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湖北省襄陽市著力推進老年教育向基層延伸,實現縣、鄉兩級老年學校全覆蓋

老年學校辦到了群眾家門口(人民眼·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

本報記者 禹偉良 強郁文
2024年01月19日08:1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①:湖北省襄陽市老年大學朗誦課教師袁騰在上遠程直播課。
  圖②:襄陽高新區老年大學學員帶著車城社區康養服務中心的老人做手指操。

  圖③:襄陽市樊城區鐵路社區居民邵春蘭(左一)和老伴在社區老年學校學習二胡。
  圖④:襄陽市老年大學學員舉行投沙包比賽。
  以上圖片均為楊東攝

  引子

  退休后,邵春蘭成了一名學生。在湖北省襄陽市樊城區鐵路社區老年學校模特班,她和“老同學”們一道學步伐、練體態,身姿變得挺拔,心態愈發積極,越活越年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關系社會和諧穩定。”

  老年教育是滿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是我國教育事業和老齡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提出,“優先發展社區老年教育,建立健全‘縣(市、區)—鄉鎮(街道)—村(居委會)’三級社區老年教育辦學網絡,方便老年人就近學習。”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提出,“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將老年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系”。

  2013年以來,湖北省持續推動省、市、縣三級老年人學習活動場所建設,成為全國較早實現市、縣兩級老年大學建設全覆蓋的省份。2023年,湖北把推進老年學校建設向下延伸列入十大民生項目清單,省委老干部局、省發展改革委印發三年行動方案,明確每年安排2000萬元資金扶持鄉鎮街道和城鄉社區老年人學習活動場所建設。

  近年來,襄陽市堅持將老年教育資源的增量重點放在基層和農村,越來越多的老年學校辦到了群眾家門口。截至目前,全市建成縣市區老年大學11所、鄉鎮街道老年學校108所、城鄉社區老年學校321所,三級老年學校覆蓋率分別達100%、100%和61.4%,構建了較為完善的老年教育辦學體系。

  如何辦好群眾家門口的老年學校,讓銀齡生活更加“有知有味”?日前,記者來到襄陽,走進老年學校,聽學員、教師、學校負責人、基層干部等講述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感。

 

  “走出家門進校門,我終於實現了年輕時的夢想”

  講述人:社區老年學校學員  邵春蘭

  我今年61歲,不過身邊的人都說我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從2018年開始,我就在市裡的老年大學上課,學習旅游英語、智能手機攝影等課程。退休生活有同齡人作伴,一點也不寂寞。但是,從家到學校來回1個多小時的路程,有時也讓我感覺不大方便。有一次,我在小區附近遇見班上同學,走路一瘸一拐的,一問才知道,她因為趕著去上課,擠公交的時候扭了腳。

  2021年,我聽說自己所在的鐵路社區正在籌建全市第一家社區自辦的老年學校,真有點激動。學校建成后,我去咨詢得知,學校開設了25個專業,每門課一年學費隻要160元。當然,我看中的不只是價格。那年9月開學前的一幕,我一輩子都忘不了:教室裡,前來招生的模特專業的老師一襲黑裙,腳踩高跟鞋,舉手投足間,精神煥發。我的心瞬間被觸動了。老師告訴我,她年輕時就喜歡走秀,退休后便到各地拜師學藝,考了不少專業証書。

  我和她一樣,個子高,從小愛美,喜歡文藝。上世紀80年代,我在鄰居家看到電視節目上的舞台秀,心裡常想,站在台上的是我該多好!可惜,現實沒給我追求夢想的機會。我們這代人大都成家早,我和老伴結婚后,因為工作關系常年分居兩地。我除了在工廠流水線上“三班倒”,還要照顧一家老小。好不容易等到孩子長大,我卻感覺衰老降臨,身材變得有些走樣。

  學模特讓我像變了個人。最明顯的是形體和儀態,別看上課只是走路、擺姿勢,一上午運動量還真不小。持之以恆,身子骨也硬朗了。

  老伴比我退休晚,我一直鼓勵他來老年學校學習,他選了烹飪、花藝和二胡3門課。現在我們早上一起出門、放學一起回家,反倒比年輕時更有共同語言。這些年,上老年學校成了一種時尚,夫妻倆、姐妹倆一起上課的,並不少見。

