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武鋼一號高爐前,煉鐵院士和制芯博士共話光榮與夢想

2022年09月15日08:14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64年前的9月13日,武鋼一號高爐“為新中國煉出第一爐鐵水”,64年后的9月13日,一批紅鋼城長大的芯片工程師走進武鋼一號高爐工業遺址公園,與武漢鋼鐵有限公司煉鐵廠智鐵黨支部聯合開展主題黨日活動。

曾指揮一號高爐開爐的我國唯一一位煉鐵院士,94歲的張壽榮聽聞武鋼子弟為國家攻堅研發芯片,特地通過視頻給他們寄語:“64年前的今天,一號高爐順利出鐵,武鋼誕生,國家‘缺鋼少鐵’的狀況從此改變……工業強國必須打破‘缺芯少屏’的局面。希望你們積極投身到新時代國之重器的建設中,將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推向國際領先地位。”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鋼老領導張壽榮寄語研發芯片的鋼城子弟。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鋼老領導張壽榮寄語研發芯片的鋼城子弟。

張壽榮自傳《鋼鐵人生》的採寫者、武鋼作協主席鐘鋼深情回憶了張院士立志鋼鐵興國、一心鋼鐵報國的感人事跡。他說,張院士志存高遠,既放眼世界,又自主創新,為我國高爐長壽技術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雖然已是耄耋之年,但始終追尋著鋼鐵前沿技術,在低碳冶金等領域也有著獨到的發現和見解。今天,無論我們是從事鋼鐵制造還是芯片研發,都需要學習繼承張院士的精神和品格。

張壽榮自傳《鋼鐵人生》的採寫者、武鋼作協主席鐘鋼發言。

張壽榮自傳《鋼鐵人生》的採寫者、武鋼作協主席鐘鋼發言。

64年前的9月13日15時25分,毛澤東主席登臨一號高爐,見証了武鋼第一爐鐵水流出。光谷金融控股集團筑芯產業園突擊隊臨時黨支部的黨員和來自武漢高科技企業的芯片工程師,首次身臨其境,把手放到歷史復原場景觸摸屏上,火龍般的“鐵水”從出鐵口奔涌而出。

光谷金融控股集團筑芯突擊隊臨時黨支部書記吳軻。

光谷金融控股集團筑芯突擊隊臨時黨支部書記吳軻發言。

重溫歷史瞬間,筑芯突擊隊臨時黨支部書記吳軻說,推動科技自立自強,為芯片等核心技術服務是一種榮耀也是一種本分。武鋼有限煉鐵廠智鐵黨支部書記董遵敏說,感受一號高爐紅色情懷,胸懷國之大者,建設國之重器。

武鋼有限煉鐵廠智鐵黨支部書記董遵敏發言。

武鋼有限煉鐵廠智鐵黨支部書記董遵敏發言。

武鋼有限煉鐵廠爐前總技師陳勝香回憶道:“1989年,那時我還隻有16歲,我就光榮的成為了一名爐前工,從此便與一高爐朝夕相伴。”他說,如今的武鋼,正加速智慧轉型步伐,鐵區操控中心,爐前操作人員可以從電子大屏看透高爐之心,實施遠程操控,裝料、鼓風、出鐵一鍵完成,煉鐵生產工作條件已大幅改善。新一代的高爐人,將堅守鋼鐵報國初心,“高爐煉鐵也煉人”的精神財富定將代代相傳。

武鋼有限煉鐵廠爐前總技師陳勝香發言。

武鋼有限煉鐵廠爐前總技師陳勝香發言。

華引芯(武漢)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師葛鵬從小生活在這座鋼鐵之城。葛鵬說,高爐煉鐵又煉人,面對芯片、光電行業新一輪的封鎖,我們要像前輩們一樣從追趕到追回,從進口到替代。

華引芯(武漢)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師葛鵬發言。

華引芯(武漢)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師葛鵬發言。

葛鵬作為團隊成員參與自主研發的高端半導體芯片及光源產品,彌補了我國在中高端芯片光源市場的空白,首次實現了高端光源的國產替代,多項關鍵技術解決了“卡脖子”難題。

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總經理肖希博士是位“鋼二代”,也是一名基層黨支部書記。去年底,他率領團隊完成研制國內首款1.6Tb/s硅光互連芯片,實現了我國硅光芯片技術首次向Tb/s級跨越,將為超級計算、人工智能等提供有力支撐。  

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總經理肖希發言。

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總經理肖希發言。

肖希透露,當初選擇硅基光電子芯片這一前沿方向,受到武鋼當年引進硅鋼技術影響。淵源不止於此,他的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余金中畢業於大冶一中。有130多年歷史的大冶鐵礦,現在從屬於武鋼資源集團。

肖希團隊還有多位“80后”武鋼子弟,其中一位剛去一家國家實驗室“預備隊”負責相關工作,另一位創辦了硅光芯片產業化的公司。

聯合主題黨日活動現場。

聯合主題黨日活動現場。

“鋼鐵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國之重器,芯片是新時代的國之大者。”肖希說,“我們這代人必須擼起袖子加油干,不僅是歷史劇中人,也是歷史劇作者,更要發揚歷史主動精神。”(文/ 程琳 圖/李沅昊)

(責編:金雨蒙、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