢城市圈有8家企業上榜。

  “漢圈跑團” 總體領先

  上世紀80年代,5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一度成為中國經濟建設速度的代名詞。

  在經濟增長的賽道上,一個有競爭力的運動員不僅要個子大、跳得高,還要跑得快。短跑要比爆發力,長跑要拼持續力。

  武漢城市圈“跑團”,跑贏了什麼?

  從數據上看,GDP年均增長速度、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速度、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速度、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速度,以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速度等主要指標,“漢圈跑團”總體領先。

  2015年到2019年,武漢城市圈的GDP年均增速為10.85%。今年前三季度,圈內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在全省佔比72.6%,同比增長40.8%,快於全省5.9個百分點。

  “30年前,我在武漢東湖高新區創業。當年的創業環境和今天相比,實在是天差地別。”2018年底,小米集團武漢總部開工現場,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感慨萬分。

  從公司注冊到總部封頂,小米武漢總部不斷見証著武漢城市圈的速度——1天完成公司注冊﹔51天完成協議洽談和簽約﹔看地、選址,1個月﹔奠基動土到結構封頂,5個月﹔大樓全面竣工,不過1年。

  “武漢是聯想的大本營之一,這裡對我來說,親切得跟自己家一樣。我在武漢過早也喜歡吃面窩、蛋酒和熱干面,真的是蠻扎實。”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說,自2013年底投產,聯想武漢基地僅用3年,累計產值就突破1000億元。

  武漢城市圈是聯想全球最大、最先進的移動互聯產業基地,佔據聯想全球產能的60%。在這個超級工廠裡,平均每12秒就有一部手機或平板電腦誕生,每天超過10萬部產品下線。這些“新武漢造”,九成從光谷飛往全球,遍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九城同心 發展共進

  今天的武漢城市圈,以“九城同心”推動“發展共進”,“1+8>9”效應持續放大。

  12月2日,鄂州葛店開發區,總投資120億元的三安光電項目剛剛啟動試生產,產業鏈上游的華星光電,就在光谷增資擴建第6代LTPS LCD顯示面板生產線項目,向全尺寸顯示產業全球領先加快升級。

  9月20日,聯合國知識產權組織發布“2021全球城市集群創新指數報告”,武漢創新指數4年連進18位,位列全球第25、國內第6、中西部第1。而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2021年度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中,我省新增黃石、隨州、仙桃、孝感等地4家,入選總數並列全國第一。

  城市抱團成圈,實現要素高度聚集、互相聯動促進的發展,已是必然趨勢。

  在武漢城市圈,大中小城市間產業垂直分工,同等規模城市間產業水平分工,“研發在武漢、轉化在城市圈,主鏈在武漢、配套在城市圈,融資在武漢、投資在城市圈”格局初步形成。

  競相發展,各美其美﹔優勢互補、美美與共。

  打造全國重要增長極,武漢城市圈,乘風破浪正當時!

  【企業故事】

  跑車、芯片、飛機、手機,吉利頻頻布局武漢——

  “武漢是吉利集團的戰略支點”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嚴運濤

  芯片是汽車的“大腦”,向“下一代汽車”轉型升級,不能“缺芯少魂”。但從去年開始,芯片短缺成為汽車行業掣肘之痛。

  一次性流片成功,所有參數均達到設計標准。10月31日,吉利汽車集團對外發布,由總部位於武漢經開區的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主導設計的7納米智能座艙芯片“龍鷹一號”,已成功流片返回,將於明年正式量產裝車。

  這是我國首款車規級7納米智能座艙芯片。在83平方毫米的芯片內,集成了87層電路、88億顆晶體管。“相當於在指甲蓋上那麼點地方,建了88億個房間,上面還蓋了87層樓。”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這樣形容。

  同處武漢開發區,吉利路特斯武漢智能工廠正加緊建設,施工車輛來往穿梭,一片忙碌。明年,第一輛國產路特斯豪華汽車將在這裡下線。

  創立於1948年的路特斯,是全球著名的超豪華跑車品牌。2017年,吉利控股集團收購路特斯。2019年,吉利路特斯武漢智能工廠動工。

  今年8月,投資63億元的路特斯科技全球總部又在武漢動工,是首個將全球科技總部落戶中國的超高端跑車品牌,將成為湖北萬億汽車產業集群的一支頭部力量。

  吉利控股集團是一家全球知名汽車企業,連續十年進入《財富》世界500強,是唯一上榜的中國民營汽車集團。2020年,吉利控股集團汽車總銷量超210萬輛,連續四年蟬聯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第一。

  造跑車、芯片,吉利為何都布局武漢?“武漢將是吉利集團立足華中、著眼全球的戰略支點。”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說,“相信路特斯科技能夠跑出武漢‘加速度’!”

