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改造背街小巷 提升城市品質(金台視線)

本報記者 向子豐
2023年12月04日07:3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北京市核心區背街小巷環境整治工程讓東城區東不壓橋胡同再現“老巷幽宅靜樹依”的景象。
  新華社記者 李 欣攝

  城市裡縱橫交錯的背街小巷並不起眼,卻緊貼百姓生活,反映著城市的精細化管理水平。不過,路面破損、停車位緊張、環境臟亂、公共服務設施缺乏等問題也困擾著背街小巷的居民,成為城市治理的難點和痛點。

  如何讓背街小巷既整潔又不失煙火氣,把背街小巷改造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上,最大程度地給廣大居民打造方便舒適的城市“裡子”?許多讀者、網友和專家提出自己的意見建議。

  背街小巷成了城市治理難點

  如果說主干道是城市的“大動脈”,那麼背街小巷則是城市的“毛細血管”。

  背街小巷一般人流量不大,卻是周邊居民日常出行的必經之路。陝西西安市讀者劉先生反映,小區附近一條長約100米的小路常年疏於管理,晴天灰塵滿地、雨天泥濘路滑。“這條不長的小路是附近幾個小區居民出行的重要通道,路面狀況卻十分糟糕。希望有關部門能對城市中這樣一些背街小巷給予足夠的關注和管理。”劉先生說。

  在讀者來信和網友留言中,類似的反映還有不少。一些背街小巷缺乏基礎的保養和維護,房屋年久失修、道路未硬化、缺少路燈、上空電纜密布等問題,影響了附近居民的生活環境。

  交通不暢往往困擾背街小巷的居民。有讀者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留言反映,所在小區門前有一條長不足1000米的街道,但聚集了40多家小商店、小飯館。街道長期被亂停亂放的車輛堵得水泄不通,經常發生交通事故,給周圍居民出行帶來很大不便。

  背街小巷是城市的“裡子”,而有些地方因為違章建筑和攤點佔道經營,嚴重影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據四川樂山市讀者紀雲反映,他家附近小巷裡開了一家火鍋店,衛生條件較差,巷子內長期油煙飄散、垃圾成堆,地面油污污染嚴重,居民和社區、街道等溝通過多次,一直沒有改善。

  還有讀者、網友反映,背街小巷牆上經常張貼大量小廣告,原本整潔的牆壁被花花綠綠的小廣告掩蓋,不僅破壞了城市形象,也為虛假信息傳播留下了空間。

  背街小巷需要統籌解決好社區菜市場少、停車位少、公廁少、口袋公園少、便民服務點少等問題。南京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執行院長胡小武表示,背街小巷大多毗鄰老舊小區、街區,居住人口多、密度高,房屋矮小、歷史較長。也因為居住歷史久遠,而帶有典型的城市歷史建筑聚落的特色風貌,許多名人故居或歷史保護建筑都在其中。

  “因此,改造治理背街小巷,需通過建筑立面、街區風貌、歷史建筑的創意設計,實現街區界面、歷史風貌、小巷文化特色、街巷活力、道路便利性等元素的有機統一,做到該留的留,該改的改,該增的增。”胡小武說。

  背街小巷改造整治面臨不少難題

  面對背街小巷“臟、亂、差”的窘境,不少地方出台舉措,出手整治,讓城市裡裡外外都出彩。不過,背街小巷的改造整治往往需要解決不少難題。

  有讀者反映自己住宅門前的街巷裡有不少居民的自建房,有關部門推動實施背街小巷改造,因為需要做大量協調說明工作,改造工程進度緩慢,周邊居民意見很大。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城鎮規劃院副院長馮新剛認為,背街小巷大多產權結構復雜,因此關於整治內容、資金投入和長效機制等的決策過程,需要不同主體的通力協作,從而實現街巷及其兩側建筑景觀空間的整體提升。“由於環衛作業等保障力量缺乏統一調度和管理,在維護和管理上的投入長期較薄弱,路面、綠化、公共設施等也與主次干路差距較大。”馮新剛說。

