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深海探測助力海洋事業新發展(新知)

崔 妍
2023年01月20日08:1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現象】去年12月,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面向深海萬米鑽探的超深水科考船——大洋鑽探船,實現主船體貫通,標志著我國深海探測領域重大裝備建設邁出關鍵一步。同月,我國首座深水科考專用碼頭——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科考碼頭正式啟用,為我國開展深海探測和大洋科考合作提供重要設施支撐。近年來,隨著相關基礎設施和裝備技術的不斷提升,我國深海探測事業取得令人矚目的進步。

  【點評】

  深海是極具開發前景的資源寶庫。從科學角度看,廣闊深海蘊含著自然奧秘的答案。如板塊運動的規律、氣候變化的源頭等,都需要到深海中去追溯。從經濟角度看,深海蘊藏著豐富的礦產、油氣和生物資源。佔世界石油產量30%的海洋石油,以及儲量遠超陸地的深海稀土等,都蘊藏著巨大的開發空間。向深海挺進,戰略意義重大。

  開發利用深海資源、保護深海生態環境、維護深海權益、保障深海安全,發展相應的裝備必須先行。深海水壓巨大、黑暗無光、地形復雜,對探測裝備和技術要求極高。目前,人類使用深潛、深鑽、深網三大手段來探索深海奧秘。深潛技術是到達深海現場的能力,深鑽是從海底往下鑽探,深網是將傳感器放到海底進行長期聯網觀測。三者共同擔起深海探索的技術重任。

  我國海洋裝備制造起步較晚,但近年來發展迅速,已躋身世界先進水平。目前,我國已具備進入世界海洋最深處開展科學探索和研究的全方位能力。近年來,我國研發的各類深潛裝備紛紛抵達萬米深海,不斷刷新國內國際潛深紀錄。正在建造的大洋鑽探船,具備全球海域無限航區作業能力和海域超過1萬米的鑽探能力,總體裝備和綜合作業能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這些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突破,是自主創新結出的碩果,也見証著我們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志氣和骨氣。正是這些不斷涌現的自主創新科技成果,換來了我們從事海洋科學考察活動的主動權和話語權。

  海洋是人類共同的藍色家園,對深海進行探索和研究也離不開國際合作。尤其是大洋鑽探,技術要求高、經費投入大,十分依賴國際協作。1998年,我國加入國際大洋鑽探計劃,之后在我國科學家提議、設計和共同主持下,到南海實施了四個半鑽探航次,揭示了南海海盆張裂、海底擴張的歷史,使得南海成為全球地質研究程度最高的邊緣海之一。當深海載人潛水器“奮斗者”號在馬裡亞納海溝採集到一些珍貴樣本后,我國科考團隊發出共同分享海洋深淵數據樣本的倡議。未來,中國科考團隊還將邀請各國學者共同研究有關海洋深處的科考。人類對深海的認識依然匱乏,還要齊心協力去推進深海科考與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推動我國海洋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深海可能蘊含著地球演變、生命起源、氣候變化等重大科學問題的答案,需要我們借助更先進的設備和技術手段去探索。加大深海前沿技術裝備的研發力度,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必能推動我國海洋事業不斷取得新突破,為人類海洋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 人民日報 》( 2023年01月20日 15 版)
(責編:肖璐欣、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深海探測助力海洋事業新發展(新知)
  【現象】去年12月,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面向深海萬米鑽探的超深水科考船——大洋鑽探船,實現主船體貫通,標志著我國深海探測領域重大裝備建設邁出關鍵一步。同月,我國首座深水科考專用碼頭——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科考碼頭正式啟用,為我國開展深海探測和大洋科考合作提供重要設施支撐。…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