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思政課(深聚焦)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習近平總書記今年3月18日來到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城南書院校區)考察,對學校及教師要“立德樹人”“上好思政課”提出明確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指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
近年來,各地學校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在改革創新中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生。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如何推進?課程和實踐中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怎樣挖掘?本期教育版關注幾所學校的探索實踐。
——編 者
武漢大學——
讓思政課更加可感可知、生動鮮活
本報記者 吳 丹
歷時兩年,50余名學生參與設計、研發及測試,滿載武漢大學學子航天夢的“啟明星一號”微納衛星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飛天。這顆“學生造”衛星為空天信息領域人才培養提供實驗和教學數據,也為學生開啟了科研報國的夢想之門。
“近40年,一代代武大人奔赴南北極開展科考,在惡劣自然條件下專注科研,傳播了和平利用極地的中國主張。”在武漢大學新時代辦學成就展上,信息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朱傳宇激動不已。他所在的黨支部組織開展活動,在回溯學校極地科考歷程和成果中領悟初心使命。
探索浩瀚宇宙,追尋極地之光……近年來,武漢大學以打造“行走的思政課”為突破口,深度融合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優化教學載體方式,拓展教學時間空間,促進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引導學生在祖國大地上感悟真理力量、強化思想淬煉,努力用國家的大事業磨礪青年人的真本領。
從“行走的班會”到“行走的團課”,從“新生第一課”到“同上一堂思政大課”,思政課走出教室,搬到社會一線,在線上課堂開講。武漢大學為推動思政課實踐活動深化創新,啟動了5個本科教學改革重點項目,以及14個研究生教學改革項目。4門本科生思政課分別持續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踐行”微視頻大賽、“觀世界·論中國”大學生論壇、紅色資源尋訪大賽、“奮斗新時代”主題微視頻大賽等全校性專題實踐活動……
如何進一步解決思政課理論與實踐結合、現實感和鮮活性提升等教學難點?近年來,武漢大學在學生社會實踐中設置“學習踐行黨的二十大精神”“我看十年新變化”等專題,由思政課教師帶隊,切實提升思政課實踐教學吸引力。與此同時,2023年,在校內外建設30余個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積極探索常態化協同育人模式。思政課“五融合”教學模式獲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要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不斷增強學生對黨的創新理論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把聯系實踐、深入現實、促進知行合一貫穿教學全過程,讓思政課更加可感可知、生動鮮活。”武漢大學黨委書記黃泰岩表示,辦好思政課要堅持在教學方式上守正創新,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助力培養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尹雨佳參與採寫)
華北電力大學——
根據行業特點完善課程體系
本報記者 吳 月
“延安新華廣播電台現在開始播音……”華北電力大學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堂上,同學們表演的情景劇,生動再現了延安新華廣播電台克服發電難題、把黨的聲音及時傳遞到各地的場景。
結合能源電力發展史精心設計台詞、仔細編排動作,學生用深情的話語講述紅色故事,對中國近現代史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在准備情景劇的過程中,我們查閱歷史資料、反復打磨劇本,在沉浸式表演中被先輩們的精神深深打動。”學生張天哲說。
澆花澆根,育人育心。“高質量的思政課堂,要通過教學方法的創新帶動學生共情、啟發學生思考,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華北電力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王偉介紹,學校思政課教師著力探索創新教學模式:在教學內容上,注重結合學校學科特點、學生專業背景,提高針對性﹔在授課方式上,除了情景劇課堂,還靈活運用小組研學、微宣講、課堂辯論等生動多樣的形式組織教學,給學生深刻的學習體驗。
在華北電力大學,許多學生學習的專業與能源電力相關。如何做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材施教,讓不同專業的學生愛聽愛學、聽懂學會?該校教務處負責人介紹,學校著力建設思政課課程群,打造了“思政必修課+選擇性必修課+選修課”的課程體系。其中,“強國電力”“百年電力”“現代電力工程師”等選擇性必修課和選修課,緊密結合能源電力行業特色,很受學生歡迎。
從不同歷史時期電力工業的發展歷程,到電力工業發展的成就、經驗和展望,在“強國電力”課上,學生充分感受到黨對電力事業的堅強領導,認識到電力工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這門課的授課老師不僅有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思政課教師,還有來自多個其他學院的專業課教師。“我們用鮮活的案例和數據,介紹積極發展清潔能源、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意義,引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為實現‘雙碳’目標作貢獻。”授課教師之一的齊鄭副教授說。
