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產業人才支撐鄉村振興 湖北每年培育1000名鄉村產業帶頭人

人民網記者 周倩文
2023年09月30日10:58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前不久,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九部門聯合印發《“我的家鄉我建設”活動實施方案》,提出“鼓勵退休干部、退休教師、退休醫生、退休技術人員、退役軍人等回鄉定居,當好產業發展指導員、村級事務監督員、社情民意信息員、村庄建設智囊員”,受到了廣泛關注。

近些年來,鄉村人才振興的力度在不斷加碼,支持的內容涵蓋面越來越廣,從具體的政策幫扶到資金補貼,到人才發展空間,再到制度和服務﹔引進的人群范圍也在進一步細化和擴大,由各類人才到重點群體,到技術“能人”,再到加入退休人員及明晰其職能。

有專家表示,這部分人員返鄉養老,在宣傳家鄉、建設家鄉方面,將可以提供諸多民間渠道和助力。另外,鄉村、鄉鎮是非常適合“銀色經濟”落地的場景。不論是返鄉老年人還是在鄉老年人,都是鄉村“銀色經濟”的參與者、建設者。而這在客觀上也可以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助力,促進鄉村的繁榮。

今年76歲的劉光彩,就是其中的一員。

作為國網湖北黃龍灘電廠的退休職工,退休20多年,他自費學習農業種植技術,免費為山鄉農民提供農技服務。如今,劉光彩的電話24小時開機,隨時接受農民咨詢。他一年300多天在田間地頭,同時擔任7個種植基地的技術顧問。

劉光彩想以黨員的身份投身脫貧攻堅,更好地服務農民,於是向黨組織提交了入黨申請書。72歲時,他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

果樹經濟價值高,2017年,劉光彩幫十堰龍富林果專業合作社引進名特優果樹新品種,開展高密植栽培試驗,還琢磨出高產的樹形,實行綠色無公害管理。別人種桃樹,一畝地隻能栽56棵,他能栽178棵﹔原來畝產3000∼4000斤,改進方法后畝產能達到7000∼8000斤﹔原本桃樹3年才挂果,他種的桃樹15個月就挂果。他指導種植的果樹產量高,水果品質優、口感好,價格有保障,不愁銷路。

大棚裡種植的陽光玫瑰葡萄。人民網記者 周倩文攝

大棚裡種植的陽光玫瑰葡萄。人民網記者 周倩文攝

“今年我76歲了。還有很多農民兄弟盼著我給他們傳授農業科技知識。我要擼起袖子加油干,把新技術送到千家萬戶,讓他們日子越過越紅火。”劉光彩說。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產業的發展,對鄉村振興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在推動產業發展過程中,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前,有相關媒體表示,已經和即將退休的60后,不同於以往的“傳統老人”,他們快速成長於改革開放時期,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收入和消費水平也較前代大幅提升,思想觀念更加開放,知識視野更加開闊。他們以鮮明的群體特征,正在擦亮一個新標簽——“新老人”。

做好鄉村人才工作,不僅要“引得來”“育得出”,還要“用得好”。

劉光彩(右)正在指導種植。人民網記者 周倩文攝

劉光彩(右)正在指導種植。人民網記者 周倩文攝

從去年以起,湖北就已啟動計劃,每年培育1000名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連續5年力爭培育5000名省級以上鄉村產業振興人才,示范帶動培育各類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20萬人以上,形成新型經營主體人才“雁陣”。

像劉光彩這樣釋放光彩、扎根鄉村的產業技能人才,未來必定會在荊楚大地上不斷涌現。

(責編:肖璐欣、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