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肯尼亞的豐收故事

2024年11月07日10:22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在肯尼亞喬莫·肯雅塔農業技術大學內,中國科學院中—非聯合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非中心”)的農業示范區,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農業示范區內的玉米、水稻等農作物,在標准化管理下茁壯成長。

這裡不僅是豐收的搖籃,也是中肯農業合作的生動見証。

中—非中心是中國政府在境外建設的綜合性科教機構,總部位於肯尼亞,依托單位為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和肯尼亞喬莫·肯雅塔農業技術大學。

為協同解決非洲糧食安全問題,中—非中心在肯尼亞建設完成農業示范區,將中國先進農業種植技術、優質高產農作物品種引入非洲。

每一個清晨,中肯兩國科研人員都會准時來到田間,檢查土壤濕度,給作物施肥、澆水。

2022年5月,中—非中心農業示范區首次啟動玉米示范種植。通過實施中國科學院農業科研院所的農藝技術,當年11月,示范區就迎來了玉米豐收。

農業示范區玉米豐收儀式現場。中-非中心供圖

農業示范區玉米豐收儀式現場。中-非中心供圖

白玉米是肯尼亞人的主糧之一。為了體現農業科學管理的普適性,科研人員選用了和周邊農戶一樣的品種,區別在於改變了當地較為普遍的粗放式種植,而採用了標准化的種植技術以及合理的水肥配比管理。盡管遭遇干旱,示范區試種的本地白玉米仍喜獲豐收,產量達每英畝2700公斤,比周邊同類玉米產量高出約50%。

中—非中心非方主任羅伯特·吉圖魯(Robert Gituru)如此評價:“中國的種植管理技術讓耕作變成了標准化流程,易學易懂,也適合傳播給農民。這次豐收只是一個起點,如果得以全面推廣,肯尼亞的大量中小農戶將受益匪淺。”

針對肯尼亞當地中小農戶普遍依賴人力耕作效率較低的問題,2023年,中—非中心引進了中國制造的手推式播種機,將播種效率提高了八倍,受到了當地農戶的歡迎。

農業示范區還定期組織小型農業技術培訓,介紹和推廣實用的農業技術和經驗。其中,一項新型節水灌溉技術,不僅保証灌溉效果,還能節約50%的水資源。

幾個月后,接受過培訓的農戶發現,採用新的灌溉技術種植的農作物在旱季依然可以保持高產。

“既‘授人以魚’,又通過技術合作、派駐專家等系統工程‘授人以漁’,助力當地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中—非中心海外主管余海峰表示。

以往,肯尼亞國內幾乎沒有規模化葡萄種植,特別是鮮食葡萄非常稀少。農業示范區引進了13個不同品種的葡萄,涵蓋鮮食、釀酒和制汁等用途,其中8個品種在肯尼亞生長適應性表現優良,特別有3個鮮食品種和1個釀酒品種表現突出。

農業示范區實施的中國品種葡萄種植和推廣方案,滿足了當地對鮮食葡萄的需求,同時也降低了對進口葡萄的依賴。

一直以來高昂的肥料價格對於非洲國家大部分農戶來說是難以負擔的成本。近年來,中國企業還積極參與非洲的化肥生產項目,改變了這一局面,對肯尼亞乃至非洲意義重大。

“中肯農業合作不僅帶來了豐收的碩果,更帶來了生活的改變。”肯尼亞農民約翰·歐瓦(John Awour)不禁感嘆。(張沛 李涵)

(責編:郭婷婷、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肯尼亞的豐收故事
  在肯尼亞喬莫·肯雅塔農業技術大學內,中國科學院中—非聯合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非中心”)的農業示范區,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農業示范區內的玉米、水稻等農作物,在標准化管理下茁壯成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