思政引領,不止於課堂。汽輪機轉子、電磁脈沖模擬器、變電站設備……在華北電力大學校園裡,與能源電力相關的設備隨處可見,這也是開展思政教學的獨特教具。該校還結合重大黨史事件設計制作系列“微景觀”,學生可以跟隨學生講解員實地打卡,或掃碼收聽線上講解。校園空間中,豐富的思政元素觸手可及,引導學生進行沉浸式學習。
“將思政課從課堂延展到行業、覆蓋至社會,強化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有機聯動,有助於引導學生通過可觀可觸的思政教育資源,感悟時代賦予的使命和責任,努力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青春力量。”華北電力大學黨委書記周堅說。
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將技能培養與思政資源有機結合
本報記者 黃 超
沂蒙山腳下的煙庄村,來了一群大學生“客人”。白天,他們在田間地頭給果樹噴藥、除草﹔晚上,回村民家交流勞動體驗,共學農技知識……這是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的一次勞育思政課。
“一周時間不長,但我傾聽到農民心聲,觀察到真實的鄉村面貌。”冷鏈物流專業學生徐奧杰發現,煙庄村每天都會中轉大量生鮮農產品,因保鮮問題帶來一定損耗。他發揮專業特長,提出改進建議。“村民很肯定,我更加堅定決心,將所學技能服務於鄉村全面振興。”
近年來,山東商院將勞動教育納入思政課考核體系,勞動實踐成績佔思政課成績的20%,並表彰先進個人和集體,通過榜樣引領示范。“除了專業技能實踐,還有校園環保、志願服務等勞動形式。”該校勞動實踐中心負責人李永道表示,有了切身經歷,學生在課上學理論時,更能把握弘揚勞動精神、勞模精神等現實意義。
職業院校學生善於動手實踐,在此基礎上怎樣激發他們動腦思考,提升思想認識?在教育部山東省共建國家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背景下,山東商院進一步探索課程思政,將職業技能培養與思政資源有機結合。
“根據職業院校辦學定位和專業特色,科學設計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和形式,能更好提升育人效果。”山東商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岳喜表示,學校積極引導思政課教師主動與專業課教師結對,形成工作機制,相關專業課程思政育人效果增強。
如今,依托校企合作,一批大國工匠走上校園講台,分享職業技能報國的故事,學生職業認同感和社會責任感不斷提高。學網絡的參與教學區網絡運維,學食藥的開展用藥安全宣講和調研……不少學生積極投身勞動實踐和社會服務。
思政課創新實踐,課程思政不斷探索,對教師教學理念和授課方式提出新要求,也啟發教育部門因勢利導、統籌組織。
據介紹,山東省教育廳專項支持“萌新磨課會”,面向入職3年內、35歲以下職校青年思政課教師開展集體備課和教學展示,一對一導師制培養、“找問題”訂單式培訓。打造“課程思政研課會”,將職教19個專業大類分層次設計課程、集中展示。下一步,將深挖優質思政資源,健全區域內一體化備課和校內集體備課制度,圍繞重大主題舉辦省級示范備課,增強課程親和力、針對性。
(劉禹舟參與採寫)
北京市第十一中學——
協同育人形成立德樹人合力
本報記者 閆伊喬
“2010年,董天午教授以其個人名義捐贈1010件藏品,在學校和各方大力支持下創建了北京工業大學微特電機科技博物館,如今館藏達2000余件。”北京市第十一中學的一堂課上,同學們來到博物館,仔細聆聽建館故事,了解復雜機器中蘊藏的科學知識。
這次特別的課程令高二學生蔣林江深受鼓舞。“擇一事,終一生。擇一物,守一世。董教授對科學的熱愛和堅持,激勵我作為青年一代,賡續奮進精神,跑出青春加速度。”
近年來,北京市第十一中學針對不同學段學生特點,加強大中小學銜接貫通,助力思政課全面提升,推動大思政課建設不斷完善。“通過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推進,我深刻感到在學生樹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中學階段,打牢學生思想基礎的重要性。”該校思政課教師劉志嬌說。
據介紹,2021年,北京市第十一中學與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北京市東城區教工委教委、北京工業大學、首都師范大學等共同推進成立全國首個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實踐研究共同體,吸引200多所大中小學加入﹔“全國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實踐研究高峰論壇”已連續舉辦3屆,推出一系列有趣有料、有滋有味的思政微課,努力打通協同育人“最后一公裡”。
如何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實現大思政課的“善用”與學生“善學”有機統一?還須家校社共同努力,形成育人合力,奏響立德樹人交響樂。
“作為家長,希望孩子們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給自己找准方向,做好計劃,確立一個可持續、能實現的目標。”在一場主題為“以家為舟 乘風破浪”的主題班會上,班主任、學生導師、家長圍坐在一起,就即將進入高三的學生如何規劃升學展開討論。
依托北京市第十一中學“完整人格”的教育理念,學校建立了“一課三會”體系。“一課”即大思政課,“三會”即通過與各個高校在課程實踐上一體化推進,家長、導師、學生三方參與的新型班會,班主任主導班級治理的導師例會,以及導師參與指導的學生家庭會議。“在十一中學,學生成長有導師,家校協同有導師,導師制度不僅是學校班級治理的主要力量,也是學生家庭教育的助推器。”北京市第十一中學黨委書記崔楚民表示。
“要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增強思政課的感染力,提升學好思政課的獲得感,滿足學生全面成長、健康發展的需要。”劉志嬌介紹,新學期,學校的重點任務是以課程實踐推進課程建設內涵式發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提升思政課的實效性。
版式設計:張丹峰
《 人民日報 》( 2024年03月24日 05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