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思政課要迎著問題講(師說·講好思政課)

付麗莎
2024年04月28日08:3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新郵件來了——每周日晚8點至12點,坐在電腦前,打開郵箱,查看、回復學生的疑問,已是我的工作習慣。

  我教授的課程是“思想道德與法治”,內容涵蓋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治觀等,主要面向00后的大一新生。他們是互聯網的“原住民”,有敏銳的問題意識。如何結合學生特點回應學生關切,是上好思政課的關鍵。

  上好思政課,要堅持問題導向,迎著學生的問題講。學生關注什麼,有哪些疑惑?走近學生,才能了解學生,答疑郵箱由此而來。交流最頻繁的一個學期,我回復了學生488封郵件。這些問題中,有選專業、談戀愛、學業壓力方面的日常生活困惑,也有涉及人工智能、國際局勢等的社會熱點問題。我把有代表性的問題“合並同類項”,凝練成為教學專題,在課堂上像“剝洋蔥”一樣,把問題掰開、揉碎,一環扣一環地講清楚、講明白。

  郵件中,不少學生提到“躺平”和“內卷”。看似矛盾的選擇,背后其實是學生對如何把握人生方向存在困惑。對此,在講授教材中“領悟人生真諦  把握人生方向”相關內容時,我帶領學生探討“人生的青春之問”。

  課堂上,我們“穿越”歷史長河,閱讀馬克思寫給父親的信,翻閱周恩來寫下的旅日日記,回望錢學森的大學回憶——在這些時間點上,他們的年齡和台下同學們的年紀相仿。不同歷史時期、不同人的青春怎樣度過,他們是否也曾經歷迷茫,又如何把握人生方向?課堂的“抬頭率”說明學生們渴望獲得答案。

  更進一步,我從前輩們博覽群書、反思學習、投身實踐的經歷講起,激勵學生從“書齋”到“田野”,觸摸真實的社會,找尋個體的定位。接著,又結合心理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知識,對青春的困惑展開分析,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選擇、看待人生。我希望學生明白,思政課不隻講授那些“仰望星空”的道理,也提供“腳踏實地”的方案。

  我還嘗試把更多主動權交給學生,以投稿、篩選、投票等方式,讓學生選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在課堂進行討論。“是否應支持全球技術共享”“如何看待社交‘搭子’”“性格測試為什麼流行”……這些問題從學生當中來,又經過熱烈討論、分析思考,回到學生當中去。

  去年夏天,本科生畢業典禮前,我和其他老師一道為學生錄制了寄語:

  不知道我們課上探討過的問題,大家都有答案了嗎?人生很長,很多問題或許不能馬上找到答案,但直面問題的勇氣、分析問題的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本身也是最好的答卷。

  (作者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本報記者吳月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4年04月28日 05 版)

(責編:周雯、張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