  9月28日,由李書福創辦的湖北星紀時代科技有限公司與武漢開發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正式宣布進軍手機領域。李書福進軍高端手機領域,再一次選擇了武漢。

  10月27日,吉利通航制造基地在漢啟動,國內首條通航飛行器復合材料自動化生產線生產的首架無人機下線。

  事實上,過去4年間,吉利在武漢持續布局,已落戶多個重大項目。

  2017年,吉利在漢成立的億咖通科技,研發銷售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等核心技術產品,僅4年產值增長14倍,已成為“獨角獸”企業。

  2019年,億咖通科技和知名半導體廠商ARM中國等共同出資,成立芯擎科技。

  【專家訪談】

  武漢城市圈研究會會長李春洋——

  打造武漢城市圈升級版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嚴運濤

  “進入新時代,中國新一輪城市群競爭風起雲涌,武漢城市圈有責任、有擔當,打造成全國重要增長極。”日前,湖北省武漢城市圈研究會會長、武漢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春洋接受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採訪時表示,要積極打造武漢城市圈升級版,聚集更多要素資源,全面實現同城化發展。

  武漢城市圈到底有多重要?李春洋說,要明確這一點,首先要知道武漢城市圈在哪裡。

  武漢城市圈是以武漢市為中心,由武漢及周邊100公裡范圍內的黃石、鄂州、孝感、黃岡、咸寧、仙桃、天門、潛江9市構成的區域經濟聯合體,這一區域是湖北產業和生產要素最為密集、最具活力的地區。它以佔全省三分之一的國土面積、二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創造了全省近三分之二的地區生產總值。

  從經濟總量上看,2020年武漢城市圈GDP超過了2.6萬億元,比2013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長10%以上,比全省快2個百分點﹔從發展質量上看,2013年到2020年,武漢城市圈一、二、三產業結構由9.8:49.5:40.7調整為5:40:55,經濟轉型初步顯現。

  在李春洋看來,衡量城市集群發展程度有兩個重要指標:高質量和一體化,而同城化就是一體化的高級階段。“9個城市就是1個城市”,正是實現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的一個非常美好的目標。“武漢城市圈經過多年發展,在綜合實力、協同發展、體制機制上的提升有目共睹。”

  李春洋建議,武漢城市圈三個副中心城市發展應各有側重:黃石工業基礎雄厚,依托資源優勢,加快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黃岡市人力資源豐富,積極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加快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進程,用好用足國家大別山革命老區支持政策,加快實現從農業大市向工業富市轉變。孝感市交通區位條件優良,與武漢市接壤邊界約242公裡,三次產業發展基礎好,力爭實現與武漢全方位同頻發展,打造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先行區和示范區。

  1+8如何才能大於9?李春洋認為,武漢城市圈各市要堅持互利共贏、互惠互利的方向。“武漢城市圈處於長江經濟帶和京廣京哈經濟帶的樞紐地位,本身交通非常發達,加之城市規模比較大、產業基礎比較雄厚、創新能力非常強、對外的輻射帶動能力大,它的使命能夠承東啟西,連南貫北,對中部地區發揮更好的引領作用,這是武漢城市圈的重要使命。”

(責編:關喜艷、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聯合國南南合作平台分享湖北農村改廁經驗
  一種農業廢棄物生物反應堆淨化系統,相當於一座小型工廠,適用於養殖場畜禽糞污處理、農村廁所改革等,“一站式”解決臭氣、污水和廢料等污染問題,實現廢棄物的資源高效綜合利用﹔無排放自循環水沖式環保廁所,利用優化的微生物菌劑,對糞尿進行持續生物反應,達到無供水、無排放、無臭味、無污染的環保目的﹔農村分戶式廁所糞水淨化處理法,對廁所糞便和生活廢水進行淨化處理,使排放的水質達到國家規定的標准,改善受納水體水質或農戶居住環境…… 12月1日,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召開農村水與環境衛生融資及南南合作線上研討會,“湖北農村廁所改造”經驗被推介,尤其是湖北波利瑪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武漢合緣綠色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湖北企業介紹的改廁和治理污水技術及產品,獲得點贊。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與商務部、農業農村部共同簽署合作協議,將加強在水和環境衛生領域的項目合作及南南合作,以惠及兒童和弱勢群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