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湖北廣水:“詩意生產力”促城鄉共富

2025年04月21日08:35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日前舉行的2025年炎帝故裡賞春光全國媒體達人行活動中,湖北省隨州市委書記馬澤江表示,建設全國領先的產業支點,必須靠堅實的產業基礎作支撐。隨州廣水市楊寨鎮循環冶金產業園的“小鎮域、大格局”,三個以“店”命名的鎮——郝店、吳店、駱店從“小農戶”到“大集群”做好“香菇”文章,以及從無到有打造的文旅品牌月光海,成為城鄉共富的產業基礎,也給媒體達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低碳冶金鍛造新質生產力

在廣水市楊寨鎮循環冶金產業園,能近距離感受“小鎮域、大格局”。華鑫公司內機器轟鳴,工人正緊鑼密鼓地進行煉鋼作業。高爐生產的鐵水進入電爐,經過加料、熔煉、吹氧、除渣、出鋼等一系列工藝后,溫度高達1600℃,再通過連鑄連軋生產工藝,產出高強度帶肋螺紋鋼、軸承鋼、高合金鋼等鋼材。

6年前,華鑫曾一度停產,瀕臨倒閉。“政府為企業重組成立了幫扶專班,把企業的問題‘清單’當做政府的責任‘清單’,幫助解決了土地指標、審批手續、生產建設等具體問題,為公司成功重組掃清了道路。”

華鑫公司園區。

華鑫公司園區。

轉型升級,就是敢於啃“硬骨頭”。華鑫公司開辟新賽道,將目標放在優特鋼領域,加大特種管坯生產。2023年7月以來,華鑫公司投資6億元,對優特鋼軋制生產線進行改造升級,大力開發生產彈簧鋼、模具鋼、扁鋼、結構鋼、無縫鋼管等優特鋼產品。

創新賦能,需要科技人才作為底座。華鑫公司加大了對科技人才的引進力度,同時注重內部人才的培養和開發,建立了完善的培訓體系和激勵機制,鼓勵員工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和創新能力。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並與大學共同成立了“企校聯合創新中心”。

華鑫公司以生產專業化、精品規模化、工廠智能化、制造綠色化為方向,加快結構調整、裝備升級、品種優化、智造創新及產業鏈延伸,2024年完成產值62.98億元。

湖北省將隨州廣水納入了全省鋼鐵行業發展五大基地之一,明確提出以華鑫公司為主體,推動工藝裝備及產品結構升級,探索低碳冶金發展新路徑,走綠色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道路。

傳統產業長出“科技翅膀”

清晨五點半,廣水市郝店鎮關店村的智能化制棒車間內蒸汽氤氳。電子屏上,滅菌倉溫度精准鎖定121℃,該村黨支部書記李緒強搓了搓沾著木屑的手:“差0.5℃,菌絲成活率就下降三成。”在他身后,機械臂正將200萬棒菌棒送入養菌室。這個曾負債80萬元的“空殼村”,如今集體經濟年收入突破百萬,戶均年收入超20萬元,一朵朵香菇撐起中部崛起的“產業支點”。

“黨組織不能當甩手掌櫃。”廣水市委書記楊光勝說,鄉村振興需要將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過去開會說發展,村民蹲牆根抽煙不搭話。”老菇農王茂家記憶猶新。轉機始於2021年的一個夏夜,村兩委把產業發展方案畫成漫畫貼滿公告欄,黨員包戶算經濟賬。

七場“星空夜話”后,“集中制棒、分戶種菇”的方案終成共識。村裡把17名黨員嵌入制棒、種植、銷售等關鍵崗位,組建“紅馬甲服務隊”24小時值守菇棚物聯網系統。黨員程世軍帶著“土專家”團隊,硬是把滅菌合格率從85%提到97%。在村東頭的“共富議事廳”,隻見剛領到技術分紅的老菇農黃大順掏出記賬本:去年種菇4萬袋,村集體包銷價每斤高出市場1.2元,光這一項就多賺兩萬。

“我們要讓傳統產業長出‘科技翅膀’。”在關店,一場“土特產”的現代化革命正在悄然發生。

投資380萬元建設的智能制棒車間,將滅菌效率提升5倍,污染率從15%降至3%,年產能達200萬棒,輻射周邊8個村。“過去制8000棒要10個人忙活,現在機械臂一天搞定3萬棒,菌棒成本從5元降到4.3元。”