  前不久,為方便大家訓練,學校在空地上搭起露天T台。第一次登台表演,我激動得心怦怦跳:這是屬於我們自己的舞台啊!走出家門進校門,我終於實現了年輕時的夢想。

  還記得初學步態時,老師時常叮囑:要抬頭挺胸,目視前方。我覺得這是個挺有意思的心理暗示。過去,我總是低著頭,圍著工作台、灶台忙忙碌碌﹔如今雖然老了,我也要抬起頭來,充滿激情地生活。

  “該怎麼建、建成什麼樣,要多聽老年人的意見”

  講述人:鄉鎮老年學校參建人員  馬平川

  我工作的棗陽市興隆鎮地處襄陽“東大門”,交通便利。不少村民靠跑運輸致了富,便在鎮上買房,把家中老人接來養老,鎮上常住的老年人逐漸增多。

  2021年,襄陽市出台《關於加強新時代老年大學(學校)工作的實施意見》,將老年學校建設納入各級黨建工作考核項目。借著東風,2022年,興隆鎮把辦好鎮級老年學校列入重點工作清單,鎮裡安排財政資金60多萬元、統籌項目資金30多萬元,用於學校建設和日常運營。近期,省裡又通過以獎代補方式補貼40萬元。我作為鎮黨委辦公室工作人員,全程參與了老年學校的建設工作。

  說到底,老年學校是老年人的學校,該怎麼建、建成什麼樣,要多聽老年人的意見。於是,我們邀請鎮上的退休干部、老年居民和鎮文藝隊代表聚在一起開會商量。

  一聽說這個消息,最激動的要數舞蹈隊的幾位阿姨。她們常年有演出活動,卻苦於沒有固定的訓練場所,希望開設舞蹈班,讓她們既有訓練場所又能提高水平。此外,開設書法班、聲樂班的呼聲也挺高。幾位老人還提到,現在大家都注重身體健康,應該開個養生班。

  鎮上的楊樓社區有處舊辦公樓閑置,正好適合改建成教學樓。這裡位置不錯,對面就是幼兒園,老年人接送孫子孫女上下學也順路。改建過程中,居民們貢獻出點點滴滴的智慧,我們也都一一採納:一位老干部建議,將辦公樓每層原有的5個小房間打通,讓每層教學樓多2間大教室,用來開展活動﹔腰鼓隊隊員們提出,他們每次演出要帶服裝和道具,常要來回拿取,我們就留出兩個房間,作為器材室和更衣室。

  2022年6月,經過半年籌備,興隆鎮老年學校正式成立了。報名開始后,我幾乎每天都去辦公室查閱登記表,可來的人不多——對從村裡遷到鎮上的居民來說,老年學校還是個新事物。所以,我們決定暫緩開班,先搞個“試運行”,加大宣傳力度、免收學費,吸引大家試聽試學。

  教養生課的陳老師曾在鎮衛生院工作,教舞蹈課的楊老師當過文藝兵,他們的耐心細致吸引了一票“粉絲”。漸漸地,朋友帶朋友、鄰居帶鄰居,大家口口相傳,老年學校名聲打響,竟成了全鎮人氣最旺的地方之一。2023年秋季學期,近300名學員踴躍報名,還有附近隨州市鄉鎮的老同志趕來上課。

  老年學校成立一年多,鎮上風氣也發生了變化:在家裡喝酒的少了,唱歌的多了﹔出門打麻將的少了,打腰鼓的多了……

  前幾天一大早,我在二樓書法教室遇到一名學員,正對著字帖一筆一畫臨摹。這名學員說,她兒子、兒媳婦常年在外,孫子快上小學了,她以前吃了沒文化的虧,現在要抓住機會學點東西,好給孫子做個榜樣。

  這名學員不是個例。現在物質生活條件好了,農村老年人基本上不愁吃穿,他們的精神需求和情感交流需求也應該被重視起來。作為基層工作者,我們要努力營造更濃厚的文化氛圍,讓農村老年人能跟上新時代、享受新時代。

  “讓基層老年學校的學員也能享受優質課程資源”

  講述人:市老年大學兼職教師  袁  騰

  經常有人問我,你年紀輕輕,怎麼去給老年人上課了?

