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湖北武漢:“智能審批+智能監管”打通夜間施工許可堵點

人民網記者 郭婷婷
2023年09月08日11:48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建筑工程夜間施工審批申請一次隻能管3天,得跑兩個部門,最起碼要花1天時間。如今全程在網上辦理,隻需要十幾分鐘就完成了,既節約人力成本又節省時間。”8月25日,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躍進家園A、B地塊建設單位工作人員唐江向記者演示了夜間施工許可“智能審批+智能監管”系統,在線提交申請后,當場就收到了建筑工程夜間施工審批表。

為推進項目早開工早落地,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今年,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創新探索建筑工程夜間施工許可“審批+監管”全流程智能服務模式,真正實現“零成本、零跑動、零見面”。目前,該區所有在建項目均享受該項服務,有利保障了工程項目推進。

“高效辦成一件事” 夜間施工實行“不見面”審批

夜間建筑施工許可是工程建設領域高頻事項。按照相關法規,施工單位申請一次夜間施工最多獲批3天,下次申請還要間隔2天。同時,每次申請都需要大量紙質材料,還需要跑2個部門簽字蓋章,包括區建管站和行政審批局。

“掐頭去尾,一個月也就12天可以夜間施工,每月我們就得申請4次,每3天一個循環,所有流程都要重復一遍,消耗企業不少精力。”談起夜間施工許可,唐江忍不住感慨,自己不是在辦証,就是在准備辦証材料的路上。為了節省人力,身為項目經理的他,隻能自己負責這項工作。

按照政務服務效能提升“雙十百千”工程有關要求,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行政審批局召開座談會,邀請區內重大項目負責人,談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夜間建筑施工審批難”被多次提及。

“我們研究后決定對這項審批進行改革。”江岸區行政審批局建設類審批科科長黃遠軍介紹說,該局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探索開發出了“江岸區智能表單”小程序,經過前后三版的完善,最終實現了夜間施工許可在線即時辦理。

黃遠軍介紹,施工項目單位在小程序上提交建筑工程夜間施工申請后,后台通過証照數據共享,自動調用“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証”等電子証照信息,自動錄入工程名稱、施工單位等相關信息,免去了表單填寫和材料提交等流程,既簡化了流程,又提高了准確度。

以往,申請夜間施工許可,一定要先取得“夜間連續施工作業証明”,企業需到區建設局現場辦理該項証明。如今,該系統與區建設局打通使用,區建設局后台接收企業申報信息,確認無誤加蓋電子印章后,就會生成連續作業証明,自動推送至區行政審批局,無需企業來回跑動遞交材料,實現材料要件“智能辦”。

針對夜間施工許可時限短、重復辦的特點,還開發出再來一單“智能查”功能。設置智能審查,設置表單隻需修改施工開始、結束日期即可完成填寫。

夜間施工智能審批系統的推出,讓企業少跑腿,審批更高效。

審管銜接閉環管理 便利事中事后監管

8月25日,記者在江岸區漢口醫院心肺康復大樓工地看到,現場正熱火朝天地趕工,大樓主體結構已順利封頂。一棟地上20層、地下3層的綜合大樓拔地而起。

漢口醫院心肺康復大樓塔樓夜間施工現場作業。 受訪者供圖

漢口醫院心肺康復大樓塔樓夜間施工現場作業。受訪者供圖

“項目距離最近的居民樓僅有四五米,居民對噪音非常敏感,夜間施工難度大,稍不留意就會被投訴,所以夜間施工審批對我們非常重要,必須合法合規取得許可。”中建三局集團公司武漢市漢口醫院項目建設負責人葉騫說。

江岸區小程序能實現建筑工程夜間施工許可在線辦理。 人民網記者郭婷婷攝

江岸區小程序能實現建筑工程夜間施工許可在線辦理。人民網記者 郭婷婷攝

掏出手機,他向記者演示了夜間施工“江岸區智能表單”小程序。點開“我要辦理夜間施工許可”,根據企業需求點擊“再來一單”,所有基本信息自動代入,隻需更新建筑工程夜間施工審批表中的作業時間,就可一鍵提交。

