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湖北鄂州:科技創新驅動產業升級

2025年04月17日08:30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255.65億元,創歷史新高﹔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突破1000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400家﹔技術合同交易額超過105億元……這些數字,展現出湖北鄂州科技創新的蓬勃活力。

當前,鄂州正搶抓武漢新城建設的契機,重點布局光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生命健康等產業,強化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

培育創新主體 打造產業集群

華工法利萊打造的激光清洗設備。人民網記者 張沛攝

華工法利萊打造的激光清洗設備。人民網記者 張沛攝

近日,記者走進鄂州葛店的華工法利萊切焊系統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工法利萊”),看到工人們正在調試一款激光清洗智能設備。該設備採用大功率激光束照射物體表面,主要應用於船舶行業。相比傳統噴砂方式,激光清洗操作更簡便,精度更高,且環境污染更小。

激光被譽為“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華工法利萊正是中國第一家、全球第二家以高功率激光智能裝備為核心、全產業鏈布局的智能制造系統方案提供商——華工激光在葛店投資的子公司。

在華工法利萊的龍頭帶動下,一批激光制造企業相繼落戶葛店,為華工法利萊提供配套服務,並向激光設備上下游產業延伸。2024年12月,葛店高新區激光智能裝備創新型產業集群成為鄂州市首家獲湖北省科技廳認定的省級創新型產業集群,涵蓋上下游企業共計109家,集群企業研發經費支出佔比達4.2%。

“創新主體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鄂州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鄂州市堅持企業科技創新的主體地位,推動創新資源向企業一線集聚。95%以上的研發投入由規上科技企業貢獻,90%以上的科技資金用於支持企業創新發展。2024年,鄂州市落實市級各類獎補項目資金超過3000萬元。

在這裡,特色化、差異化的創新型產業集群發展得“繽紛多彩”。以容百鋰電、南都新能源、虹潤高科等為代表的50多家企業形成了新材料產業集群﹔以人福藥業、康源藥業、唯森制藥等為代表的60多家企業形成了大健康產業集群……

“揭榜”“賽馬”激發創新活力

在湖北李時珍藥物研究有限公司,科研管理部總監許攀向記者介紹:“我們研發的芩貝止咳顆粒基於臨床價值導向,已通過Ⅱ期臨床試驗,是1.1類中藥創新藥。”該項目作為2024年鄂州市“揭榜制”重點科技項目,將獲得50萬元的財政資金支持。

許攀認為,科技計劃項目的支持為企業研發創新加速提供了有力助力。

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為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鄂州市形成了以產業重大技術需求為導向的攻關任務機制,發揮行業重點企業在創新需求、資金投入、研發組織方面的主導作用,讓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出題人”和“答題人”,加快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和標志性重大戰略產品,增強高質量發展的源動力。

近年來,鄂州市聚焦光電子信息和新材料、生命健康、高端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持續實施“揭榜制”“賽馬制”科技項目13項,支持資金近1000萬元,加速推動新產品、新技術的國產替代和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

鄂州制定了《進一步激勵企業科技創新的若干措施》,全方位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綜合運用平台孵化、創新服務補貼、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惠企政策,引導企業做好研發活動管理。將研發投入納入項目評價、平台申報重要考量指標,2024年支持企業研發投入增量獎補資金超過500萬元。

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創新平台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支撐。

鄂州市與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重點高校開展市校合作,共建產業技術研究院和重點基礎設施平台,圍繞特色產業打造成果轉化孵化陣地。

鄂州(武漢)離岸科創中心是鄂州市首個“科創飛地”。依托武漢的科研資源優勢,形成了“研發在武漢、制造在鄂州”的協同模式。2025年2月28日,鄂州市在北京市海澱區武昌魚大廈設立鄂州(北京)離岸科創中心,推動“北京智慧”轉化為“鄂州實踐”。

通過開展科技成果源頭拓展行動、科技成果轉化平台建設行動、轉化服務能力提升行動和成果轉化環境優化行動等“四大行動”,促進高校科技成果在鄂州落地。2024年征集科技成果213項,落地轉化47項。

為引導創新資源與產業需求高效對接,鄂州建設科創供應鏈天網平台,搭建“1+5+10+N”地網服務體系,完善“天網”“地網”高效銜接、無縫對接機制。截至2024年底,已入駐1107家企業,完成202項供需對接。(張沛、張東)

(責編:王郭驥、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