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以青春之我 書寫奮斗華章

2023年12月29日08:2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掃描二維碼可觀看融媒體報道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日前“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大思政課網絡主題宣傳和互動引導活動在四川大學舉行,講述青年榜樣可敬、可佩、可學的事跡,與廣大青年學子同上一堂別開生面的線上線下“大思政課”。

  新時代中國青年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本報今推出特別報道,從時代浪潮中採擷幾朵青春浪花,看他們以青春之我書寫奮斗華章,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添磚加瓦。相信他們的故事將會感召更多青年學子點亮理想之燈,篤立鴻鵠之志,在火熱實踐中關注時代、關注人民。

  ——編  者  

  

  用愛點亮生命之光

  蔣  艷

  今年,我獲得第四十九屆南丁格爾獎章。10年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護理部的前輩也曾獲此榮譽﹔10年來,獎章的成色沒有變,生命至上的理念沒有變。沉甸甸的獎章並不屬於我一個人,而是屬於每一位守護人民健康的護理工作者。

  我17歲從衛校畢業,開始從事護理工作。28年間,我經歷並見証了我國護理事業發展量效同升,護士隊伍整體素質和專業能力不斷提升。護理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讓我有機會用奮斗書寫青春華章,從中專、大專、本科、碩士,一步一個腳印,最終獲得護理學博士學位。

  醫者無疆,情誼無間。在工作中,我和同事遠赴非洲,協助開展醫療救援。到達埃塞俄比亞后,高海拔和炎熱天氣讓人感到極度疲憊。雖然自然條件惡劣、醫療物資緊缺,但大家都堅定地認為,醫護人員就應該在患者身邊,為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而攜手努力。

  大醫精誠,使命在肩。我始終堅信,護理不只是打針輸液,以優質護理服務增進人民健康福祉值得我們投入畢生精力和智慧。怎樣用科學方法預防疾病、減少並發症,同時給患者提供有效的照護?這需要在護理人才培養方面加快探索,把護士培養成專家型人才,更好發揮其專業價值。我時常告訴學生,護理專業的背后是追求科學、不斷創新、周到護理、護佑生命。未來,我將繼續推進循証護理,幫助年輕學生和護士提高專業能力,用初心使命、專業技能和不竭大愛守護患者。

  曾有患者康復后對我說:“戴著口罩,看不清你的模樣,但我記住了你的眼睛。”患者的肯定是對我工作的最佳褒獎,與獎章一樣沉甸甸。

  (作者為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護理部主任、博士生導師)

  蔣老師一步一個腳印,義無反顧參加汶川地震、援外醫療救援,我從中看到了迎難而上、永不放棄的閃光點。她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無限的潛力,要矢志奉獻國家和人民,拿出勇氣去拼搏奮斗。

  蔣老師說:“我為自己是一名護士而驕傲。”這份強烈的職業自豪感深深影響了我,我對自己的職業志向更加篤定,要努力成為“忠於患者、精於臨床”的護理人員。期待有一天,我能用專業、精業、敬業,扛起守護人民健康的重任。

  ——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周川茹

  

  如胡楊般扎根邊疆

  范曉康

  時光飛逝,轉眼已是我在南疆工作的第七個年頭。回首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我深深感到,基層天地廣闊,是青年人成長成才的大舞台。

  2016年,我從塔裡木大學畢業,作為選調生來到新疆喀什地區伽師縣的鄉鎮一線。剛到村裡第一天,村民笑著問我:“孩子,你有沒有20歲?會不會當書記?”當時我有些無助,光是和村民溝通就挺難的,更別提開展工作了。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每一項事業都是靠腳踏實地干出來的。為了和村民熟悉起來,我與大家同吃同住同勞動。炎炎夏日,我幫農戶收麥子,臉都晒脫了皮﹔秋收時節,我幫農戶收玉米,胳膊酸到抬不起來……久而久之,我和村民們的感情越來越深。

  7年間,我輾轉了4個鄉鎮、5個村,始終扎根在基層。當地孩子會親切地叫我“阿卡”,就是哥哥的意思。有一次,幾個小朋友抱著自家煮好的玉米,一路走了幾個小時來找我,孩子們開心地喊著“阿卡,吃玉米”,那一刻的感動,讓我心裡暖暖的。

  青春之花要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怎樣帶動村民致富,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我關注到當地特色林果業——新梅。伽師縣具有獨特的土壤和氣候條件,培育出的新梅富含花青素、維生素。在擔任伽師縣夏普吐勒鎮其納艾日克村黨支部書記期間,我帶領114家貧困戶,培育種植新梅苗圃200畝。一次次請教技術人員、一趟趟咨詢種植農戶、一遍遍觀看網絡教學視頻,我也成了新梅種植管理的“半個專家”。

