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跨越山海 護佑健康(中國道路中國夢·與時代一起奔跑)

王慶華
2024年09月13日09:3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跨越5000多公裡,從東海之濱來到珠峰腳下,已經有3個年頭了。從我所在的西藏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出門不遠,就是城市的主干道之一上海路。這條道路,正是兩地攜手同心的深情印記。

  對口支援西藏,醫療衛生是重要方面。2015年,上海首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來到日喀則。至今,上海已有23家三甲醫院累計派出10批210名醫療骨干。從破舊的老院區,到現代化的新院區,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已經成為當地最大的三甲醫院,每年接診量近30萬人次,為各族群眾的生命健康護航。

  醫療援藏,帶來新的經驗、技術、理念、方案,讓許多疑難重症患者在家門口就能得到及時有效救治。前不久,醫院心內科接診了一名患者。患者因胸痛入院,經診斷后被判斷為動脈導管沒有封閉,援藏醫生為他開展了日喀則首例介入封堵手術。首例經皮椎體后凸成形術、首例高難度的腰椎骨折微創手術、首例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手術……這些年來,一個個“首例”為患者帶來實實在在的健康福祉,帶動當地醫療衛生發展水平持續躍升。目前,數百項技術落地生根,填補了不少空白,一些疑難病症可以就地得到診治。

  患有先天脊柱側彎的旦增,跟隨援藏醫生去上海接受了矯正手術,期待著徹底康復后,能成為一名足球運動員﹔小耳畸形、聽力受損,頓珠一直不夠自信,手術后,他臉上的笑容漸漸多了起來……高原上的好風景很多,好故事更多。對於醫生來說,沒有什麼比患者臉上的笑容來得更治愈、更動人。

  醫療援藏,既要讓更多好醫生欣然奔赴,也要為當地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我們採用團隊帶團隊、專家帶骨干等模式,手把手幫助受援醫院培養醫、教、研、管人才。相比於一位專家、一台手術、一個學科的輸送,“組團式”援藏可以整合優質資源,將成套制度、理念傳遞到受援醫院,形象地講就是“帶土移植”。同時,我們持續選派業務骨干赴上海市進修學習。如今,很多以往不敢想、沒法治、治不好的病,當地都能治了。

  幫扶一個點,惠及一個面。為了讓更多群眾受益,我們的醫生也積極走出去。此前,薩迦縣突發一起高處墜傷,縣醫院救治條件不足,也沒有患者需要的血液。我們緊急安排援藏醫生帶著血液去縣裡,為傷者進行手術,挽救了生命。近兩年來,醫療隊多次組織專家會診、下鄉巡診,積極開展各類義診科普活動,受益群眾2000余人次。

  今年是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的第十個年頭。如今的西藏,已實現400多種“大病”不出自治區、2400多種“中病”不出地市、常見“小病”在縣級醫院就能得到及時治療。今年也是全國對口援藏30周年。30年來,從單一的項目援藏,到人才援藏、就業援藏、“組團式”醫療援藏、“組團式”教育援藏……越來越多人才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艱苦奮斗,不僅為西藏發展注入強大活力,更奏響了民族團結的強音。

  援藏是緣分,是責任,更是一輩子的精神財富。這個接力棒,我們會一棒一棒傳下去。

  (作者為上海市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隊隊長、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本報記者徐馭堯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4年09月13日 05 版)

(責編:周雯、張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跨越山海 護佑健康(中國道路中國夢·與時代一起奔跑)
  跨越5000多公裡,從東海之濱來到珠峰腳下,已經有3個年頭了。從我所在的西藏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出門不遠,就是城市的主干道之一上海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