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強市 賦能挺脊”沖刺3000億 孝感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今年是湖北省孝感市建市30周年。自1993年6月撤地建市以來,孝感歷經改革,從農業大市向工業強市轉化。30年來孝感地區生產總值增長了36倍,人均GDP增長了40倍﹔城鎮和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了18倍和24倍,經濟實現了從量到質的華麗蛻變。
30年來,孝感市實現了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由粗放型經濟向集約型經濟,由農業主導型經濟向制造業主導型經濟的三大轉變。如今,孝感在經歷了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的不斷變革創新后,正在推動工業經濟向更高質量發展,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孝感的道路上奮勇前行。
夯實工業基礎 “4+2”主導產業格局形成
回顧孝感市工業30年,據統計,2022年孝感全市工業增加值較1993年增加了47.5倍,達到1055.33億元。2022年,孝感有工業企業26995家,是1993年的15.5倍﹔全市的工業總投資額達到了620億元,是1993的101.6倍,其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也由建市之初的33.1%提高到44.6%。2022年,孝感市一、二、三產業在GDP中的佔比分別為14.3%、41.5%與44.2%,工業佔比較1993年提高了7個百分點。
今年,孝感市工業繼續平穩運行,1-10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了8.3%,高出湖北省平均水平2.5個百分點﹔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36家,居全省第3位,目前孝感全市有規上工業企業1461家,且億元以上產業項目投產196個,完成全年目標的103.3%。
今年10月28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通告,確定了2023年度100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名單,應城市井礦鹽化工產業集群成功入選。應城市井礦鹽化工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依托豐富的岩鹽資源,經過三十余年發展,不僅已成為應城市支柱產業,還是目前全國最大的井礦鹽生產基地之一,位居全國第三。集群內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5家,2022年完成工業總產值400億元,佔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的55%。如今,應城依托井礦鹽資源,拓寬鹽產業鏈條,形成了“井礦鹽——井礦鹽化工——化工新材料”產業鏈,通過技術革新延鏈,輻射帶動生物醫藥、綠色建材、航空航天等產業發展。2022年,應城化工產業集群在湖北全省110個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排第13位。
應城的發展是孝感工業發展的縮影,如今的孝感,不僅連續6年躋身“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且由紡織服裝、紙(衛)塑包裝、鹽磷化工與食品加工四大傳統產業加光電子信息與裝備制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導的“4+2”產業體系和各縣、市、區“一縣一業”的發展格局已經基本形成,產業發展路徑更加明晰。今年,孝感光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與北斗等高新技術產業未來三年的行動方案也相繼出台﹔隨著楚能新能源(孝感)鋰電池產業園和湖北孝感首衡城·華中國際食品產業新城等一批重大項目的建成投產,孝感市經濟社會發展必將迎來新的高潮。
改舊育新 創新企業驅動
自主創新是工業企業發展不竭的源泉。位於孝感高新區的孝感華工高理電子有限公司,是目前全球領先、國內最大的多功能傳感器制造商。公司行政副總監任茜茜介紹,公司在去年9月啟動了“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系統產業化基地項目”,旨在打造一座約3.5萬平方米的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系統產業化基地。根據設計要求,整個基地將實現自動供料、自動生產、自動存儲以及自動出庫。
車間整體生產環境將按國內同行業最高標准頂格進行設計與建設,最大限度地為產品的品質保駕護航。自動化技術的全覆蓋將大大提升基地的管理效能和生產效益。預計項目建產后,日均產能可達3萬台,平均每9秒就有一台行業領先的PTC水加熱器下線,年均可以生產新能源汽車高壓PTC加熱器與低壓PTC加熱器900萬台,年均銷售額將達到30億元左右。
三十年來,孝感市通過技術改造和創新,高新技術產業取得了跨越式發展。據統計,2022年,孝感全市擁有省級高新技術企業603家,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491.6億元,增長13.5%。
2023年,孝感市還建成了科技型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25個,其中國家級孵化器2個,全市90%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與省內外高校院所建立了合作關系,省級以上研發平台268家、市級研發中心223家,累計建設院士專家工作站136家。
近年來,孝感除大力發展新興高新技術產業外,還大力實施“技改提能、制造煥新”,實行“八個一”(即一個優勢產業、一名市級領導、一個牽頭部門、一支專家團隊、一個行動方案、一套支持政策、一個工作專班、一筆資金保障)工作機制,加快食品加工、紡織服裝、鹽磷化工及紙塑包裝四個傳統產業集群的擴量提質,積極推進“機器換人、設備換芯、生產換線”,滾動實施一批重大技術改造項目,堅持對傳統產業進行改舊育新,賦能提質,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與綠色化發展。
服務護航 激發營商活力
孝感市以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抓手,不斷激發企業活力。
今年3月份,“金鳳凰紙業(孝感)有限公司”投資24億元建設的年產70萬噸環保包裝紙擴建項目正式建成投產。該項目以廢紙為原料生產環保包裝用紙,並配套建設有污水處理等環保設施。項目設計遵循“綠色生產,保護環境”,從源頭控制,達到清潔生產、節能降耗的目標。項目投產半年多以來,已為公司新增產量約30萬噸,新增產值9億元。
公司副總經理劉亞剛介紹,該項目的順利開工與投產離不開孝感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市委市政府的精准服務。由於項目用地涉及法拍地,各種復雜的債權關系牽涉其中,一時難以過戶。為此孝感市孝南區政府迅速組建專班,於2021年4月啟動該地塊法拍協調等事宜,僅用了兩個月就完成了法拍程序﹔當年7月份便為其辦理了不動產証,使項目能在2022年1月按時開工建設。劉亞剛說:“對於企業來說,‘時間就是金錢’,公司自2014年在孝感成立以來,不僅見証了孝感工業的加速發展,也親歷了孝感營商環境的改善,這次更是切實體會和享受到了孝感‘高效、便捷’的服務。”
除了金鳳凰紙業,孝感市緊緊圍繞“4+2”主導產業,深化“雙千”活動,堅持每月對重點行業的龍頭企業,開展產需對接活動。截至目前,已開展了楚能新能源公司政企對接、市建筑業協會和東山頭商會對接、食品和包裝產需對接、電氣設備和工程產需對接等多項活動。共收集困難133條,解決87個,其它問題正在有序推進之中。此外,孝感市還積極幫助企業修煉內功,組織了數字經濟座談會、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百城千園行”與工業“賦能挺脊”培訓等多項活動,累計培訓700余人(次),並系統地梳理了支持工業企業發展的50余項優惠政策,及時向它們進行宣傳普及,確保企業應享盡享。
孝感市為了不斷優化企業發展環境,在完善“政企直通車”“駐廠服務員”等制度的基礎上,創新落實了服務民營企業的“十項制度”﹔出台了優化營商環境的“50條措施”和更好服務市場主體、推動經濟穩健發展的“十六條措施”,推動營商環境大提升。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孝感“六稅兩費”共減免4.06億元,企業申報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金額18.16億元。共計5546戶小微企業享受了企業所得稅減免,共計金額3.44億元。
工業已成為孝感市經濟騰飛的強大引擎,為孝感實現和諧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下一步,孝感將持續開展工業“賦能挺脊”行動,打造武漢都市圈節點城市,奮力沖刺3000億,譜寫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李林 馬詩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