  同人民一起奮斗,青春才能亮麗。我將繼續堅守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像一株胡楊樹,發揚艱苦奮斗、自強不息、扎根邊疆、甘於奉獻的精神,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努力奮斗,把青春書寫在祖國大地上。

  (作者為新疆伽師縣和夏阿瓦提鎮黨委副書記)

  從語言不通、交流不暢,到與村民打成一片,范曉康學長的經歷詮釋著攻堅克難、甘於奉獻的精神,也書寫著基層青年干部成長成才的奮斗篇章。“生活再苦,也要苦中作樂”,他的話給我很大啟發。

  新時代的青年,應勇於到條件艱苦的基層經受鍛煉、增長才干。作為一名動物科學專業的學生,我願和范曉康學長一樣,做一株扎根邊疆的胡楊樹,學好專業知識,深耕畜牧領域,今后為南疆畜牧業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塔裡木大學動物科學專業2020級本科生張樂天

  

  新茶人守護古茶林

  仙  貢

  從祖輩起,我和家人一直生活在雲南普洱市景邁山傣族村寨——景邁村。今年9月,“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作為80后新一輩茶人,我時刻感到重任在肩。

  景邁山村村種茶、家家採茶、戶戶制茶,制茶技藝代代相傳。以往加工粗放,銷量並不理想。大學畢業后,我返回家鄉,在保留傳統的同時,也嘗試購置新的制茶設備,和鄉親們一起創業致富。大家組建合作社,讓我負責。土地流轉收“租金”、務工賺“薪金”、股份合作分“股金”、種植得“現金”,曾經的“小散弱”抱團闖市場。

  古茶林與樹林共生共長,隻靠周圍樹木的落葉枯枝作為天然肥力供給,不使用農藥化肥。為使整座茶山實現統一管護、達到生態系統高度平衡,新種植的茶林也不能使用農藥化肥,要採用傳統的林下茶種植技術。這些“條條框框”,讓村民一度抵觸。

  村裡黨員、干部主動帶頭,先改造自家茶樹,和村民一起討論如何讓新茶樹與古茶樹和諧共生。經過幾年,大家看到林下茶種植技術可使茶芽長得更好,茶更香更甜,價格自然也更高了。大家相信,這將是我們這輩人留給子孫后代、延續古茶林生命力的第二代古茶林。

  用青春見証景邁山成功申遺的過程中,合作社也逐步發展壯大,社員從最初的27人增加到229人,茶葉年產量達到200余噸,帶動周邊近500戶農戶增收。幾十個姐妹陸續加入創業隊伍,建茶廠,開民宿,致富路越走越寬。

  茶字拆開,是人在草木間,多和茶林作伴,才能懂得我們與茶的淵源。作為景邁山新一輩茶人,我要傳承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讓這裡成為世界了解中國茶文化的一扇窗口。期待更多年輕人加入古茶林的保護隊伍。

  (作者為雲南景邁人家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品景邁山古樹茶,香中帶澀,但回甘綿長,這是茶的口感,亦像是新茶人仙貢的“護茶”之路。她帶領村民共同努力,讓景邁山茶葉和茶文化走出大山、走向世界。她始終堅守自己的信念,並以實際行動踐行著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讓我由衷欽佩。

  景邁山古茶林種植,實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創造了可持續的發展模式。作為一名生態學專業的學生,我深受啟發:生態與文化共生共長,要走近自然才能理解自然。

  ——雲南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2023級碩士研究生文宇倩

  

  在追夢中不斷沖刺

  謝震業

  從2004年開啟田徑生涯,到站上杭州亞運會田徑男子100米的冠軍領獎台,回望過去,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從水鄉小鎮出發,一步步奔向世界大賽跑道的每一步。這些都是我追尋夢想、不斷沖刺的見証。

  力量訓練、技術訓練、專項訓練、起跑訓練……跑道上面澆灌了無數的汗水,訓練筆記積累了厚厚一沓。在19年的運動生涯裡,我習慣了在枯燥訓練中發掘新的樂趣。僅僅是調整起跑動作的一個細節,我就練習了3年,通過日復一日的訓練找到發力感。這些變化與提升無法被肉眼捕捉,卻終將體現在每一場比賽當中。

  “感謝你沒有放棄”,是我最想對年少時的自己說的話。14歲時,一次嚴重的髖關節受傷讓我幾近跌入谷底,當時教練建議我放棄田徑。但那年夏天,我在電視機前目睹了北京奧運會的盛況,以及一幕幕頂尖運動員們創造歷史的榮耀時刻,我在心中立下目標:“一定要成為這樣的運動員!”經過一年多的康復訓練,我以100米、200米均跑進國家一級水准的成績証明了自己,找回了信心和狀態。

