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農民憑個人信用價值直接獲得貸款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郭婷婷攝
人民網武漢4月30日電 (記者郭婷婷)4月30日,湖北省農民個人信用價值和農村資產信用價值貸款政策發布會在武漢舉行,會上發布《湖北省農民個人信用價值和農村資產信用價值貸款試點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湖北省依靠數據增信和財政增信,構建農民個人信用價值、農村資產信用價值評價體系和風險分擔機制,讓農民憑借個人信用價值、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憑借農村資產信用價值直接獲得信用貸款,探索破解涉農貸款信息不對稱、農村“四地一水”等限制性資產和特殊資產融資受限難題。
由於農村資產權屬和價值確認、評估、交易變現難度大,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經常因抵押物不足而獲貸難。為改變這一現狀,湖北省創新農村信貸模式,通過數據增信和財政增信,構建農民個人信用價值、農村資產信用價值評價體系和風險分擔機制,推動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憑借信用價值即可獲得貸款支持,為農業現代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更加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撐。
依托湖北省信貸直通車平台,打造全省統一的“兩農”融資信用平台。構建農民個人信用價值、農村資產信用價值2個評估模型。挖掘耕地、林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農村水資源等資產的信用價值,為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打開融資空間。評估結果劃分四個等級,按檔給予授信額度,農民個人、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分別最高可獲100萬元、1000萬元的授信額度。
健全風險補償和熔斷機制,將“兩農”信用價值貸款納入全省信用貸款風險補償范圍。推動銀行“應貸盡貸”的同時保証風險“可防可控”。
採取先試點、后推開的方式,該《辦法》2025年將在10個縣(市、區)開展試點,2026年在試點縣(市、區)所在市州全域開展試點,2027年在全省推廣實施。
發布會上,11家試點銀行,現場向武漢市黃陂區、棗陽市、宜都市、大冶市、監利市、京山市、嘉魚縣、雲夢縣、羅田縣、宣恩縣等10個縣(市、區)的“兩農”信用貸主體集中授信29.7億元,向36家“兩農”信用貸主體發放貸款7164萬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