  廣西南寧市讀者韋先生最近看到附近人行道有工人在施工,原來是南寧市背街小巷改造項目正在針對老舊街巷改造提升。但韋先生發現,自家所在的路段卻不在改造范圍之內。“同屬一巷,為何一半改造一半不改造?”韋先生向有關部門反映,回復是由於資金未落實,導致同一條小巷北段和南段未能同時納入改造范圍。

  改造資金籌集難是背街小巷改造的瓶頸之一。如果沒有財政支持和保障,翻新破損路面、粉刷老舊立面、整治雜亂飛線、增設便民設施等舉措都將難以推進。而老舊小區、背街小巷往往改造難度較大,更需要持續的資金投入。

  有讀者、網友反映,當前背街小巷的環境建設管理、設施改造升級還存在一些不良傾向:比如有的地方由於粗放式規劃設計、重建設輕管理等原因,背街小巷環境建設管理工作的效果並不理想﹔有的地方強調城市空間的整潔美觀和設施建設的標准統一,反而忽視了居民對於多元化的生活空間和靈活化的便民設施等實際訴求。

  綜合施策、多措並舉,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背街小巷雖小,卻關系著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景觀提升、市政設施、街道綠化、日常管理、街區文化等各類要素都是背街小巷整治工程的重點,專家建議應當綜合施策,破解背街小巷改造難題。

  有的地方通過實施背街小巷“微更新”工程,避免大拆大建,降低財政負擔,以人性化、可持續的方式改善和提升環境品質,滿足居民需求。例如安徽結合城市更新行動、完整社區建設、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等專項工作,充分利用城市拆除的違法建筑、臨時建筑和廢棄地、閑置地、裸露土地、道路節點、路頭轉角等,統籌推進群眾身邊的“口袋公園”建設,提升城市公園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方便人民群眾就近游園。

  背街小巷改得好,可以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質,提升城市的整體形象。那麼應該如何改?怎麼樣才算“改得好”呢?北京朝陽區充實“朝陽群眾”品牌,發揮“朝陽群眾管城市”監督管理平台作用,把街巷長、小巷管家日巡周查等工作落到實處。朝陽區共選派1000多名干部擔任街巷長,覆蓋了全區所有大街和小巷﹔全區已有小巷管家2萬余人﹔通過“朝陽群眾管城市”監督管理平台下設的曝光平台、街巷長空間兩個功能性模塊,累計解決各類曝光環境問題33萬余件。通過社會共建共治,進一步提高了背街小巷治理水平,同時充分尊重市民意願,實現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成果共享。

  對於背街小巷的后續建設和管理問題,胡小武認為,要將背街小巷納入網格化治理體系,實行網格員日常管理制度,同時進行更好的規范和宣傳動員,讓背街小巷的商戶、居民,都能遵守有序的街道管理制度。“背街小巷整治好了、管理好了,就能成為城市中心區重要的服務型、文旅型的功能街區,成為城市活力新的增長點。”胡小武說。

  馮新剛表示,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應該結合每條街巷的實際情況,確定“一巷一特色、一景一格局”的思路,堅持特色引領。背街小巷是居民生活的場所,有著旺盛的內生動力。應將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與街區歷史、文化、發展相協調,充分挖掘街巷文化積澱,融入記憶鄉愁,打造有特色、有品位的背街小巷。通過背街小巷環境治理工作,打造出一批城市風韻彰顯、功能設施完善、管理更加精細的精品街巷。

  浙江台州市讀者江德斌認為,各地在進行背街小巷改造時不可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整潔、亮麗,而應充分激發街巷的創新力、生命力。可在尊重小巷多元化、個性化的基礎上做科學規劃,根據社區狀況、文化歷史等,將本地文化元素融入街巷,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后街經濟”,吸引游客觀光打卡、消費購物。

  福建廈門市探索在背街小巷等人車流量適宜的區域開放跨店經營,在便民惠民、保証道路暢通的同時,也拓展了解決違規佔道經營問題的思路。而一些地方吸引社會力量參與背街小巷共建共治,不僅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改造資金難題,而且優化了當地營商環境,激發了社會企業參與城市治理的積極性,為城市精細化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郝子薇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3年12月04日 07 版)

(責編:周雯、張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