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武漢市盲童學校守護視障孩子成長

我“看見”,這世界繽紛多彩(深聚焦)

本報記者 吳 丹 閆伊喬
2024年06月01日08:0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①:張龍和學生們在一起。
  圖②:武漢市盲童學校校園。
  以上圖片均為武漢市盲童學校提供
  數據來源:教育部
  版式設計:張芳曼

  音樂流淌在校園的每個角落。清晨出操,無需口號,眼睛看不見,孩子們卻能循著旋律做出整齊的動作。下課音樂聲響,無需指引,全盲的孩子與有光感的孩子結成對,手牽手,自如地到達校園每一個場所。

  對於湖北武漢市盲童學校的學生而言,享受音樂和觸摸世界一樣日常。

  午后,一支小隊行至音樂教室。孩子們人手一隻陶笛,空氣中彌漫著陶土的氣息和淡淡的樂音。講台前的“老師”叫金海心,作為武漢盲校的畢業生,每周定期回校指導陶笛社團練習。孩子們的手指在笛孔上輕盈跳躍,悠揚笛聲中,有藍天湖水,有小鳥小魚,有所有不需要用眼睛就能感知到的繽紛世界。

  作為湖北省唯一一所涵蓋小學、初中、高中、職業中專的公辦專業盲校,武漢市盲童學校在完成國家規定課程之余,開設體藝社團18個,為盲童人生打開更多可能。

  觸摸音樂

  “我的反射弧比較長,直到7歲才得知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出生不久,金海心便毫無光感,眼前漆黑一片。母親帶她去超市,用手觸摸各類商品。金海心既尷尬又疑惑,“難道全世界的人都這樣做?”

  2009年,來到武漢盲校后,金海心認識了其他低視力的同學,第一次知道了顏色的概念,她才明白,“原來只是我看不見”。

  小學三年級時,學校來了一位新老師。一次偶然的機會,音樂教師張龍接觸到盲童這個群體,她堅信音樂可以療愈心靈,主動申請到武漢盲校任教。

  張龍創建了“六點天使”藝術團,靈感來自盲文的6個凸點,也寓意著孩子們像早上6點的太陽一樣朝氣蓬勃。從此,盲校的孩子有了學習樂器、登台表演的機會。

  “拿起話筒的那一刻,我無限接近普通人。”劉雅倩相對“幸運”,能看見一絲光亮。需要看清東西時,她就用手機拍照,然后把圖片放大數倍貼近眼睛。

  “音樂讓我不再自卑。”4歲時因病失明的萬語謙言,有一雙接近於絕對音感的耳朵,夢想成為職業音樂人。

  主唱劉雅倩,吉他手金海心,鼓手萬語謙言,鍵盤手張嘉俊,貝斯手郭斌……緣分在音符的交織中綻放,幾個孩子成立了VMV樂隊——大家覺得這個名字“寫起來方便”。

  在盲校,語言很豐富,卻也很蒼白。有時窮盡所有詞匯去描述一個事物,孩子們也難以准確理解。一切從觸摸開始——

  第一次抱起吉他,金海心就被這件樂器流線造型的琴身,緊繃有序的琴弦,悠揚舒緩的旋律所吸引。

  然而,學好卻很難。缺少盲文樂譜,就隻能反復聽辨老師錄制的音頻練習,常人一眼就能找到的品位,金海心卻要用成千上萬次練習去產生肌肉記憶。

  在一次次登台表演中,在一次次走出武漢“看”世界中,金海心更加自信,也找到人生的方向。她寫下一首歌:

  “世界是能觸摸到的顏色,雙手在訴說快樂不快樂……你帶我感受璀璨銀河焰火的熾熱,世界溫暖太多美好太多夢想要試著做……”

  今年,金海心成功簽約企業,成為一名藝術老師。

  這是夢想的實現,也是夢想的新起點。

  跳向世界

  下午5點半,陽光微曛,透過樹葉和樓宇的縫隙,在操場上畫出斑駁光影。武漢盲校“六點天使”跳繩隊開始集訓,在有節奏的“嗖嗖”聲中,孩子們輕盈地跳動著,與微風共舞,與陽光嬉戲。

  30秒,157個跳繩!

  這是盲童胡欽洲在全國第十一屆殘運會單人速度賽中的成績。2021年,年僅9歲的胡欽洲,創造了個人歷史最好成績,他自信滿滿,“再訓練幾年,我的成績會更棒。”

  2023年9月,“六點天使”跳繩隊9名同學代表湖北省去北京參加全國殘疾人跳繩比賽,胡欽洲、劉宇翔奪得男子一帶一30秒計數賽銅牌。

  “如何能跳出這麼好的成績?”

