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女孩自測血壓居高不下 禍首原是嗜鉻細胞瘤

泌尿外科專家在查房。
14歲女孩無意間用媽媽的血壓計測出自己的血壓高達200mmHg,到醫院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她小小年紀血壓如此之高,罪魁禍首竟是十分凶險的嗜鉻細胞瘤。近日,泌尿外科專家團隊通過腹腔鏡微創手術完整切除腫瘤,並幫她保住了腎臟。
14歲的圓圓(化名)是一名初中生,最近一年裡,她經常莫名其妙的大汗淋漓,偶爾還感覺頭暈、頭痛,上學的時候就暈倒過兩次,同時體力也大不如以前,體育課時跑步總跟不上。起初家長以為孩子只是體虛,不好好上學想偷懶,並沒有太在意,反而訓斥了一通。上周,圓圓的媽媽張女士自己測量血壓時,圓圓因為好奇套在自己腕上測了一下,結果顯示血壓竟高達200/140mmHg。張女士想到自己因為高血壓沒有重視,最后拖成慢性腎衰竭,看到女兒血壓這麼高時心裡十分慌張,后又幫女兒反復測了幾次還是很高,於是趕緊帶她來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就診。醫生詳細詢問病史和症狀后,讓其進一步檢查,后通過CT發現她的右側腎上腺區有一個3cm×4cm的腫塊,聯系泌尿外科會診后,考慮這個腫塊很可能就是引起惡性高血壓的元凶,嗜鉻細胞瘤的可能性較大,遂轉入泌尿外科進一步診療。
由於該腫瘤位於腎門附近,被腎動脈、腎靜脈包繞,還有動脈穿過腫瘤,手術的難度和風險都非常高,術中稍有不慎可能導致大出血,腎臟可能就保不住了。此外,術中操作鉗夾腫瘤會刺激其釋放大量的腎上腺素,導致血壓急劇上升﹔當切除腫瘤后,由腫瘤分泌入血的激素減少,又會導致血管舒張,血壓急劇下降,如果控制不好,嚴重可危及生命。因此做好充分的術前准備是手術成功的關鍵。考慮到患者年紀還這麼小,泌尿外科主任郭永連與團隊仔細分析和研究病情后,決定盡最大努力為患者保腎除瘤,一方面術前進行了充分的擴容准備,另一方面將術中可能出現的情況,提前做好了應對預案。
整個手術過程步步為營,緊張而有序,腎門區大血管與腫瘤的關系比預想的更緊密,好在經過小心細致地操作,在麻醉科的密切配合下,泌尿外科專家最終通過腹腔鏡微創方式成功將腫瘤剝離切除,為小女孩保住了腎臟,術后圓圓的血壓也逐步恢復了正常。
該院泌尿外科主任郭永連介紹,嗜鉻細胞瘤是繼發性高血壓的常見病因之一,瘤體可大量分泌兒茶酚胺類激素,一旦釋放入血,會引起血壓驟然升高。最典型的表現是惡性高血壓,除了血壓本身很高之外,血壓還可能驟升驟降,猶如“過山車”。病程一久,還會危害心腦腎等多系統臟器功能。
隨著生活節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高血壓患者呈年輕化趨勢,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部分是由嗜鉻細胞瘤引起的繼發性高血壓,由於嗜鉻細胞瘤的症狀表現多樣,很容易被大家忽視。專家提醒,一旦出現陣發性高血壓、頭痛、頭暈、心悸、大汗淋漓、運動能力下降等症狀時,要高度警惕腎上腺嗜鉻細胞瘤的可能,特別是既往體健的青少年,應及時就醫、科學診治,家長們莫要讓自己想當然的經驗耽誤了孩子的病情。(劉姍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