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麻城市委書記汪國兵:杜鵑花城鋪展老區振興新圖

11月22日,麻城市委書記汪國兵(右)做客湖北日報5G演播室。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何宇欣 攝)
“人間四月天,麻城看杜鵑”。
除了火紅、壯觀的杜鵑花海,麻城還是“中國菊花之鄉”。
11月22日,麻城市委書記汪國兵做客湖北日報5G演播室,暢談如何做大“花文章”、壯大“花經濟”,描繪老區振興發展的新圖景。
壯大“花經濟”
一朵花,火了一座山。這朵花就是杜鵑花。
麻城市有100多萬畝杜鵑林,僅龜峰山上就有10萬畝連片成林的古杜鵑群落。每年春夏之交,杜鵑花次第開放,漫山紅遍,蔚為壯觀。不久前,滬蓉高速龜峰山支線建成通車,游客到龜峰山景區更為便捷。景區正依托杜鵑花和大自然造化奇觀,爭創國家5A級景區。全市A級景區增至10家,年接待游客量突破千萬人次。
“我們將以麻城杜鵑花為引爆點,推進全域旅游。”汪國兵說。
一朵花,富了一座城。這朵花就是菊花。
麻城有“中國菊花創新發展之城”“中國菊花美食地標城市”美譽,有1400多年菊花種植史,種植面積超過10萬畝,是全國三大菊花種植基地之一,綜合產值超過30億元,保存有2300多種菊花品種,擁有“國家地理標志”等5個國家級認証和3個省級認証。去年,麻城福白菊獲得出口歐盟的“通行証”。
圍繞菊花的精深加工,麻城開發出茶用、食用、飲用、釀用、保健五大類800余種菊花產品,打造了大別山菊花館、福田河菊花展覽館等主題展館。全市500畝以上菊花種植專業村50個、專業合作社200余家,帶動約3萬人脫貧致富。
汪國兵表示,麻城將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叫響福白菊公用品牌,推動菊花產業向百億元邁進。
培育新動能
這是一幅老區振興發展的新圖景,也是麻城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線圖、施工圖。
“新型工業既要滿天繁星,也要一輪皓月。”汪國兵說,麻城正圍繞綠色建材、裝備制造、清潔能源和其他新興產業,構建“3+X”產業體系。
——石材產業是麻城市的支柱性產業。堅持系統化治理、集群化布局、綠色化轉型、高端化發展,以石材物流園為載體,推動石材產業向千億元邁進﹔
——積極對接武漢城市圈裝備制造業,瞄准汽車零部件、新能源汽車等,加快傳統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
——追“風”逐“日”挺進新能源產業。麻城境內風、光、水資源等可再生能源非常豐富,太陽能輻射量達4600兆焦/平方米,年日照時數達到2000小時以上﹔全市風資源儲量為600兆瓦﹔境內有長江一級支流舉水河、巴水河,年平均降水量達1291.5毫米,大中型水庫369座。依托自然資源優勢,大力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全市光伏發電量達514兆瓦、風電210兆瓦、小水電16.5兆瓦,新能源產業發展態勢良好。目前,百萬千瓦新能源、光伏整縣推進、抽水蓄能電站等一批重大項目有序推進。“黃岡明確支持麻城建成大別山地區清潔能源基地,我們正在研究出台能源產業招商優惠政策,編制能源產業招商地圖,力爭到2025年,全市能源產業產值達到200億元。”
——精准式導入、全鏈條引進,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集群。
在推進現代特色農業全產業鏈建設上,發揮10萬畝菊花、40萬畝油茶、35萬畝蔬菜的規模優勢,高標准規劃建設百裡菊花風景畫廊、百裡蔬菜產業走廊、百裡林特產業走廊、百裡紅色文化長廊“四大百裡走廊”,加快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引導農產品加工從分散布局向集群發展轉變。
擺開“擂台賽”
麻城第九次黨代會確立了“建成中心、挺進百強、譜寫新篇”的發展目標。
如何向“百強”挺進?汪國兵介紹,麻城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全市規模工業企業達到296家,預計未來5年將發展到400家左右,規模工業總產值將達到1000億元,有望比“十三五”末翻一番。市委領導班子帶頭開展“思想破冰大討論”,堅決破除故步自封之冰、小成即滿之冰、得過且過之冰、因循守舊之冰、狹隘片面之冰、坐而論道之冰、不思進取之冰,堅決打破一般標准、常規操作,同強的比、向高的攀、跟快的賽,持續擂響擔當作為、爭先創優的戰鼓,擺開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改革創新等“八大擂台賽”,把廣大黨員干部的注意力和興奮點引導到抓發展、干項目、爭作為上來。
“我們將以‘敢想敢干、敢拼會贏、敢爭第一、不勝不休’的精神狀態,調動和凝聚百萬麻城人民的力量,努力實現百強夢。”汪國兵說。(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泉 金凌雲 通訊員 陳鵬 萬永庄)
個性問答
“微改造”讓老區更宜居
主持人:國務院批復的《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規劃》,將麻城定位為“大別山區域性中心城市”。如何錨定這一目標,打造宜居興業之城?
汪國兵:將推動麻城中心城區東進西擴、南聯北展,打造濱河新區,規劃高鐵新城,裝點城市客廳。用好城區“零散地”“空心地”,實施城市“微更新”、公共設施“微改造”,打造輪廓清晰、高低錯落、舒展大氣、綠意盎然的魅力城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位於麻城古鎮岐亭鎮的杏花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岐亭鎮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此外,茯苓窩、小漆園、丫頭山等一批傳統村落風貌獨特,保存完好。麻城將加快村庄規劃編制,推動美麗宜居村庄和美麗田園示范創建,擴點成面、連線成片,打造一批產業“特而強”、功能“聚而合”、形態“小而美”的中心鎮,高水平建設一批產業興、環境美、鄉風淳、生活好的幸福宜居鄉村。(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泉 金凌雲 通訊員 陳鵬 萬永庄)
民生福利
爭取所有鄉鎮半小時內上高速
主持人:汪書記,麻城如何解決好出行難、上學難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汪國兵:我們將按“成環結網、增密提質”的思路,謀劃建設三個圈層的城市環線,優化城區到宋埠岐亭、城區到順河城市路網,推動實現所有鄉鎮均能半小時內上高速。
投資6.8億元新建的麻城一中,已於今年秋季學期投入使用。今年全市新建4所普惠性幼兒園,實現1200戶以上小區全覆蓋﹔投資1億余元的實驗三小及附屬幼兒園項目將於明年秋投入使用。
投資12億元的新麻城市人民醫院,創建成為大別山地區首家三甲醫院。麻城市中醫院創建為三甲醫院。投資4000萬元改造婦幼保健院。投資3.5億元的公共衛生中心和精神衛生中心啟動建設。(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泉 金凌雲 通訊員 陳鵬 萬永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