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湖北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郭元強——

加快把武漢科教人才優勢轉化為創新發展優勢

2024年09月13日08:28 | 來源:湖北日報
小字號

開欄的話

連日來,全省上下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精神的熱潮涌動。高舉改革開放旗幟,荊楚各地踔厲奮發、銳意進取、勇毅前行。

今起,本報推出深入學習貫徹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精神“市州委書記訪談”欄目,聚焦各市州如何在奮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勇當先行者、譜寫新篇章。

8月27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GII)報告》先期報告,中國的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數量蟬聯世界第一,其中,武漢科技創新集群位居全球第13位、中國第5位。

“武漢是科教大市,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在科技自立自強上取得更大進展,催生更多新技術新產業,開辟經濟發展的新領域新賽道,形成國際競爭新優勢’。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提出加快構建以‘用’為導向的科技創新體系。”9月12日,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郭元強在接受湖北日報專訪時說,武漢市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工作部署,堅持以改革推動創新、以創新引領發展,加快把武漢科教人才優勢轉化為創新發展優勢,打造全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

談科技體制改革

支持龍頭企業牽頭組建產業創新聯合實驗室

省委全會提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建設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科技現代化。武漢市將以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為抓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著力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郭元強說。

九峰山實驗室,9000平方米的潔淨室內,上百個項目正同時運轉。成立僅3年,這座位於光谷的新型研發平台,不僅誕生了全球首片8英寸硅光薄膜鈮酸鋰光電集成晶圓,還吸引近30家半導體鏈條企業毗鄰而居,成為武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生動寫照。

郭元強表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武漢市將加快建設東湖科學城,打造高水平實驗室體系、大科學裝置等戰略科技力量,爭創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支持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搶佔創新策源高地。同時,以市場化機制建設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完善以“用”為導向的科創供應鏈平台,支持龍頭企業牽頭組建產業創新聯合實驗室,增強中試驗証、檢驗檢測等轉化服務功能,健全技術經紀人隊伍,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和產業化。

今年7月,武漢基金和江城基金兩隻政府產業基金設立,未來5年市級產業基金政府出資達500億元以上,重點支持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創新發展。郭元強說,武漢市將完善科技金融體制,發揮武漢基金和江城基金的作用,大力引進天使投資、風險投資、股權投資,以政府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形成覆蓋科技創新全生命周期的基金布局。

談教育人才改革

培育引進更多戰略科學家及創新團隊

省委全會提出,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強化人才激勵機制。

“科技創新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郭元強說,武漢擁有92所高校、130萬在校大學生,基礎教育、職業教育資源十分豐富。我們將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統籌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他表示,武漢市將進一步夯實基礎教育,深化素質教育改革,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做強高等教育,支持在漢高校“雙一流”建設,探索高校助力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新模式,加快打造環大學創新帶。推動職業教育提質增效,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提升終身學習公共服務水平,建設學習型城市。

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武漢堅持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近3年留漢創新創業大學生達96.8萬,全市各類人才總和超過450萬。郭元強說,武漢將以爭創國家高水平吸引集聚人才平台為契機,完善人才引育留用機制,夯實創新發展的人才根基。一方面,優化人才引進培育機制,實施“武漢英才”計劃、“學子聚漢”工程,培育引進更多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建設一流產業技術工人隊伍。同時,完善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探索人才發現、選拔、培養新機制,構建近悅遠來的創新創業環境。

談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

構建具有武漢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省委全會提出,以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為支撐,健全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

郭元強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戰略舉措。武漢將健全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加快構建具有武漢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奮力實現換道超車。

一方面,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快鋼鐵、石化等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同時,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突破性發展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生命健康等五大優勢產業,培育壯大人工智能、航空航天、低空經濟、氫能等新興產業,超前布局腦機接口、先進半導體、人形機器人、量子科技等未來產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此外,武漢市還將建立前沿科技定期評估機制,實施“育苗工程”,扶持一批本土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著眼長遠培育未來產業支撐。(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謝慧敏)

(責編:周雯、張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加快把武漢科教人才優勢轉化為創新發展優勢
  開欄的話 連日來,全省上下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精神的熱潮涌動。高舉改革開放旗幟,荊楚各地踔厲奮發、銳意進取、勇毅前行。…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