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新春走基層丨一粒米的產業鏈之旅

人民網記者 周恬 周雯
2024年02月07日09:54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武漢市永旺智慧農場管理平台。人民網記者 周恬攝

武漢市永旺智慧農場管理平台。人民網記者 周恬攝

“讓每一粒米實現可追溯,消費者隻需要掃一下二維碼,就能輕鬆了解一粒米的成長之旅。”臨近年關,記者在武漢市黃陂區永旺智慧農場見到負責人胡丹時,她一邊手拿計算機盤算著去年的“收成”,一邊點開大米溯源系統查看情況。

在武漢市永旺智慧農場管理平台上,綜合態勢、農業生產、智能控制、農機管理、產業溯源等板塊清晰明了。在辦公室輕點鼠標,就能掌握農田情況,遠程控制機械運作,做到“種田不下田”。

“過去人們愛說,‘讀不好書,就回家種田’,現在我要對孩子說,‘讀不好書,就種不好田’。”胡丹笑著說。

胡丹在糧庫檢查新米的儲存情況。人民網記者 周雯攝

胡丹在糧庫檢查新米的儲存情況。人民網記者 周雯攝

胡丹的父親曾經營著一家大米加工廠,從小在“米袋子”裡長大的她,對糧食產業有感情。2007年她辭去會計工作,返鄉成立了米業公司。“市場變了,我們必須要轉型升級,才有活路。”胡丹說。

過去的大米加工依賴小型機械,工作效率不高。胡丹返鄉第一件事就是對廠房進行升級,更換更先進的加工設備。如今,在武漢永旺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的現代化廠房中,一整套流水線式的大米加工設備分布於兩層,從原糧到成品的十道加工工序全由電腦控制,做到了一粒米不落地。

糧食加工車間。人民網記者 周雯攝

糧食加工車間。人民網記者 周雯攝

“如果要辦好大米加工廠,一定要有自己的糧食生產基地,走產業化發展的道路。”胡丹說,圍繞“一粒米”,她開始流轉土地、成立合作社、機械化作業等。這一系列操作讓胡丹嘗到了甜頭,也引發了她的思考。

“現在的消費者不僅要吃好,還要求吃得綠色、健康。”胡丹介紹,他們不僅在水稻種植過程中用生物技術替代農藥,用復合肥、有機肥替代化肥,在大米加工環節提倡減少磨損,保留大米原本的營養價值,還聯合湖北省農科院研發了滿足不同人群需求的功能型大米等產品。

“大米朔源系統還可以AI實時監測病虫害信息,給科學種植提供了很好的信息支撐。消費者可以通過大米溯源了解施肥情況、農藥使用量等信息,這讓他們更放心。”站在一旁的陶哲介紹。“00后”陶哲因為對無人機感興趣,大學畢業后來到永旺農機合作社應聘農機手。本是電商專業的陶哲一邊學習技術,一邊考証,如今他已成為農場上專業的農用無人機飛手,還學會操作拖拉機、收割機、插秧機等設備。

“如今種田、管理,已經不像我爺爺那輩那麼辛苦了。”陶哲笑著說,“利用無人機等設備,我一個人就能負責2萬多畝的農田,各種機械也很有趣,豐收時自己也會很有成就感。”

現在,胡丹的公司日均生產大米200噸,流轉土地面積達2萬畝,擁有各式農機68台套,年產值逾億元,共帶動周邊農戶5000余戶增收。

稻田農庄。人民網記者 周恬攝

稻田農庄,可供前來觀光的游客吃飯、休閑。人民網記者 周恬攝

不光要種好田、賣好糧,糧食產業更需要融合發展。 “農文旅融合,不僅可以做大做強現代農業,還能讓鄉親們在家門口增收,促進鄉村振興。”胡丹說,抓住建設“美麗鄉村”契機,她投資興建了500畝農業觀光產業園項目,包含觀光、採摘、垂釣、農業知識科普等。

“我們還和教育部門簽了‘一粒米的旅行’研學項目,對水稻的種植到加工到銷售整個環節進行科普。”胡丹透露,2023年接待研學學生2000余人,計劃3年內接待6萬人。

“我爸爸以前的米業公司叫‘榮華’,我接手后改了名字叫‘榮升’,因為現代的農業產業就像冉冉升起的太陽那樣,充滿活力和希望。”胡丹說。

(責編:王郭驥、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