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遼寧省海城市全面推進農村商業體系建設

便民商店,一店多能不止是方便(新生活新體驗)

本報記者 胡婧怡
2024年02月15日08:1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窗上的冰花漸漸被屋內的熱氣消融。正值新春,位於遼寧省海城市中小鎮得勝村的一家便民商店一刻不閑。店主田汝艷今年49歲,因為天生脊柱側彎干不了農活,開了20多年便民商店。

“砂糖橘有沒?”店門被拉開,有顧客登門了。“今天新到的,保甜!”田汝艷熱情地招呼著。

幾年前,便民商店挂上了得勝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站的牌子,小店愈發熱鬧,田汝艷也多了服務站站長的身份。“快遞收發、銀行卡取款、生活繳費、打印復印,鄉裡鄉親不用跑遠,來我這都能辦了。”田汝艷一邊介紹著,一邊為顧客稱裝砂糖橘。

自2021年起,海城市全面推進農村商業體系建設,以電子商務進農村為抓手,不斷健全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對信譽、經營狀況較好的村級便民商店進行改造升級,夯實農村商業體系基礎。目前,海城市已改造升級179家村級便利店,佔全市355個行政村的50%以上。

改造升級

商品服務下沉到村

田汝艷的便民商店裡,有10排近一人高的貨架,商品琳琅滿目。眼下,入口處最顯眼的貨架上,擺放著砂糖橘、海鮮禮盒、各種飲料等最受歡迎的年貨,還有海城本地產的大米、雞蛋、山楂制品等。

中午11點,72歲的王顯玉走進商店,買上一提雞蛋、一袋山楂卷,一共花費27元。隻見她掏出現金付了錢,又掏出一張銀行卡說道:“我想查查賬戶裡有多少錢。”

雖然現在智能手機已經普及,但村裡的不少老人還是不太會在手機上查詢賬戶余額、繳納水電費。田汝艷將銀行卡插入銀行手持移動終端,屏幕上的交易界面出現了收銀、繳費、查詢等功能,點擊查詢按鈕,賬戶余額顯示還有5300多元。

“幫我取300塊錢吧。”王顯玉說。田汝艷繼續點擊取款按鈕,輸入金額和密碼,屏幕顯示交易成功,終端自動打印出憑條。王顯玉在憑條上簽字后,田汝艷從抽屜裡拿出300元現金給王顯玉。

“這個移動終端后台綁定的是我名下一張固定的銀行卡,鄉親們來取款,后台就會把這筆錢劃入我的賬戶內。每隔一段時間我去銀行時,就提前取一些現金備用。”田汝艷說,“有政府對接資源,村民不用跑遠,在我這也可以放心、便捷地取現。”據了解,為進一步提升農村金融服務覆蓋面和可得性,從2012年開始,遼寧省在縣域地區實施“惠農通”工程。累計在農資批發店、超市等農家店建立6000余個服務點,提供助農取款、轉賬及線上預約和小額支付結算等金融服務。田汝艷的便民商店就是其中一個服務點。

除此之外,店裡還能提供代繳服務。田汝艷負責為40多個水費、電費繳費賬戶代繳費用,每幫村民代繳一筆,她都會在便民服務台賬上做記錄。2021年起,海城市篩選信譽良好的村級自主經營便民商店,按每店8000元的投入標准進行升級改造,因店制宜配置相關設備設施,對接供應鏈、物流、金融、旅游等商品和服務資源,讓農村便民商店成為功能更豐富的農村商業服務站。

“以前取現金、繳水電費,至少要去四五公裡外的鎮上,現在這些事家門口就能辦。”王顯玉說。“如今的農村新型便民商店,不只是商品豐富了,服務類型也更多了。”田汝艷說,功能豐富后,便民商店人氣更旺,日均營業額提升了30%。

電商賦能

本地特產上行暢通

午飯后,是便民商店較為輕鬆的時刻。這幾個小時,田汝艷會在商店的隔壁房間幫兒媳婦李文婷的電商直播間打包快遞。“這兩天紅色連衣裙、針織衫、馬甲賣得格外好,中國人都講究過年穿新衣,我們得趕快把貨都發到顧客手中。”李文婷說。

在與中小鎮相鄰的西柳鎮,有著全國規模最大的服裝專業批發市場——西柳服裝批發市場,也帶動了中小鎮服裝加工產業的發展。去年2月,一直在家帶孩子的李文婷開始嘗試大碼女裝電商直播。“一方面我們本地的服裝進貨資源豐富,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便民商店的物流便利。”李文婷說。在十幾平方米的直播間內,有貨品展示架、綠幕等設備。李文婷介紹,每隔一段時間,海城市商務局就會組織有針對性的免費培訓,講授最新的直播策略和技巧。“半年時間,我的直播間已經積累了4.7萬名粉絲,一晚最多能成交三四百單。”李文婷信心滿滿。

