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湖北襄陽襄州區:源頭治理促基層善治

2024年10月14日11:59 |
小字號

“社區幫忙解決了我和前夫的離婚糾紛,現在總算能睡一個安穩覺了。”近日,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榮華東南海小區居民朱女士來到該區浩然街道潘台社區,向工作人員送上錦旗表示感謝。

自2023年9月成立以來,浩然街道立足源頭治理,創新“四級入戶”機制,層層遞進壓實責任,做實基層矛盾糾紛排查和化解,努力實現“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截至目前,該街道共排查矛盾糾紛443件,化解率100%。

“在全力推進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下,從源頭發現矛盾糾紛、預防化解社會風險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實踐証明,歷久彌新的‘楓橋經驗’已成為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法寶,指導我們以基層善治夯實平安建設。”浩然街道黨工委書記柴化銳說。

坐堂變入戶 矛盾早化解

今年5月初,潘台社區網格員黃立香入戶時發現朱女士和丈夫的關系緊張。“她對我們不夠信任,不願吐露心聲。”隨后幾天,黃立香主動上門耐心開導,逐步打開朱女士的心扉。

原來,朱女士與丈夫感情破裂已久,但雙方因財產歸屬、還貸、小孩撫養費等問題,一直未達成離婚協議。“同一屋檐下形同陌路”的情況已持續5年多,家庭極不穩定。

為化解朱女士的家庭糾紛,黃立香將該信息上報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社區黨委書記、干部立即上門了解情況並組織調解。經過多次面對面調解,朱女士與丈夫於5月7日達成離婚協議。

“線上線下隨時溝通,24小時隨時聯系,每天跟當事人見面,並尋求各方支持,盡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社區。社區解決不了,才會上交街道。”潘台社區干部湯忠遠說。

敲開房門,叩開心門﹔提早介入,層層化解。

浩然街道建立網格員、社區干部、直屬單位負責人、街道班子成員“四級入戶”制度,逐級壓實責任,著力化解婚姻家庭、鄰裡糾紛、債務債權等群眾身邊的“五小”矛盾。

“網格員每天至少入戶10家,收集各類矛盾糾紛信息上報社區匯總研判,能解決的就地解決,做到‘小事不出社區’。”浩然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政法委員李娟介紹,超出社區能力的,按層級由街道綜治中心、直屬單位負責人入戶解決,或由街道班子成員牽頭統籌政策、法律、社會救助等手段專項攻堅,堅決將矛盾化解在基層,做到“大事不出街道”。

單防變群治 協力解難題

東升社區臥龍公館小區某業主因家庭矛盾酒后欲跳樓輕生。該小區物業公司負責人楊建新、樓棟長張梅芳迅速趕來安撫業主情緒,為民警與消防救援人員爭取時間,及時阻止了這起危險事件。

群眾能發現問題,也善於解決問題。

浩然街道在依托網格員排查、派出所推送警情的基礎上,組織志願者、物業人員、居民代表、樓管、保潔員等組建“信息員網絡”,發動群眾“前哨”力量幫助排查、解決矛盾糾紛,補齊“預警機制”,提高處置突發事件能力。

今年春節前夕,浩然街道某賓館停業破產,被拖欠工資的30名員工集體討薪。

浩然街道黨工委得知情況后,第一時間成立專班提級攻堅,聯合公安、法院、勞動監察等多部門,對賓館負責人家庭、債務、資產等情況進行全面調查。

“由於經營不善,賓館負責人自暴自棄,直言沒能力兌付薪資。”李娟介紹,專班工作人員多次向賓館負責人普法,言明利害,說情講理。同時,安撫員工情緒,說明賓館資金困難,爭取員工理解。通過多輪協商,最終雙方達成階梯式償還方案,賓館負責人分期為員工發放薪資。

浩然街道在多元調解機制上再創新,將公安、司法、婦聯、工會、執法、人民調解委員會等資源進一步整合,常態化開展調解員培訓,並因地制宜在矛盾糾紛高發社區設立4個調解工作室,發揮在群眾中“威望高、能斷事”的居民的作用,逐步壯大一支專業調解隊伍。

“部門聯動、專業調解,為矛盾雙方提供公正、合理的解決方案,實現矛盾糾紛‘一站式’化解。”李娟說。

調解加服務 法治入人心

育紅社區居民陳先生家的自建房出現開裂。他認為是周邊樓盤施工所致,要求開發商維修補償。

浩然街道了解陳先生的訴求后,召集開發公司負責人開展三次調解,均未達成一致。

“業主無法提供明確証據,但其房屋確實出現開裂,我們邀請社區律師為其提供法律援助,並持續跟蹤回訪,現在該糾紛正在通過司法途徑依法依規解決。”浩然街道網格中心負責人方曉瑜說。

今年春節期間,臥龍公館小區孟姓夫妻因父母在家居住問題鬧得不可開交,東升社區干部連續三天入戶開展調解,全力避免家庭矛盾升級。

“目前夫妻雙方已通過法院起訴離婚,各帶一個孩子分開居住。今年大女兒要就近上學,入學所需資料都是社區工作人員和樓棟長幫助協調的。”東升社區黨委副書記劉亮說。

浩然街道在做實調解工作的同時優化服務,提供法律援助、人文關懷、上門服務等,引導、幫助群眾依法依規合理解決糾紛,讓糾紛問題能解決、破裂關系能修復、群眾生活有保障。

街道轄區每個社區配備一名社區律師,每周四開展“周四有約”活動,免費為居民提供法律咨詢、政策參考,幫助居民從法律角度解決矛盾糾紛。

同時,浩然街道開展案例分析、法律講座等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居民“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識,讓法治觀念深入人心。

“經過街道的系統治理,小區業主素質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各退一步、互相體諒的業主多了,知法懂法用法的業主還能主動參與調解,共建共享的氛圍更濃厚了。”楊建新說。(張雪飛、劉自航、楊華新、鄭東)

(責編:郭婷婷、張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楚劇,越“潮”越有“戲”(藝近人和)
  2017年,余維剛赴國外參加文化交流演出活動,演出《秦瓊觀陣》后與小觀眾互動。 田豆豆供圖核心閱讀武漢楚劇院每10年一輪,招收一批“新苗”作為后備人才培養。…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