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新聞中心

更好保障勝訴當事人合法權益(人民時評)

魏哲哲
2023年06月15日07:5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不僅體現在作出公正的判決,也體現在讓判決得到切實執行

  

  自稱失業在家、無力償還貸款,法院通過大數據智能系統分析,發現其同期網絡消費支出近4萬元,其中“直播打賞”超1萬元,系統評定其具備履行能力﹔以無償還能力為由拒不履行還款義務,但大數據分析顯示,被執行人近一年內通過互聯網金融理財等支出超20萬元,法院發出協助執行通知,切斷其移動支付路徑,令其履行義務……近年來,人民法院探索建立大數據智能分析系統,整合被執行人移動支付、網絡購物等動態數據,讓逃避執行行為無處遁形,更好地保障了勝訴當事人合法權益。

  法院判決執行難曾是困擾司法的老大難問題。有些失信被執行人明明有錢,卻通過假離婚、關聯交易等方式提前轉移財產,導致“無錢”可執行﹔有些被限制消費的被執行人利用漏洞,找“黃牛”買票乘坐飛機、高鐵,規避執行。這不僅侵害勝訴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也嚴重損害司法公信和社會誠信。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不僅體現在作出公正的判決,也體現在讓判決得到切實執行。面對人民群眾期待,人民法院持續推進執行信息化建設,提升執行規范化水平,不斷深化執行體制機制改革,執行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法院執結917萬多件執行案件,執行到位金額首次突破2萬億元,有力保障了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合法權益。

  執行難主要難在查物找人,需要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切實解決執行難,要進一步提升執行工作能力,尤其是執行查控能力。2019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印發《關於加強綜合治理從源頭切實解決執行難問題的意見》,要求強化執行難源頭治理制度建設,建立覆蓋全社會的信用交易、出資置產、繳費納稅、違法犯罪等方面信息的信用體系。目前,我國已建成以最高法“總對總”為主、以地方法院“點對點”為輔的網絡查控系統,該系統已與公安部、自然資源部等16家單位和3900多家銀行業金融機構聯網,基本實現對被執行人主要財產形式和相關信息的有效覆蓋,極大提升了執行效率,實現了執行查控方式的根本變革。在著力解決“被執行人難找、被執行財產難查”問題的基礎上,深入開展“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聯合信用懲戒,會對失信被執行人產生很強的震懾作用。截至今年4月初,有1144萬余人次迫於信用懲戒壓力履行了義務。

  民事強制執行應當公平、合理、適當,不得超過實現執行目的所需的必要限度。因此,做到依法規范、善意文明執行,尤為重要。司法實踐中,有的法院在不影響債權實現、不構成財產價值明顯貶損前提下,對能“活封”的財產不進行“死封”,使查封財產物盡其用,社會流通不因執行受阻,兼顧了各方當事人和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益,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

  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執行是保障生效法律文書落實的“最后一公裡”。在基本解決執行難的基礎上,進一步健全完善綜合治理執行難工作大格局,推進執行難綜合治理、源頭治理,踐行善意文明執行理念,提高公正規范文明執行水平,定能依法保障勝訴當事人及時實現權益,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對執行工作的滿意度。

  《 人民日報 》( 2023年06月15日 05 版)

(責編:肖璐欣、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新知新覺)
  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