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考古中國”重大項目聚焦城市考古重要成果

2024年07月15日08:1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為浙江紹興稽中遺址出土的越國原始瓷杯(資料照片)。
  國家文物局供圖(新華社發)

  本報北京7月14日電  (記者王玨)7月12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發布浙江紹興稽中遺址、江蘇鹽城鹽業考古、河南開封北宋東京城景龍門遺址、江蘇淮安城市考古等4項考古最新進展。

  會議聚焦城市考古重要成果。紹興稽中遺址發現有越國與漢代建筑基址,出土“會稽”“山陰”等墨書文字,首次在紹興古城內確認越國建筑的存在,為探尋越國都城提供重要線索﹔發現兩漢高等級官署建筑,是兩漢郡縣考古的重要發現。鹽城市一系列鹽業考古發現,不斷明晰我國江淮東部鹽業生產歷史發展脈絡,其中,沙井頭遺址推測為西漢鹽瀆縣城所在地,繆杭、后北團遺址分別被實証為唐代和南宋延續至明清時期的制鹽聚落,對研究西漢以來中央政府對沿海地區鹽業的管理,以及不同時期制鹽工藝的技術傳承發展具有重要價值。開封景龍門遺址是北宋東京城內城北牆中部城門遺址,城門整體結構為一門三道式,由門道、隔牆及兩側墩台構成,是目前考古發現的北宋時期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都城城門遺址,為認識北宋東京城結構布局、建筑制度提供了重要實証。淮安市3處考古新發現反映了明清時期大運河沿線市鎮發展、人地關系演變與河道治理和變遷的歷史,其中,慶城門遺址是淮安舊城的西門,完整揭示出主城門、瓮城及排水系統的整體格局,新路遺址是一處保存完整、格局清晰的明代街巷類遺址,板閘鎮遺址是一處明清時期市鎮遺址,為研究大運河漕運、鹽運和關榷稅收等問題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據悉,國家文物局將按照“大考古”工作思路,持續推動落實“先考古,后出讓”制度,不斷加大城市考古研究和文物保護利用,保護傳承歷史文脈。

  《 人民日報 》( 2024年07月15日 12 版)

(責編:肖璐欣、張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考古中國”重大項目聚焦城市考古重要成果
  圖為浙江紹興稽中遺址出土的越國原始瓷杯(資料照片)。 國家文物局供圖(新華社發) 本報北京7月14日電 (記者王玨)7月12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發布浙江紹興稽中遺址、江蘇鹽城鹽業考古、河南開封北宋東京城景龍門遺址、江蘇淮安城市考古等4項考古最新進展。…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