  其實,除專職員工外,在老年大學和老年學校承擔教學任務的,大多是來自各行各業的兼職教師,比如廚師、畫家、大學教授等,來給老年人上課主要出於熱心腸和成就感。拿我自己來說,我在襄陽市老年大學擔任朗誦課教師,但本職工作是少兒朗誦培訓。

  我喜歡給老年人上課的感覺。歷經歲月的洗禮,你能從他們的聲音中聽出寧靜、激情、滄桑……

  為了調動學員們的情緒,我常把教室“搬”到戶外,根據篇目風格選擇不同的場地,讓大家對著碧水藍天、花園草地吟詩誦詞,受到學員們歡迎。選課的人越來越多,朗誦課從1個班增加到5個班,被評為校級精品課。

  每周四下午,我還要到多媒體教室上遠程直播課,讓基層老年學校的學員也能享受優質課程資源。教室前后左右安裝了4個攝像頭,拍攝效果很清晰。通過屏幕,我能看到線上學員的反應。

  2021年,市老年大學投資650多萬元建起這套遠程直播課程系統,覆蓋了全市所有縣區級老年大學。在系統覆蓋不到的鄉鎮和社區老年學校,學員們可以使用手機應用軟件觀看直播。市、縣、鄉、社區四級老年學校同上一堂課,隻要有網絡,就能學習。后台數據顯示,3個學期內,我的直播課累計觀看量達2.4萬人次,遠遠多於線下學員的人數。

  直播課后,我會根據教學情況布置一些練習。有一天,我接到宜城市老年大學教務老師打來的電話,說他們那兒有幾名直播課學員,希望把“作業”完成情況反饋給我。於是,我開通了社交媒體賬號,用來接收全市各地學員上傳的視頻“作業”。現在,幾乎每節課后都有學員通過網絡和我互動交流。真沒想到,在看不見的地方,還有那麼多老年人在用心聽我講課,這種感覺真的很美好。

  2022年,電視劇《人世間》熱播,我選取同名主題曲歌詞請學員們誦讀,其中一句“也祝你不忘少年樣,也無懼那白發蒼蒼”,一名學員讀到這裡,情難自抑,濕潤了雙眸。我想,這也許就是老年教育的題中之義吧——讓更多老年人以學享老,無懼白發蒼蒼。

  “推廣養教結合新模式,推動老年教育融入養老服務體系”

  講述人:區老年大學常務副校長  李道祥

  在我們襄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老年大學,有位學員名叫楊靜雲,今年59歲,家住東風街道車城社區。每天上午,她通常是這樣度過的——

  早上9點從家裡出發,來到車城社區康養服務中心,陪伴她84歲的母親袁阿姨。袁阿姨是半失能老人,這個時間,護工已經給她擦完身、喂完藥。

  一個小時后,步行2分鐘到康養服務中心對面的老年大學學習素描。中午下課,花15元在食堂吃上三菜一湯,順便給母親打一份康養服務中心為80歲以上老人提供的免費午餐。飯后,再推著坐輪椅的母親出來晒太陽。

  沒錯,老年大學、康養服務中心、操場、食堂建在同一個院子裡,可以滿足老年人學習、運動、就餐等多樣化需求。像楊靜雲這樣的學員,不僅家人得到了專業照料,自己還得以從長期看護患者的壓力中釋放出來,有更多時間發展興趣愛好。

  養老服務和老年教育融合發展,這種模式即“養教結合”。國務院辦公廳2019年3月印發的《關於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提出,“探索養教結合新模式,為社區、老年教育機構及養老服務機構等提供支持”。

  採用這種新模式建設老年大學,是我們基於實際情況,在充分調研基礎上作出的選擇。襄陽高新區以汽車制造、航空航天等為主導產業,企業退休人員數量較多。老年大學建成前,常有老同志反映,休閑活動缺少好去處。此外,一些高齡老人的子女不在本地生活,平時需要請人照顧,這種情況在車城社區尤為突出。

  2020年,襄陽高新區老年大學和車城社區康養服務中心同步啟動建設。老年大學建設由政府主導,康養服務中心建設則鼓勵社會力量參與。一開始,我們考慮引進一家日間照料機構,但“早來晚走”的托管模式難以滿足部分高齡、失能失智等特殊老人的需要。

  經過考察,一家本地健康管理公司進入我們的視野。這家公司照護理念比較先進,護工、藥師、康復理療師等全部持証上崗。根據房間標准和照護等級不同,每月收費2000元至4000元,價格和服務質量符合多數老人的預期。現在,康養服務中心近80張床位幾乎滿員。

