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巍巍長城 共同守護(暖聞熱評)

飛 揚
2023年03月22日08:5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人物】參與長城保護、研究的年輕人

  【故事】1984年出生的尚珩,2010年來到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現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工作,10多年間參與和主持了多項長城考古發掘工作,完成“中國歷代長城研究”等多個研究項目﹔90后姑娘魯婷婷,研究生畢業后入職嘉峪關絲路(長城)文化研究院,成為一名長城保護的“守關人”﹔郭洪秀一家接力守護家鄉的野長城,他已是第三代長城保護員……近年來,長城保護與研究的力量日益壯大,許多年輕人用豐富的專業知識、飽滿的青春熱情投入長城保護工作,讓古老長城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

  【點評】

  長城是我國現存體量最大、分布最廣的文化遺產,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然而,受自然侵蝕風化、人類生產生活和歷史環境變遷等多重因素影響,我們今天見到的長城大多已是殘垣斷壁。長城不斷老去,保護迫在眉睫。近年來,隨著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提速,一批年輕人在長城的保護和研究中彰顯使命與擔當。

  長城保護,貴在堅守。長城綿延萬裡,大多地處偏遠,地形陡峭,一些地段無路可走,隻能手腳並用艱難攀爬。選擇這份工作意味著遠離繁華、獨守寂寞、甘於清貧。20多年間,尚珩徒步考察了多地的長城,行程超過3000公裡﹔魯婷婷每月對散布在戈壁山林、人跡罕至荒漠中的30個不可移動文物點進行多達400余次的巡查監管﹔郭洪秀守護的長城離縣城有30公裡遠,他常年騎著摩托車顛簸在崎嶇山路之上……這些可親可愛的年輕人,心懷熱愛、不辭辛苦,在保護長城的堅實足跡中寫下壯美的青春華章。

  長城保護,也少不了矢志創新。長城建造年代不同,建造材料和方法各異,保護修繕殊為不易。近些年,經過各方不懈努力,長城研究和保護的新方法、新成果不斷涌現。尚珩與古建、材料、植物學等多領域專家共同合作,以考古挖掘為開端,多學科研究為手段,數字化跟蹤記錄為保障,變以往的搶救性修繕為“慢慢修長城,邊研究邊修繕”的研究性修繕,為長城修復保護開啟新的篇章。魯婷婷借助無人機等諸多先進設備,不僅能更及時便捷地巡護長城,還可以精准地為長城把“脈象”、查病因、治未病。將最新科技用於長城修繕,使長城保護獲得更多助力。

  歷史文物承載著共同的歷史記憶,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得益於越來越多人孜孜不倦的創新求索,長城的真實性、完整性、安全性得到很大程度保護。不僅是長城修繕,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志存高遠、腳踏實地、默默奉獻的年輕人還有很多。他們或在故宮修文物,或在敦煌臨摹古畫,或在三星堆進行考古發掘,成為文物研究保護的重要力量。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文化遺產是祖先創造的寶貴財富,穿過歷史的長河與我們相逢。未來,期待有更多的創新實踐和探索,不斷匯聚成文物保護的強大合力,讓文化遺產綿延不絕,讓中華文明歷久彌新。


  《 人民日報 》( 2023年03月22日 09 版)
(責編:肖璐欣、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