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新春走基層︱魚丸飄香年味濃

人民網記者 郭婷婷
2024年02月09日08:25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魚肉摔打上勁,魚肉泥要順時針攪拌,五個手指用力要均勻,捏出來的魚丸才又圓又有彈性。”2月6日,湖北黃岡浠水縣巴河鎮汪家大橋村,村民陳新芳忙著指導村裡的大姐大媽們,在自家的魚丸作坊裡做魚丸。

白嫩Q彈的巴河魚丸。

白嫩的巴河魚丸。人民網記者 郭婷婷攝

“做魚丸考驗的是手上功夫,這個全憑多年積攢的經驗。”陳新芳說。為滿足市場訂單,直到年關,她們都沒有停歇。

巴水出河鮮,魚丸最高端。作為黃岡市非遺物質文化遺產的巴河傳統手工魚丸,是大別山區人民過年餐桌上必備美食。

傳統的巴河魚丸是全手工制作。

傳統的巴河魚丸是全手工制作。人民網記者 郭婷婷攝

在這裡,記者看到了魚丸制作的全過程,刮下鮮魚肉,加上食鹽、豬油、雞蛋清、生姜末、蔥白末,摔打攪拌,捏出一粒粒圓潤、雪白、彈性十足的魚丸。下鍋水煮,用柴火猛燒,開鍋后,就可品嘗鮮美可口的魚丸了。“吃起來很細膩,一點腥味都沒有。”

“魚丸是‘三全三圓”之一,過年時家家戶戶餐桌上必有這道菜。但傳統的魚丸加工屬於過年限定,年過完就停止售賣了,想吃也買不到。”陳新芳告訴記者,為了把非遺魚丸做成常年生產,在外也叫得響的美食,她嘗試線上線下同步銷售,打開了新的銷路。

現在,汪家大橋村裡的人都不叫陳新芳的名字了,不論年齡大小,都稱她為“芳姐”。在網上“芳姐”魚丸的名聲也越來越響,一場直播下來就有3萬多元的訂單。看著家裡生意越來越好,“芳姐”的丈夫佔小鋒也辭職回鄉幫把手。

陳新芳在核對年前要發出的魚丸。

陳新芳在核對年前要發出的魚丸。人民網記者 郭婷婷攝

“別看我如今創業小有成就,這一路走來卻是歷經坎坷。”陳新芳感慨說,2016年,她響應號召回鄉創業時,流轉了500多畝農田和旱地,種水稻、養禽類和水產,四年的辛勞付出換來的卻是一身債務。“最難的時候虧損了200萬。”陳新芳說。

2019年底,“芳姐”以往在廣東務工時的一些朋友聯系她,希望她寄一些自家的手工巴河魚丸和魚面過去,並提前給她微信轉賬。發現商機的陳新芳,果斷放棄了傳統的種養業,轉型做起了傳統手工魚丸加工。

2021年,“芳姐”多方籌資100多萬元,成立了湖北淼燁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辦齊各類証件,建起了魚丸加工生產線,同時,她還四處學習抖音直播、網絡銷售知識,積極參加各類展會推廣巴河魚丸。

如今,“芳姐”魚丸、魚面等一系列鮮美的水產品不僅俏銷全國,還帶著村裡10多位婦女實現家門口就業。“芳姐”的創業路越走越寬。

煮好后的巴河魚丸。

煮好后的巴河魚丸。人民網記者 郭婷婷攝

“從最開始隻要有展會就去參加,到現在我們可以實現全年生產,夏天都有訂單。還跟順豐快遞進行了合作,省外48小時內送達,省內次日達。”陳新芳說。

通過線上線下雙發力,陳新芳把一粒粒鮮香的小魚丸做成了鄉親們致富的新產業。

(責編:周倩文、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新春走基層︱魚丸飄香年味濃
  “魚肉摔打上勁,魚肉泥要順時針攪拌,五個手指用力要均勻,捏出來的魚丸才又圓又有彈性。”2月6日,湖北黃岡浠水縣巴河鎮汪家大橋村,村民陳新芳忙著指導村裡的大姐大媽們,在自家的魚丸作坊裡做魚丸。…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