  或許是倔強,或許是堅持,我一次又一次戰勝傷病,重返賽場。在杭州亞運會上,我放棄了主項200米,專攻100米和4×100米接力,希望能和年輕隊員們一起,讓世界看到“中國速度”,展現出中國田徑隊的風採。站上領獎台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中國田徑隊傳承的力量,更堅定了自己要繼續奔跑的決心。

  在過往幾屆世錦賽、奧運會等世界大賽中,中國田徑隊在獎牌榜和積分榜上位居前列,在亞洲各參賽代表隊中更是位列榜首。我們隻有做得更好,才不辜負前輩們的努力和探索。在明年的巴黎奧運會跑道上,我定當全力以赴、不留遺憾,跑出好成績。

  (作者為中國田徑短跑運動員)

  賽場之上,謝震業是最優秀的運動員之一,是年輕人心中的榜樣﹔賽場之外,謝震業是浙江大學教育學院體育學系的博士研究生,是我的同班同學。了解了他奮斗歷程的不易,聽到他對於巴黎奧運會的期待,我有許多說不出的感動。相信會有更多的運動健兒,沿著他的腳步逐浪高歌,實現自己的夢想。

  作為一名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我要打好基礎、提升能力、追求卓越,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健康中國和體育強國建設中去。

  ——浙江大學教育學院體育學系2022級博士研究生范勇

  

  幫視障者“看見”世界

  杜誠誠

  我是一名社區工作者、盲人電影院義務講解員,也是一名左腿截肢的女孩。於我而言,生命雖有裂痕,但並不影響我努力追隨光、成為光,做一名溫暖的人。

  我從小患有神經纖維瘤,做過很多次手術,但我依然堅持學習、工作。得知湖北武漢市統一招聘殘疾人社區工作者的消息后,我鼓起勇氣報名並通過考核,成為蔣家墩社區的一名干事。能夠自食其力,哪怕只是做一些小事,對我來說都意味著生命價值的體現。

  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更想為別人撐一把傘。2010年,聽說武漢市殘疾人聯合會要建盲人電影院,我喜歡看電影,也一直想做志願者,因此不假思索地報了名。

  一部電影,短則1個多小時,長則3個小時,為了給盲人朋友講清楚,我得看20多遍。先閉上眼睛聽,把聽不懂的內容記下來,再邊看邊寫解說詞,寫完再閉上眼睛聽……隻有充分體會盲人朋友的感受,才能傳遞電影的內容和情緒,傳遞出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

  我至今記得,第一次講解的電影是《山楂樹之戀》。電影結束后,幾名盲人朋友摸索著走過來,激動地握著我的手說,“這是我第一次‘看’電影”“你就是我們的眼睛”……也是那一刻,我決定要將這件事情一直做下去。

  這一做就是14年。14年來,我為盲人朋友講了300多場電影,為80多部電影寫下了100多萬字的講解稿,通過網絡直播還有近百萬人聽過我講電影。

  不久前,杭州亞殘運會閉幕式在杭州舉行,我受邀為視障朋友講解主火炬熄滅環節。在通往主火炬的台階上,和數十名聽障、視障小朋友們坐在一起,我熱淚盈眶。我能感受到,他們心中一定燃起了希望的火焰。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能成為更多人心中的那束光,我特別高興。

  (作者為湖北武漢市盲人電影院義務講解員)

  左腿高位截肢,卻身殘志堅,這是自強不息的勇氣﹔為講好一部電影,常常工作至深夜,這是堅韌不拔的毅力﹔參與志願服務,做盲人看不見的光,這是樂觀向上的人生……在杜誠誠身上,我學到了很多。

  身為一名視障學生,我相信自己也可以活出多彩人生。選擇特殊教育專業公費師范生之后,我更堅定了志願服務、回報社會、無私奉獻的決心。我將努力學習,成長為一名特教老師,在自己熱愛的領域創造屬於自己的精彩。

  ——華中師范大學特殊教育專業2023級本科生尹寶玄

  (本版報道由本報記者黃超、丁雅誦、閆伊喬,人民網記者朱虹、周雯採訪整理)

  版式設計:張芳曼

  《 人民日報 》( 2023年12月29日 17 版)

(責編:郭婷婷、張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以青春之我 書寫奮斗華章
  掃描二維碼可觀看融媒體報道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日前“把青春華章寫在祖國大地上”大思政課網絡主題宣傳和互動引導活動在四川大學舉行,講述青年榜樣可敬、可佩、可學的事跡,與廣大青年學子同上一堂別開生面的線上線下“大思政課”。…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