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資訊

湖北浠水:“三治”融合 共同締造美好生活

2022年10月21日09:03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秋風送爽,雲卷雲舒。

走進湖北省黃岡市浠水縣蘭溪鎮李汰新村鄉廉路,隻見民居錯落有致、道旁綠樹成蔭、清廉文化牆精美別致……

作為湖北省清廉村居試點村,近年來,李汰新村以自治為基礎“群治共享”,以法治為保障“定紛止爭”,以德治為支撐“春風化雨”,將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努力打造風清氣正的鄉村政治生態,推動清廉村居建設走深走實,錨定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奏響“共同締造”新篇章。

自治聚民心 彈好共建共治“協奏曲”

年初,村裡要搞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組織召開黨員群眾代表大會,征求大家意見。“什麼是共同締造?”“如何來共同締造”群眾的疑問一個接著一個。

村裡租來一台大巴車,組織村民代表幾十人前往麻城市的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試點村參觀學習。看到試點村美麗整潔的村容村貌和村民溫暖淳朴的笑顏,村民艷羨不已。回村后的塆組會上,大家一致同意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

共同締造怎麼造?李汰新村把“發言權”交給了村民。

“村部門口的主干道有些破損,建議對路面進行硬化刷黑。”“晚上從灣裡經過隻能摸黑,希望路燈早點亮起來。”“村裡缺少休閑娛樂散步的地方,要考慮修建休閑場所。”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出謀劃策,共同憧憬著李汰新村的美好生活。

在李汰新村,議事會謀大事,塆組會議民事,圓桌會破難事,寬板凳話矛盾,真正把“話筒”交給了群眾。

“大事小事都讓大家議、大家定、大家辦,辦事效率更高了,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李汰新村黨總支書記胡秋良說道。

法治明事理 奏響鄉村振興“最強音”

“眼下,正是鱸魚豐收的季節,村裡投資陸基通養鱸魚,第一批出售4300公斤,產值8.5萬元……”在李汰新村的一場“院子會”上,村“兩委”向群眾逐項通報了近期村裡開展的各項工作,這種公開透明的村級管理模式讓養魚能手李鬆濤感到十分滿意。

李鬆濤的“十分滿意”,得益於該村規范村級小微權力運行公開,讓村干部習慣在受監督和約束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成為基層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常態,釋放了村干部干事創業的“廉”動力。

為進一步規范村級小微權力運行,李汰新村印制了《小微權力規范運行操作手冊》,並發放給每一位村民。村民監督委員會成員列席周一例會,負責監督村干部的各項工作,審核村內各項工程,審議村集體經濟的各項支出。

“即便是一包茶葉、一筆工錢、一個杯子,都要上報且經村監會審議。”李汰新村紀檢委員李小勇說,該村的收支被嚴格限定在制度的框架下。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鄉村建設是法治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李汰新村以法治促廉潔、優作風、提效能,設立農村法律顧問服務站,為村民提供法治宣傳、法律咨詢、法律援助等﹔成立村民矛盾調解委員會,組織調解員隨時隨地為居民提供矛盾糾紛調解服務,引導群眾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有效解決群眾“信訪不信法”問題。

德治樹新風 唱好鄉風文明“主旋律”

“李汰一生為官清廉,勤儉節約、兩袖清風,有書記載他家經常出現無錢買柴米的情況,同事資助他300兩銀子,李汰卻用於修繕破敗的校舍。”作為“江南第一清官”李汰的故裡,李汰新村村民對李汰的故事津津樂道。

李汰新村深耕傳統文化,打造“清風館”“鄉廉路”“廉政文化長廊”等陣地。一則則廉政小故事,一張張廉政文化宣傳冊,一句句村規家訓名言警句……處處可見的清廉元素融入村居每個角落。

當“清廉”的種子在群眾心中生根發芽,“德治”的意識便逐漸深入人心。

年近七旬的村民監督委員會成員程菊芳主動到村民家中做工作,爭取了村民更多理解和支持﹔村民代表李求民主動拆除自家旱廁拓展路面,自家門口的菜地改作綠化﹔鄉賢李從艮等人極力支持,捐出30余萬元修建通村通組道路……

硬化路面36公裡,安裝智能一體化太陽能路燈120盞,種植各類苗木3萬多棵……在共謀共建中,李汰新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昔日的落后村迎來鄉村振興的春天。傍晚時分,微風徐徐,李汰新村廉政廣場上的廉潔標語紅艷艷的,格外引人注目。“共產黨的政策好呀!我們老百姓日子過得越來越舒坦!”大家對現在的美好生活贊不絕口。(柯倩)

(責編:張沛、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