  “努力練唄。”劉宇翔爽朗一笑,眼睛彎得像月牙,“我倆身高差不多,搭檔好幾年了,早就有了默契。”

  在黑暗中學習跳繩,需要常人難以想象的毅力。

  “起初訓練時他們很容易被繩子抽到甚至絆倒,內心會更加不安。”跳繩隊教練易文清說,盲校孩子對新動作、新技術的理解十分困難,需要手把手教過很多遍后,才能領悟大致動作。

  胡佳杰一度想要放棄。喜歡體育的他,主動報名加入跳繩隊,但高強度的集訓讓他精疲力盡。得知跳繩隊有機會去北京參賽后,他決定堅持下來,“我要去見識更廣闊的世界。雖然我的眼睛看不見,但絕不能封閉自我。”

  跳繩,成為盲童與世界相連的一座橋。

  “京醬肉絲老好吃了。”劉宇翔舔了舔嘴唇,仿佛參加的不是跳繩比賽,而是美食比賽。

  第一次去首都,第一次參加全國大賽,第一次離開父母遠行……在越來越多的“第一次”中,盲校孩子們接觸到更廣闊地域的人,感知到世界的宏大與奇妙。

  運動,於這群特殊的孩子而言,是超越視覺的體驗,是向上生長的力量。

  星火不熄

  提起開學第一天的情景,魏赟琛的媽媽朱紅敏清晰記得,班主任張龍老師沒有長篇大論,而是邀請高年級學生作了一場才藝展演。

  從陶笛到葫蘆絲再到朗誦,學生的出色表現,讓家長深感驚喜。“我一直覺得,這裡的孩子能順利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就足夠了,從沒想過他們還能如此多才多藝。”朱紅敏說。

  魏赟琛患有腦瘤,影響了視力。

  入校不到兩個月,魏赟琛便開始喊張龍“媽媽”。在“張媽媽”的陪伴下,他不斷創造著生命的奇跡。如今,魏赟琛是合唱團的主力隊員,能用中文、英文、意大利語、德語演唱,還會演奏多種樂器。

  2023年5月31日晚,武漢琴台音樂廳,巨大的金色穹頂之下,魏赟琛的歌聲如天籟般響起。“聽,心靈在歌唱”武漢盲校“六點天使”藝術團合唱音樂會上,孩子們放聲歌唱,唱出心底的夢想,唱出內心的渴望。

  “我想要打破社會對視障孩子的刻板印象,希望藝術能給他們帶去更多可能,希望體育能讓他們強健體魄。”張龍說。

  “在我們眼中,隻有孩童,沒有盲童。學校努力為學生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做了各種奠基。”武漢盲校校長鄭鋒介紹,近年來的畢業生中,陸續有人成為音樂人、器樂老師、鴻蒙系統視障工程師等。自2009年開辦高考班以來,120余名學生先后考入長春大學、北京聯合大學、河南推拿職業學院等學校。

  對於視障孩子而言,唯有盲校這一道光還遠遠不夠,等待被照亮的地方還有很多。

  胡佳杰曾有過在普通學校上學的經歷,最終還是選擇回到盲校。因為在這裡,他擁有充實規律的生活,因材施教的學習,以及豐富多彩的活動。

  繼續升學,還是准備就業?正在讀高一的萬語謙言,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他希望能有更多盲文書籍出版,有更多學校、專業願意招收視障學生。

  七年級的鄢雨涵寫下詩歌《我在黑暗中追尋春天》:我在無邊的黑暗中追尋春天的足跡。我聽到了小鳥嘰嘰喳喳地歡唱,熬過了一個寒冷的嚴冬,它們快樂得不能自已。我聽到了小河嘩嘩啦啦地奔跑,剛被解凍的它們,那麼自由和歡喜……

  關於世界的樣貌,盲校孩子有著不同尋常的答案——

  用耳朵去“看”,用手去“看”,用心去“看”,世界的色彩如此斑斕。

  

  ■記者手記

  用心做教育

  用愛暖學生

  特殊教育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一環,也是衡量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需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支持特殊教育,到辦好特殊教育,再到強化特殊教育普惠發展,我國特殊教育發展內涵逐步深化,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和保障條件得到提升。2023年,全國共有特殊教育學校2345所,特殊教育在校生91.2萬人,其中,在特殊教育學校就讀在校生34.12萬人,佔比37.42%﹔在其他學校就讀在校生57.08萬人,佔比62.58%。

  當前特殊教育已進入提質增速的發展階段,更加迫切地需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育人方式改革。武漢盲校的育人實踐,提供了有益探索。學校結合殘疾學生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著力發展素質教育,用藝術充實盲童心靈,用體育強健學生體魄,點亮每個孩子的獨特光芒。這背后,是以全國最美教師張龍為代表的教師團隊,用心做教育,用愛暖學生,努力為孩子插上夢想騰飛的翅膀。

  《 人民日報 》( 2024年06月01日 07 版)

(責編:王郭驥、張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