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城鄉人均收入增幅高於全國

湖北上半年民生改善亮點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31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9%,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2個百分點
建成卒中中心162家、卒中防治站30家
各地免費開展疾病篩查,完成3.4萬心血管病高風險人群篩查、4.5萬人腦卒中篩查、43萬名兒童青少年近視篩查、36.8萬名農村婦女“兩癌”檢查、29.72萬名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和28.24萬名新生兒聽力篩查
推進80個街道養老綜合體和200個農村互助照料中心提檔升級項目
確定特殊困難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對象17010戶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和散發多發的疫情沖擊,湖北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舉措頻出,民生改善力度隻增不減,民生保障網不斷織密織牢。
從衣食住行到業教保醫,“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投射在百姓生活的細節裡。一幅幅幸福的民生圖景,在群眾的眼前、身邊徐徐展開﹔一個個熱切的民生期盼,在百姓的心裡、口中娓娓道來﹔一項項務實的民生新政,帶著溫度,在荊楚大地落地生根。
城鄉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贏”GDP
“我和老伴退休多年,這些年來養老金連漲直漲。”7月28日,武漢市68歲的市民朱阿姨看到存折上到賬的養老金,笑容滿面。今年,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再次上調並陸續發放到位,她的退休金每月又增加了140元,漲到近4000元。
道行致遠,不忘初心。
經濟超預期因素沖擊,民生改善卻從未停滯。
資金再缺,各項政策規定該給群眾的錢一分不能少﹔財政再緊,該給群眾補助的標准一點不能降﹔任務再重,該為群眾辦的實事一項不能減﹔工作再難,該為群眾解決的問題一件不能丟。
上半年,湖北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131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9%,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2個百分點。從收入來源看,工資性收入、經營淨收入、財產淨收入和轉移淨收入分別增長7.8%、4.5%、7.7%和6.2%。
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3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07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5%。城鄉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跑贏”GDP增長。
公共財政支出越來越多向民生傾斜。上半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民生支出佔比保持在78%以上。其中,衛生健康、交通運輸、農林水、商業服務業支出分別增長13.5%、24.9%、43.6%、79.9%。
同時,在基礎教育均衡化、文化惠民工程、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等多個民生領域,均實現了“超常態”投入。
掃描2022年以來的“民生賬單”,我省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清晰地呈現出一條加速上行的“民生曲線”。
“323”攻堅行動加速推進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
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今年以來,我省加速推進影響群眾健康突出問題“323”攻堅行動,健康湖北孜孜而行。
6月27日晚,30歲的小孫因“頭暈、嘔吐、四肢抽搐,並有胸痛胸悶”症狀到黃石市西塞山區河口衛生院就醫,經檢查顯示,竇性心動過速,右心室肥厚,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衛生院立即啟用“黃石市胸痛中心全市模式一張網”平台,在黃石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的遠程協助下,明確診斷、緊急處理,快速、安全將他轉到上級醫院行冠脈介入治療。小孫死裡逃生。
今年1月,黃石“323”攻堅行動心血管疾病防治“心電一張網”建設正式啟動。這張“網”以黃石市胸痛中心為基礎,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依托,搭建遠程心電診斷和管理平台,同時120急救體系全面參與,各級醫療機構無縫對接數據共享,完成急性胸痛分級診療。
黃石已建設基層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站8家,已有12家醫療衛生機構加入“心電一張網”平台,危重胸痛患者的及時轉診救治率顯著上升。
截至目前,省委將“323”攻堅行動納入對市州黨政班子考核,省級7個專病防治中心和1個管理辦公室挂牌運行,制定技術方案和體系建設方案,全面完成17個市州組織架構,推動實現市縣防治體系全覆蓋。省級15個部門建立聯系點制度,全面建立試點協調機制。
同時,全省衛健系統加大資金統籌,調劑4000余萬元推進重點項目,落實國債項目7000萬元用於信息化建設。集中優勢學科聯盟資源建設專病防治網絡,全省胸痛中心覆蓋率達到96.27%,啟動建設胸痛單元1277家,數量居全國第一,建成卒中中心162家、卒中防治站30家,基本形成視力防控校醫家聯動格局。
實施一批惠民項目。對慢病高危人群做到“應篩盡篩”,完成881萬人次心腦血管疾病一體化篩查、68.8萬名兒童青少年近視篩查、36.8萬名農村婦女“兩癌”檢查、29.72萬名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和28.24萬名新生兒聽力篩查。
居家養老服務圈提檔升級
7月28日中午,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佛祖嶺街道養老服務綜合體5樓大廳,老人們在吃午飯。運營不到一個月,不少老人已把這裡當成“溫暖的家”。
深懷愛老之情,篤行為老之事。
面對進程日益加劇的“銀發時代”,今年,我省大力推進街道(鄉鎮)養老服務綜合體建設。“建設街道(鄉鎮)養老服務綜合體80個”被列入2022年省政府工作報告。
“以改擴建為主、新建為輔,充分利用街道(鄉鎮)現有閑置房產、商業設施及嵌入式小型養老機構等場所設施改(擴)建,拓展社區養老綜合服務功能,將基礎條件較好的中心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提檔升級。”省民政廳負責人介紹。
高位部署推進,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走在前列,是湖北不辱使命、不負眾望的必然擔當。
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晴。省民政部門正同步推進200個農村互助照料中心提檔升級項目建設﹔省級財政列支1億元,採取以獎代補方式,對每個示范性街道(鄉鎮)養老服務綜合體項目補助100萬元、每個示范性農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提檔升級項目補助10萬元。
截至6月底,80個街道養老服務綜合體建設項目開工32個、200個農村互助照料中心提檔升級項目已全部開工。各地統籌謀劃項目后期運營管理,提升居家社區養老供給能力,推動建立“一刻鐘”居家養老服務圈,確保“十四五”末城市社區日間照料覆蓋率達到100%。(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龍華 李光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湖北城鄉人均收入增幅高於全國
- 湖北上半年民生改善亮點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31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9%,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2個百分點 建成卒中中心162家、卒中防治站30家 各地免費開展疾病篩查,完成3.4萬心血管病高風險人群篩查、4.5萬人腦卒中篩查、43萬名兒童青少年近視篩查、36.8萬名農村婦女“兩癌”檢查、29.72萬名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和28.24萬名新生兒聽力篩查 推進80個街道養老綜合體和200個農村互助照料中心提檔升級項目 確定特殊困難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對象17010戶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和散發多發的疫情沖擊,湖北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舉措頻出,民生改善力度隻增不減,民生保障網不斷織密織牢。 從衣食住行到業教保醫,“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投射在百姓生活的細節裡。…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