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新春走基層丨三十年守護“地底歷史”

人民網記者 王郭驥
2025年01月28日10:17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1月28日,74歲的王方哲像往常一樣,將饅頭和水壺裝進塑料袋,拿起木棍,踏上了八嶺山林場崎嶇的山路,開始了他一天的巡山工作。

八嶺山林場距離湖北荊州古城約20公裡,在這裡有一片沉睡著歷史的土地——八嶺山古墓群,現存大型封土堆560余座,這些歷史遺跡,如同散落的珍珠,鑲嵌在這片土地上,閃耀著歷史的光芒。

王方哲在遼王墓巡邏。人民網記者 王郭驥攝

王方哲在遼王墓巡邏。人民網記者 王郭驥攝

身為護墓員的王方哲,肩負著守護歷史瑰寶的重任。“餓了就吃自帶的干糧,差不多每月都要磨破一雙鞋。”王方哲邊走邊翻查雜草,一點蛛絲馬跡都不肯放過。這樣的巡山護墓,一年365天,無論寒暑,不分節假日,王方哲天天如此。

王方哲曾是林場的生產隊長,后來因盜伐現象嚴重,他加入了護林隊。從護林員到護墓員,他的身份轉變源於一次偶然的發現。1993年,他在巡山時發現一個大洞被不斷挖深,洞口散落著銅器和陶器,他意識到這是盜墓行為。

“樹被砍了還能再長,老祖宗留下的東西被盜了那就什麼都沒有了。”從此,林場將護林隊改成了護墓隊,王方哲也從一名生態環境守護者轉變成了歷史文物保護者。

30多年來,護墓隊成員跑遍林場每個角落,成了古墓群的“活地圖”。

八嶺山林場護墓隊在巡山途中。人民網記者 王郭驥攝

八嶺山林場護墓隊在巡山途中。人民網記者 王郭驥攝

如今,科技為文物保護提供了新的手段。八嶺山林場建設了監控系統,在主要路口和墓區安裝了視頻監控和地波裝置,整個古墓群的“一舉一動”能夠實時傳輸到監控中心。

“目前,荊州區登錄在冊文物點676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荊州區文旅局副局長張先清介紹,“通過人防與技防相結合的方式,切實把咱們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用心守護好,讓歷史文脈更好地傳承下去。”

科技裝置雖提升了監控效率,但人防依然是古墓保護的重要手段。

“現在在地上能看見的,是展示給世界看的,是文化自信,埋在地下的是我們的文化底氣。”護墓隊員的身影穿梭在八嶺山林場的古墓群間,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對歷史的敬畏和守護。

(責編:郭婷婷、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新春走基層丨三十年守護“地底歷史”
  1月28日,74歲的王方哲像往常一樣,將饅頭和水壺裝進塑料袋,拿起木棍,踏上了八嶺山林場崎嶇的山路,開始了他一天的巡山工作。 八嶺山林場距離湖北荊州古城約20公裡,在這裡有一片沉睡著歷史的土地——八嶺山古墓群,現存大型封土堆560余座,這些歷史遺跡,如同散落的珍珠,鑲嵌在這片土地上,閃耀著歷史的光芒。…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