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新洲:破解資金瓶頸 助企做大做強

初冬微寒。近日,在武漢市新洲區李集街得勝村,武漢市某機械設備公司負責人王先生的心卻如冬日的一抹暖陽,溫暖興奮。原來該公司申請的400萬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已經成功放款,為公司正在動工建設的產學研基地注入金融“活水”。
該公司主要從事現代化蛋雞養殖全套設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可為客戶提供從雞場規劃、設計到配套全套籠養設備的“一站式”專業化服務,產品在全國俏銷。企業年產值達5000萬以上,吸納大學生、技術工人21人,帶動周邊村民就近就地就業數十人。
該公司致力於對蛋雞養殖設備進行不斷改造、升級、優化。今年10月份,企業又迎來一次重要發展契機——與武漢大學簽訂了校企產學研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投入建設武漢大學實踐中心產學研合作基地,研發蛋雞養殖智能機器人技術。但是王先生發現基地建設資金缺口較大,企業陷入進退兩難局面。
11月初,新洲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在得知這一情況后,當場聯系新洲農商行孔埠支行,指導企業申報了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並提示:“你這邊的基地可以先按進度做,貸款審批有流程,但是應該很快會下來的。”很快,450平方米產學研融合“中繼能量站”展廳建成,飼料加工車間、蛋品包裝車間、育雛舍正在修繕中。11月30日,貸款正好到位,王先生可以放心支付基地建設經費了。
“我們一直推行‘一線工作法’,要求黨員干部多下一線,進基層。為小微企業擔保貸款,我們共發放了108筆。”新洲區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前不久,正值水稻收割季節,新洲區人社局工作人員在漲渡湖街道走訪時,得知武漢某農機技術服務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周先生,正在為購買水稻烘干機資金不足而犯愁,於是立刻聯系到新洲農商行,一起找到了正在收割稻子的周先生,詳細了解合作社的經營狀況、個人基本資料以及購買烘干機資金的缺口后,從簡從快,按程序為合作社提供創業擔保貼息貸款20萬元。
自第二批主題教育啟動以來,新洲區人社局圍繞“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組織動員黨員干部積極響應、迅速行動,切實為企業解難題,為民辦實事,推動“四下基層”見行見效,讓主題教育走深走實。目前,新洲區共發放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108家4.3億元,吸納就業達2000人以上。此舉為該區企業穩定健康發展注入“活水”,以真金白銀助力企業發展,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幫助企業解決問題。(蘇娟、鄭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