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經開區推出“助跑計劃” 每年5億元獎勵工業企業提質增效

設立5000萬“車谷造”推廣資金,助力車谷工業企業開拓市場﹔符合車谷“強鏈、補鏈、延鏈”產業導向的項目,最高可補貼1000萬元﹔獲得中國質量獎的企業獎勵200萬元﹔首次獲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一次性獎勵80萬元······
1月10日,從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工委經濟工作會議上獲悉,武漢經開區推出《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助跑計劃”關於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簡稱“助跑計劃”),每年拿出5億元資金,給制造業企業“發紅包”,助推制造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武漢經開區推出“助跑計劃” 每年5億元獎勵工業企業提質增效。
會議透露,2023年,武漢經開區擬出台“1+7+X”全區高質量發展政策文件,“1”是全區高質量發展意見,“7”分別是服務業、工業、建筑業、農業、人才、市場主體、科創政策,“X”是雙智、數字經濟、金融業、新材料等產業細分政策,全年擬安排30億元用於支持企業高質量發展。“助跑計劃”圍繞企業轉型升級、市場開拓、產業鏈協作等方面,推出10項舉措、20條獎勵條款,在助企紓困的同時,支持制造業企業提升發展質量。武漢經開區是武漢市工業經濟的主戰場,2022年克服疫情反復、“缺芯”等多重超預期不利因素影響,全力以赴穩增長,全年GDP預計突破2000億元、經濟規模實現新跨越,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預計實現3462億元、同比增長7%,扛起工業經濟穩增長的重任。
武漢經開區經濟和信息化局負責起草“助跑計劃”工業專項政策。該局負責人介紹,根據武漢經開區區情區況、企業生態,量身打造工業領域提質增效專項政策,促進全區工業經濟發展質效齊升。
武漢經開區推出“助跑計劃” 每年5億元獎勵工業企業提質增效。
梳理“助跑計劃”,“亮點”不少。新增智能化升級獎勵、綠色制造獎勵、安全生產達標等獎勵條款,政策導向從關注企業產值、投資的“數字”,轉向更關注企業提質升級增效、智能綠色轉型。智能化升級獎勵企業建設智慧工廠,對武漢市認定的燈塔工廠獎勵500萬元,智能化改造示范項目、標杆工廠分別獎勵50萬元、150萬元。
綠色制造升級獎勵舉措包括:對工信部當年認定並首次列入國家綠色制造名單的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一次性獎勵100萬元﹔首次列入工信部綠色設計產品,每項產品給予一次性獎勵10萬元,累計最高獎勵50萬元。
武漢經開區錨定“中國車谷”中心目標,以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為重點,打造自主可控、安全穩定的汽車產業鏈供應鏈。
“助跑計劃”對“強鏈、補鏈、延鏈”產業企業予以政策支持。融入本地汽車產業鏈的供應商,首次進入中國車谷整車企業供應鏈體系,最高獎勵500萬元﹔符合車谷“強鏈、補鏈、延鏈”產業導向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生產性設備投資技改項目,分別最高補貼800萬元、1000萬元。
“助跑計劃”完善“專精特新”企業首次獲批獎勵、重新認定獎勵、整體搬遷獎勵和“單項冠軍”獎勵等政策體系。
對落戶3年內的首次獲評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獎勵80萬元﹔對有效期滿重新認定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獎勵20萬元﹔首次獲得“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和“單項冠軍產品”,分別獎勵100萬元、50萬元﹔首次獲得省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的企業,獎勵20萬元。
對新認定的創新型中小企業,武漢經開區一次性獎勵5萬元。這是“助跑計劃”新增的獎勵條款,在企業成長之初,提前“扶一把”。
此外,“助跑計劃”還設立專項舉措獎勵優秀企業管理團隊、最高獎勵200萬元﹔鼓勵“企業走進來,產業走出去”,設立5000萬元“車谷造”推廣資金,助力區內工業企業開拓市場,打造車谷品牌。
2017年,武漢經開區出台了“黃金30條”產業政策,是車谷覆蓋面最廣、使用頻率最高的惠企政策。2022年,武漢經開區經信局通過政策兌現綜合服務平台,“一網通辦”數字化兌現惠企政策,全年共受理近3000家次企業政策申報,全區支付各類惠企資金超30億元。
“助跑計劃”的發布,意味著武漢經開區惠企政策從覆蓋全行業的綜合型政策向專業化、行業化轉變,政策支持率先從“量”到“質”轉變。
武漢經開區經濟和信息化局負責人說,“助跑計劃”工業專項政策,可視為“黃金30條”產業政策的升級版,聚焦武漢經開區“二次創業”新征程上的新戰略、新目標、新要求進行了政策創新,“工業廠房租賃補助、工業產值增幅獎勵、工業投資項目入庫獎勵、優秀管理團隊獎勵、‘車谷造’工業產品推廣支持等獎勵舉措,系全市、全省率先提出”。(圖/文 鄭奇悅、劉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