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創新轉型,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新動能

李海生
2024年04月19日08:1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堅持創新轉型,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內容,能夠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為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匯聚強大動力。

  新質生產力以創新為特點、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堅持創新轉型,強化綠色低碳科技創新,符合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能夠大幅降低污染物和碳排放,提升產業綠色發展效能,促進生產力發展提質增效。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圍繞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大力推進綠色科技攻關,在創新轉型中推動“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在這一過程中攻克了一大批關鍵共性技術難關,推動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應用,有力推動了新能源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

  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力供應系統和清潔發電體系,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裝機都穩居世界第一。在大力發展綠色新興產業的同時,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推動作用,以清潔生產技術創新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2012年至2021年,我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6.4%。2021年,廢鋼鐵等9種再生資源循環利用量達3.85億噸。2013年至2022年,在實現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的同時,重污染天數減少93%。長江黃河干流近年來保持在Ⅱ類水質。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在新發展階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迫切需要加大創新轉型力度,加快構建與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的創新體系,大力開展綠色低碳領域集成創新、技術創新、標准創新、制度創新,努力取得一批具有引領性和原創性的創新成果,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強化集成創新,鍛造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加速器。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顯著。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一個重要方面在於推動數智化技術與環境科技、產業科技深度融合,建立面向產業鏈的綠色低碳科技創新體系,形成涵蓋研發、設計、材料、生產、管理等環節的“大數據”,構建基於資源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碳排放、環境影響評價的分析預測“大模型”,努力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助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強化技術創新,建造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孵化器。要強化綠色低碳技術攻關,為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開辟未來產業新賽道提供強大技術儲備。一方面,基於碳排放與污染物排放同根、同源、同過程的性質,大力發展煤炭、燃油等化石能源清潔化利用技術,積極研發多污染物、多尺度、跨介質污染物協同治理技術,實現行業企業節能、節水、節材、減污、降碳的多重收益,在節能環保領域豐富新質生產力的表現形式。另一方面,加強新興產業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未來產業前沿技術研究,在綠色低碳領域開辟更多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賽道。

  強化標准創新,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綠色標尺。標准創新是創新轉型的重要內容。以產業全生命周期綠色化為目標,構建與發展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綠色標准體系,有助於夯實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綠色根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強化標准創新,一方面要適時迭代已有環境評價標准,根據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准入要求,結合區域資源環境實際情況,因時因地修訂舊標准,著力解決標齡長、與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不適應等問題﹔另一方面要促進標准協同,前瞻性研究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將清潔生產、排放等環境標准融入綠色設計、綠色制造、綠色流通、綠色投資等標准制定修訂中,建立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標准體系。此外,還需深化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參與碳足跡、碳標識等國際標准的制定修訂工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創造有利國際環境。

  強化制度創新,營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良好生態。在創新轉型中發展綠色生產力,重在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努力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要著力優化科技項目組織創新機制,從產業實踐中明確研究任務,在科技戰略制定、科研立項、項目承擔等方面給予需求端更多參與權、更大話語權。不斷完善綠色科技人才引育機制,鼓勵引導科研人員緊盯新質生產力發展需求搞科研,助推綠色科技創新與綠色行業企業雙向奔赴。加快構建產學研用融合機制,推動學術界、產業界共建創新聯合體,完善綠色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機制,激勵科研單位敢干、創新企業敢投、科技成果敢轉,讓創新轉型的動能更足,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勢能更強。

  (作者為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

  《 人民日報 》( 2024年04月19日 09 版)

(責編:王郭驥、張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