  從規劃之初,我們就主張發展養教結合模式:老年大學和康養服務中心不僅要建在一起,還得用在一起、融在一起,使教育和養老兩種資源優勢互補、相互促進。

  老年大學一樓設置了理療室,四樓設置了日間照料室,可以進行體溫血壓測量、血糖含量測試等日常健康監測,並提供床位休息、理療按摩等服務。

  而康養服務中心的老人們,也可以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參加老年大學的課程學習。他們年齡比一般學員普遍大10歲以上,身體機能有所下降。老年大學針對這些老人的特點,設置了健康養生、電影賞析等趣味性強、活動幅度小的課程。

  走在院子裡,我常能見到老年大學的“年輕老人”和康養服務中心的“老老人”聊天,一起做手指操鍛煉身體。后來,我們便定期組織學員開展春節、重陽節歌舞表演,還鼓勵“年輕老人”和“老老人”結成對子,互幫互助。

  據我了解,目前市裡正在各級老年學校和養老服務機構中推廣養教結合新模式,推動老年教育融入養老服務體系。全市已有10多家養老服務機構設立固定的學習場所、配備了教學設施設備,豐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不僅老有所學、老有所樂,還能實現老有所為”

  講述人: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長  劉  軍

  作為全市推進老年教育向基層延伸的牽頭單位,我們老干部局一直在思考:老年教育應該用什麼方式、在什麼意義上向基層延伸?我們最大的體會是,要在共建共享的基礎上,堅持有形延伸和有效延伸相統一。

  所謂有形延伸,就是要建好基層老年學校。這兩年,我幾次帶隊到鄉鎮和社區調研,其中多數地方和興隆鎮一樣,利用舊辦公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閑置場所開展教學活動。

  襄城區和谷城縣兩處老年學校卻與眾不同,讓我印象深刻。襄城區檀溪街道濱湖社區老年學校所在地,原本是一家少兒藝術培訓機構租賃的商業樓,隻在周末使用。社區和培訓機構達成合作,周一到周五開展老年教育,與少兒培訓錯時共用場地,實現雙贏。谷城縣石花鎮將軍山村,把老年學校、托幼機構和文體活動場館整合在一起,讓“一老一小”同步“上學”,一站式滿足老年人學習、娛樂和照料孫輩的需求。

  所謂有效延伸,就是要用好老年學校,使學員們不僅老有所學、老有所樂,還能實現老有所為。

  2023年起,借鑒襄陽市老年大學的經驗,我們在全市縣區級老年大學啟動“基層老年學校師資儲備計劃”,鼓勵學有余力的學員報名“社區輔導員培訓班”,經過1至2年培訓后,到自己所在的街道和社區老年學校任教——換句話說,把有熱情、有潛力的學員培養成老師。

  這個做法是襄陽市老年大學太極拳專業自2018年率先探索的。太極拳是熱門專業,班級多、學員多,老師們分身乏術,隻得先培養“種子學員”,採取“先教一批、一批帶一批”的方法教學,沒想到激發了老年人互助學習的熱情,為學員搭建了一個發揮余熱、實現自我價值的平台。迄今為止,市老年大學已有400多名學員在街道、社區任教。

  在基層調研時,一位社區黨組織書記曾對我說:“沒有好老師,建再多學校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有了輔導員培訓班,參加培訓的學員既精通專業課,還可以學習教學方法、教育心理學等。

  我們還以老年學校教學班為單元,組織學員參加文明創建、文化宣傳、志願服務等活動,既豐富老年人的生活,又激發社區活力。2023年,全市累計組織基層老年學校學員參與文化惠民演出活動440多場,觀眾達36萬人次﹔學員們組建了“銀發智庫”,先后向市委報送調研報告60余篇,相關建議被15個市直單位採納……據統計,全市基層老年學校在各自社區、各個領域發揮作用的學員近1.6萬人,其中70多名學員被授予“襄陽楷模”等榮譽稱號。

  經過幾年努力,襄陽市已解決縣、鄉兩級老年學校“有沒有”的問題。接下來,進一步推動老年學校向城鄉社區延伸,幫助基層老年學校創新辦學模式、提高規范化辦學質量、做好建管用“后半篇”文章,將是我們工作的重點。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19日 13 版)

(責編:郭婷婷、張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老年學校辦到了群眾家門口(人民眼·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
  圖①:湖北省襄陽市老年大學朗誦課教師袁騰在上遠程直播課。 圖②:襄陽高新區老年大學學員帶著車城社區康養服務中心的老人做手指操。…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