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武漢市第一醫院從治療邁向“智”療

2024年04月08日16:12 |
小字號

工作人員向觀展者介紹互聯網醫院AI智能導診系統。代雨朦攝

工作人員向觀展者介紹互聯網醫院AI智能導診系統。代雨朦攝

“我最近老是頭疼”“您還有其他症狀嗎?”“多夢、乏力、盜汗”“請問您想為以下哪位患者咨詢?”“建議您選擇神經內科專家或睡眠障礙及神經心理團隊。”這是市民張女士與武漢市第一醫院互聯網醫院智能導診機器人之間的對話。通過簡單的幾句描述,她順利找到該院神經內科副主任、睡眠與神經心理專科主任梅俊華為其在線接診。這得益於AI大語言模型的創新應用。

在2024年(第六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A4館T9展位上,武漢市第一醫院(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憑借對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等一系列新質生產力的數字健康創新應用成為焦點之一。

武漢市第一醫院互聯網醫院運營部負責人楊路介紹,通過對海量歷史預問診數據進行模擬訓練、優化,該院自主創新研發了基於BERT預訓練語言模型的AI導診系統,以人機對話方式引導患者“對號入座”。系統上線一年來,已為2萬多人次線上患者提供了導診服務,准確率保持在85%左右,極大改善了患者的就醫體驗。該應用成功入選“2023年度中國醫療人工智能實踐典型案例”。

“作為中國卒中中心培訓基地、武漢腦血管病診療中心,我們一直致力於優化急救流程。”武漢市第一醫院卒中急救綠色通道醫療組長王月古說。

“為進一步縮短救治時間,提高救治效率,記錄並分析患者行動軌跡及節點時間數據成為關鍵。”該院信息中心工程師王雅楠介紹,該院創新採用了融合“GPS+iBeacon+AoA+慣性傳感器”的物聯網一體化定位技術,於2023年迭代升級了卒中急救患者管理系統,從患者進入急診的第一時間起,便為其佩戴智能定位手環,從而實現院內救治實時軌跡和關鍵節點時間數據的採集,並通過追溯分析,將平均DNT、DPT在原有基礎上又分別縮短了22分鐘和38分鐘,為卒中患者救治贏得了更多寶貴時間。

武漢市第一醫院信息中心主任王巍表示,除了AI大語言模型和物聯網定位等相關技術應用,該院還是全市首批檢查報告和影像共享調閱試點單位之一,通過雲存儲、大數據,目前已在技術層面實現區域內醫學影像數據的互通共享。

患者就醫時,接診醫生可調閱患者近3個月做過的影像檢查報告及圖片,包括普放、CT、MR等,符合互認標准的項目無需重復拍片,既省去了保存和攜帶物理膠片的麻煩,又能節省就醫時間,降低費用負擔,可有效避免跨院就診不必要的檢查。

從互聯網醫院到AI智能導診、AI輔助影像診斷,從特殊患者定位管理到醫學影像雲共享、臨床決策支持系統(CDSS)……據悉,武漢市第一醫院(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近年來在“三位一體”智慧醫院建設上持續發力。該院相繼通過了國家信息化電子病歷系統功應用水平5級、國家醫療健康信息互聯互通標准化成熟度評測五級乙等和醫院智慧服務三級評審,達到“553”水平,躋身全國智慧醫院建設前列。

武漢市第一醫院工會主席馮曾義說:“我們將持續推進智慧醫院建設,把5G、AI、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信息技術更多地應用於數字健康實踐,打造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著力實現醫院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為患者提供更加精益化的醫療服務。”(張夢石、嚴睿 )

(責編:周雯、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有回音|退休金未補發、應屆畢業生求助住房 湖北這些“煩心事”獲解決
  人民網武漢4月8日電(記者 張雋)退休金遲遲不補發、手機號被他人注冊無法找回、希望入住人才公寓……近日,湖北多地網友通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反映生活中遇到的煩心事,相關部門接到訴求,深入調查、核實,及時回應網友需求,推動問題落實解決。 網友留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