“菇奶奶”“小菇媽”“俏菇娘”俏皮的品牌名背后是嚴苛的21項生產標准。通過綠色認証的關店花菇,在第17屆國際森博會斬獲金獎,溢價率達35%。

村集體更將利潤反哺產業升級:152萬元利潤中45萬投入擴建,15萬做社保補貼,困難戶程建軍領到8000元救助金。

地處廣水偏遠西北角的吳店鎮,讓“大棚經濟”成為推動集體經濟增強、農民增收的一把“金鑰匙”。芝麻灣村立足資源稟賦,盤活“三資”,建成以反季節蔬菜大棚為主導產業的茂民產業園。村民有地出地、有錢出錢、有技術出技術,既能入股拿分紅,又能務工賺工錢。

芝麻灣村蔬菜大棚內,村民們正忙著分揀打包,一箱箱鮮蔬將通過冷鏈物流發往武漢、西安、廣東。這個山村以“共建共享”模式辟出了一條強村富民的新路,成為湖北隨州“服務支點建設”中鄉村振興的鮮活注腳。

“過去村民守著山場卻賺不到錢,種地怕賠本,投資怕風險。”芝麻灣村黨支部書記楊建國說。

芝麻灣的蘭花基地。

芝麻灣的蘭花基地。

走進廣水鄉投集團農產品展示交易中心和冷鏈倉儲中心,農業供應鏈數字平台供應商入駐簽約儀式正在進行。同時,直播間裡正在這裡向全國網友推介“詹王故裡,廣水廚嫂”系列特色農產品品牌。這塊優質農產品流通高地,集合了冷鏈倉儲、農產品展銷、數據賦能、電商孵化等功能,探索將南北交匯的廣水瑧品通過全面賦能體系的有機聯動,助力推動廣水農業從“單打獨斗”向“鏈式騰飛”。

文旅IP賦能“詩意生產力”

一千多年前,酒入李白之口,七分釀成月光,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吐出半個盛唐。一千多年后,詩仙寫下《靜夜思》的壽山畔,這七分“明月光”傾瀉成海,化作湖光山色,夢裡家園。曾經的徐家河水庫,也有了一個詩意的名字——月光海。

湖北省明確賦予隨州“打造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歷史使命,隨州市開始全域謀劃實施路徑。

在隨州市委的指導下,廣水決定打造月光海高質量融合發展示范區:因地制宜,以徐家河水庫為中心,深度挖掘《靜夜思》中的文化內涵,叫響“月光海”的文旅IP,覆蓋環庫的長嶺、馬坪、關廟、余店、城郊、陳巷等6個鎮(街),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謀劃“兩山”理論創新實踐區、城鄉融合先行區、文旅一體樣板區、生態修復引領區、基層治理示范區“五區共建”。

月光海景區的美麗風光。

月光海景區的美麗風光。

如今,這片承載詩仙鄉愁的山水,正書寫著文旅融合賦能“支點建設”的現代詩行。廣水市以李白文化為切入點,打造“中華山盟·月光海誓”文旅品牌。漁火露營、明月灣、弱水三千等項目如珠玉散落湖畔,6公裡生態木棧道蜿蜒入畫,既保留野生小獸飲水通道,又以“不砍一棵樹”的生態堅守,讓千年詩意與現代野趣共生。

令人印象特別深刻的是,景區創新推出“長安三萬裡·尋蹤廣水”沉浸式劇本游,游客身著唐裝與“李白”對詩換酒,在摩托艇破浪、槳板競速間體驗盛唐氣象與現代活力的碰撞。

月光海的文旅熱潮,也激活了周邊鎮的城鄉融合新引擎。月光海西岸,馬坪鎮獅子崗村月光茶園裡,親友圍坐,茶香四溢。千畝櫻花、千畝梅花、千畝茶葉,月光茶園所屬的子項目被稱作“弱水三千”。花開正艷,茶園“80后”主理人杜曉虹正忙著迎接客人:“大家都是來拍照的,這段時間生意格外紅火。”

月光茶園毗鄰月光海,三面環水,是一個集研學、採摘、炒制、品茶等功能為一體的茶文化體驗中心,游客可以游園喂鹿、品茶觀景、露營燒烤。2023年,徐家河生態防洪通道(一期)建成通車。如彩虹線條勾勒的公路蜿蜒成趣、直達水邊,方便了游客游玩。新中式的風格布置,風味獨特的本地野茶,還有親子互動區的小梅花鹿……看到漫山茶樹一片生機,隨州及周邊城市的騎行愛好者們總會在此歇腳,喝上一杯熱茶,月光茶園成了社交平台上的網紅打卡地。

依托中華山、月光海、壽山文化等資源稟賦,眼下,廣水正打造“中華山盟·月光海誓”月光海國際旅游度假區。月光海畔的李白雕像手持酒樽,遙望星空,千年前那縷照亮鄉愁的月光,“詩意生產力”如今正化作城鄉共富的璀璨星河。(文/圖 周倩文、程仁濤)

(責編:王郭驥、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