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北頻道>>資訊

電力荊楚行——

獻禮“七一” 國網武漢供電公司打贏電網建設攻堅戰

2023年07月01日08:18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黨的二十大提出,“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化”“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確保能源安全”。湖北踐行能源安全戰略,知責盡責、蓄能發力,積極探索深入推進能源革命的湖北路徑。為此,人民網推出“電力荊楚行”系列報道,聚焦能源系統電力行業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助力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實踐、新作為。

隨著最后一項2023年迎峰度夏電網工程110千伏塔西路變電站的投運,國網武漢供電公司“決戰‘6·30’電網大攻堅”吹響了勝利的號角。6月30日前,該公司已完成22個迎峰度夏重點電網工程項目,總共新投產供電容量約230萬千伏安。

建設過程中,供電鐵軍們攻堅克難、拼搏實干、全力以赴、隻爭朝夕,在七一建黨節到來之際,獻上一份堅決打贏電網建設攻堅戰的精彩答卷。

電網建設跑出加速度

6月24日凌晨零時,位於東西湖區東吳大道邊的武漢220千伏三店輸變電工程兩台主變設備啟動工作,將電能輸送到電網,這一新建變電站正式投產。

在22個迎峰度夏重點電網工程中,220千伏三店變電站是變電容量與建設規模最大的一個項目。該變電站擁有兩台容量各240兆伏安的主變設備。除新建工程外,還包括玉賢500千伏變電站220千伏保護改造工程、舵落口220千伏變電站保護改造工程等。

“通常情況下,一個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設工期為1年半左右,但這個項目給我們的時間隻有9個月。”項目負責人劉碩介紹,三店220千伏變電站建設需要更換光纖通信線路,穿越輕軌一號線、硚孝高速公路、四環線。項目管理人員頻繁上門溝通,協調施工許可,最終項目如期完工。該變電站投運后將串聯起周邊另外7座變電站,極大緩解東西湖片區供電壓力。

迎峰度夏“最大”工程提前了半年完工,而另一處擴建工程隻用了30天。

6月16日凌晨4時,武漢經開區110千伏楓樹變電站設備機房,工作人員按下送電啟動鍵,隨著“滴”的一聲,3號主變將電能從這裡輸送到電網,這意味著110千伏楓樹變電站擴建工程投產送電。

110千伏楓樹變電站項目建設現場負責人陳超介紹,2022年,楓樹變電站供區負載率達83%,供區范圍內有東風猛士科技園區等大用戶,未來供區負荷呈上升趨勢。“楓樹110千伏變電站擴建工程能大大緩解供區供電壓力,提高供電質量和可靠性。”

5月20日,該項目電氣設備安裝工作啟動。“留給我們的沖刺時間隻有一個月。”陳超說,“隻能‘物’等人,不能人等‘物’。”為保証順利投產送電,項目管理團隊實行日調試制,每天召集設備供應方、物質方等召開進度調度會,及時疏通“堵點”、打通“卡口”,有效提升了工程的緊湊性。

連日來,工作人員夜以繼日地奮戰,項目工期再次縮短,最終該項目的設備電氣安裝僅用時30天,武漢經開區供電再添新動能。

鐵軍堅守一線顯擔當

電網建設按下“快進鍵”的背后有這樣一群堅守一線的“鐵軍”。

6月22日,正值端午節,在110千伏塔西路變電站建設現場,華源電力變電工程部副主任陳世雄正在進行電氣安裝工作。

“端午節,家在外地的工友出現了思念家人的情緒,外加每天工作強度都很大,我們採取互相鼓勵、互相帶動的方式調動大家的積極性。”陳世雄說,為了做好送電前的最后沖刺,他們在端午節當天依然奮斗在建設一線,按部就班地完成各項建設任務。

從5月22日開始,陳世雄就來到項目建設現場了,“一直沒回去,想想還是很對不起家人的。”談及這件事,陳世雄臉上有了一絲愧疚,每天隻能在休息時間通過視頻電話問一問兒子的學習情況,和患有冠心病的母親的身體狀況。匆匆挂掉電話后,他便又和同事一起投身工作中。

為了保証工程如期完工,建設者們“扎根”現場,以“站”為家。

“今年新、改、擴建工程任務重,嚴隊已經三個多月沒回家了,期間小孩生病住院也顧不上。”環城運維班90后技術員汪德峰說。汪德峰口中的“嚴隊”,就是環城運維班班長嚴兵偉。

幾個月來,嚴兵偉帶領班員順利完成220千伏環城變電站增容主變、10千伏母線擴建工程及110千伏橫店變電站GIS設備改造工程投產送電任務,沒有片刻停頓,接著又投入到110千伏祝店變電站和110千伏石屋山變電站兩個“6·30”重點工程項目中,全力做好設備全環節運維管理工作。

“工期緊,任務重,現場離不開人啊,家人也都能理解。”簡單朴素的話語,承載的是電力鐵軍的責任與擔當。

從巡司河220千伏變電站擴建工程送電打響6月沖刺“第一槍”,到迎峰度夏重點工程攻堅誓師大會發出“大干20天,沖鋒‘6·30’”最強音,再到最后一項重點工程的完美收官,國網武漢供電公司凝聚起電力保供的磅礡力量,為優化城市供電網絡、確保群眾可靠用電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周恬、王欣、葉琳、陳惠中、沈勃、郭瀟穗、馮殷堯)

(責編:周雯、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