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科技強國夢 小學生與院士面對面交流

武漢外國語學校小學生科普教育進江大
“謝院士,您好!今天的中國這麼強大,正是因為有眾多像您這樣的大科學家默默奉獻!”“我希望自己以后能成為像您這樣的大專家,研究出更多的新技術、新工藝。”近日,來自武漢外國語學校(小學部)的36名小學生,到江漢大學精細爆破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實驗中心,與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先啟等專家“面對面”交流。
小學師生跟隨實驗室研究人員先后參觀了霍普金斯壓杆、一級輕氣炮、地震斷層模擬裝置等專業儀器設備,了解爆破技術的發展歷程和實驗室的日常研究。隨后,小學生們一邊分享參觀學習中的所思所想,一邊爭先恐后地向謝先啟院士提問。
“我想知道,為什麼在爆破中,有的樓房是垂直倒下的,有的卻要向左側或者右側倒塌呢?”“現在的人工智能技術可以運用到爆破領域嗎?”“我理解的爆破是破壞,那麼該怎麼做到保護生態環境呢?”謝先啟院士認真傾聽孩子們的提問,看著一張張充滿求知欲的稚嫩臉龐,耐心地一一作答。他寄語孩子們:“少年強則國強。希望你們能夠好好讀書,將來成為各個領域的大科學家,為推動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
謝先啟院士與孩子們親切交流
在江漢大學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實驗中心,孩子們深度體驗“知識科普”“機器人展示”和“VR互動”。在科普牆前,人工智能學院副院長鄧宏濤介紹了人工智能發展史,孩子們仔細聆聽、認真記錄,時而嘖嘖稱贊,時而發言互動。“我知道,在2016年AI程序阿爾法狗以4:1擊敗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我一直關注波士頓機器人的最新研究動向。”“我體驗過ChatGPT,人工智能時代真的來了!”
在機器人展示區,孩子們與智能機器人象棋對弈、知識問答、動作模仿,紛紛驚呼機器人原來可以如此“聰明”。VR互動體驗時,孩子們戴上了VR眼鏡,“身臨其境”試玩切方塊、自行車騎行、射箭等小游戲,歡笑聲此起彼伏,孩子們直呼過癮。
“希望大家保持對知識的渴望,對人工智能技術學習的熱情,將來成為開發和利用新科技的優秀人才。”鄧宏濤勉勵孩子們道。
高校是推動教育、創新和科技發展的策源地。江漢大學通過開展科普教育進校園活動,將高校特色科技資源轉化為科普教育資源,從而激發中小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愛,在科普研學中認識科學、走近科學,提升科學素養,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收獲知識,埋下科學啟蒙的種子,啟發他們勇於嘗試和創新,努力學習科學知識,用智慧和勇氣探索未知世界,將來為國家科學事業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文/劉進、王琦、肖書亦 圖/何明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