對於直播商戶來說,物流的時效和價格是最為敏感的話題。“過去,村裡的快遞選擇少、費用高、時效慢,搞電商直播想都不敢想。”李文婷說,“現在快遞服務點落在便民商店,家門口就能收發3家快遞快件,既方便又便宜。”

近年來,海城市以農村便民商店作為快遞村級服務站點,打通快遞進村“最后一公裡”。同時,海城市通過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整合物流資源,形成規模效應,在降低物流服務商成本的前提下,使其讓利於農村物流使用的終端群體。“2022年,我們投資建設了海城市快遞共配中心,日均收發快遞30余萬件,其中發出的快遞數量佔總量的一半還多。”海城市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負責人張宇介紹,過去,各家快遞公司需要各自分揀、配送。而農村地區由於快遞數量相對較少、點位較為分散,快遞公司隻將快遞配送至鄉鎮,由村民到鄉鎮自取,以此降低單件的分揀和配送的成本。“如今,不同快遞企業的快遞在市級共配中心匯集,按收件地址分揀,再統一配送至鎮級中轉中心、村級服務點﹔反之,發件時從村級服務點統一收集到共配中心,再由各家快遞分散發出,可大大節省物流企業的運輸成本。”

“每天晚上6點左右都會有快遞員來收快遞,除偏遠地區外,我們直播商戶每單2.3元起步價就能發全國。”李文婷說。

“物流企業逐步認識到農村電商的發展潛力,紛紛主動入局。近兩年,海城市快遞量增加了約30%,物流費用下降了約20%,縣級到村級的物流時間從48小時縮減到24小時。”張宇說。

統倉共配

促進城鄉消費平衡

下午3點左右,田汝艷前一天通過“海城商貿”小程序下單的商品到貨了。“5個20斤裝大米,5個10斤裝大米,1箱雞蛋……”田汝艷逐一清點貨物。

“海城商貿”小程序是海城市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打造的商貿服務平台,主要匯集海城市本地農產品,農村便民商店可以在此訂到源頭好貨,既打開了當地農產品上行渠道,又降低了農村便民商店採購成本。“通過代理商線下巡店補貨,一般要一周左右到貨﹔而通過‘海城商貿’小程序訂貨,當天訂,隔天就到,而且可以小批量訂,保証貨品新鮮的同時,還能緩解資金壓力。”田汝艷介紹。

“近幾年,農村便民商店裡的‘山寨貨’基本銷聲匿跡了,城鄉消費差異更主要地體現在貨源價格和運輸成本上。”海城市商務局副局長吳峰說,“如何讓農村群眾以更低價格買到好商品,抓好採購和物流兩個環節是關鍵。”“店裡的商品種類越來越多了,大米都有好幾種可選。尤其最近新增的水果品類,太適合過年了,便民商店真方便。”王顯玉說。

在4800平方米的海城市快遞共配中心內,一座容積500立方米的冷庫不久前建成投入使用。海城市正在探索嘗試郵快商合作新模式,在快遞共配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商貿統倉共配。

“商貿統倉共配與快遞共配原理相同,前期多了進貨和倉儲環節。”吳峰分析道,“我們將各廠商、批發商的貨物在共配中心集中,讓農村便民商店統一從該平台上訂貨,再按區域分揀組合后實施共同配送,形成規模經濟效應,既能降低廠商向連鎖店鋪、農村便民商店供貨的物流成本,又能讓便民商店享受源頭採購的批發價格。”吳峰介紹,下一步政府還將與大型連鎖超市開展合作,擴大工業品採購規模、降低採購成本,進一步滿足農村對工業品的需求。

為確保規范運營,海城市還注重對便民商店店主、服務站站長的培訓和考核,制定了《海城市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點)考評辦法(試行)》,已累計培訓4000余人次。“通過集中培訓和現場指導,我們不斷規范服務站的陳列、服務台賬,提升站長服務水平。”張宇介紹。目前,完成改造的179家村級便民商店盈利水平顯著提升,單店日均營業額達2000元,年均盈利超2萬元。“我們堅持改造一家存活一家,遵循市場規律,尊重農民意願。預計2025年實現全市355個行政村新型便民商店全覆蓋。”吳峰說。

《 人民日報 》( 2024年02月15日 06 版)

(責編:周雯、周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