“申請便捷,審批快速,最快10分鐘就能拿到建筑工程夜間施工審批表,為我們節省了大量時間。”葉騫說。

該程序上線以來,將申請表單填寫字段從30個減少至11個,跑動次數由原先跑至少2個部門轉變為業務線上辦理“零跑腿”“不見面”,申請材料由重復提交4份以上材料變為紙質材料“零提交”,辦結時限由原先的5個工作日變為1個工作日,最快可縮減至10分鐘,切實降低了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

針對夜間施工噪聲擾民等問題,江岸區行政審批局主動打造審管銜接新格局,督促申請人在申請夜間施工許可時,同步簽訂夜間施工噪聲污染控制承諾書。事項辦結后,依托武漢市審管一體化平台,將審批信息同步推送至環保、城管等監管單位。基層執法人員可實時精准掌握在建工地夜間施工狀態,對工地是否獲得夜間施工許可、爭議類型等不同情形採取相應措施,較好地化解周邊居民與建筑工程施工企業的矛盾糾紛。

重點領域“全生命周期改革” 打造政務服務升級版

“打通夜間施工許可堵點,只是江岸區開展政務服務效能提升‘雙十百千’工程中的一項舉措。我們正在推行企業、個人、工程建設三個重點領域的‘全生命周期改革’。”江岸區行政審批局局長唐雯表示。

在江岸區和諧大道一工程項目現場,后湖街道綜合執法中心執法隊員打開“武漢政務”軟件,用“佔挖看板”掃一掃《武漢市佔用挖掘城市道路許可証》上的“項目碼”,項目的建設方、施工方、工地佔道挖掘面積及最后期限等信息一目了然。

今年7月,江岸區創新打造“審管聯動”推動精准佔挖改革,專門對佔道挖掘工程中出現的“圍而不建”“超期佔挖”“超范圍佔挖”等群眾關切問題進行監管。

唐雯介紹說,2023年,該區以深化重點領域“全生命周期”改革為主線,把為民辦實事解民憂作為整改整治和擔當作為的重要內容,強化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實現政務服務從“能辦”向“好辦”轉變。

該區打出創新改革“組合拳”,推出包括:個體工商登記“秒批秒辦”,申請人可隨時隨地在自助終端申請,無需預約排隊、提交紙質材料,系統自動審批、打印營業執照,辦理時限從0.5個工作日辦結轉變為“零人工審批”“立等可取”﹔商業綜合體入駐商戶公共場所衛生許可“免提交”,允許轄區使用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的商業綜合體的入駐商戶,在新辦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証時,直接採用商場提交的年度衛生檢測報告﹔教師資格認定現場確認環節“線上審”,讓申請人“一表申請”、在線確認並實時查看審核結果﹔護士首次執業注冊“減材料”,對轄區10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正式聘用的尚未完成首次注冊的護士,允許由工作醫院統一出具各項証明,護士本人無需另行提交。

“我們改革的方向從‘改什麼容易’向‘服務對象需要我們改什麼’轉變。以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根本評判標准,盡最大的努力讓服務對象感受到便利。”唐雯說。

政務服務“軟環境”正成為經濟發展的“硬支撐”。下一步,湖北省武漢市將繼續圍繞“雙十百千”工程,立足企業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堵點,不斷優化辦理流程、深化數據共享、加強新技術應用,探索更多重點領域“全生命周期”政務服務場景從“窗口”走進群眾“心口”,全面增強政務服務的創造性、針對性、實效性。

(責編:郭婷婷、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湖北武漢:“智能審批+智能監管”打通夜間施工許可堵點
  “建筑工程夜間施工審批申請一次隻能管3天,得跑兩個部門,最起碼要花1天時間。如今全程在網上辦理,隻需要十幾分鐘就完成了,既節約人力成本又節省時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