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喚醒、啟迪——班主任帶班育人“三大法寶”

“教室,是師生的青春王國……我們的王國不大,但我們可以在這裡演繹自己的絕代風華﹔我們共度的時光不長,但我們可以在這一千多個自由浪漫的日子裡,讓每一個日子都叮咚作響,讓隻此一次的青春澎湃成一條奔涌不息的長河。”從教三十四年、擔任班主任十七年的工作經歷,讓筆者牢固樹立了“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價值追求,將學生的成長視為自己的“生命線”,形成了自己的帶班育人風格與方略。
帶班育人“第一法寶”:陪伴——品讀心世界,創造心體驗
蘇聯心理學家朱利亞斯曾說:“教育是一種生命的耕耘,播撒希望的種子。”只要教師無條件接納每一個生命,一定會找到教育的契機﹔只要教師將學生視為未來的希望,一定會產生改變世界的力量﹔只要教師認真品讀學生的內心世界,一定會創造全心的體驗。
一次課間,筆者走到教室后門,小A同學(化名)走到面前問:“老師,您找我?”我愣住了,卻看到小A手裡捏著一根羽毛,說道:“看到你手裡捏著一根羽毛,我很好奇。”
隻見小A隨手舞動羽毛,興趣盎然地講了起來,講解中的他眼裡有光,和之前判若兩人。我只是靜靜地專心注視著,微笑、默嘆、點頭。說到興起時,小A還給我做起示范動作:把羽毛放在胸口的位置后鬆手,羽毛便優雅地飄落到地上。小A笑得很開心。我感受著小A的喜悅,建議他把自己剛才說的經歷寫成文章影響更多的人,他笑著點頭答應了。
小A的文章很快“出爐”,我十分榮幸地成為“第一讀者”。讀罷文章,我把小A的作品又分享給了班上其他幾位寫作能力很強的同學。看完此文,幾位同學與我一樣,也是大吃一驚。我又請小A在班裡分享了文章和創作經過,同學們紛紛為他鼓掌。日常生活重復又細碎,但只要教師認真捕捉,定會看見生命的綻放,與學生共同見証成長。
帶班育人“第二法寶”:喚醒——遇事等一等,至少有三種或三種以上的解決辦法
一次巧合,我在小J同學(化名)的作業本上發現了一幅畫,就好奇地刨根問底,才知道這背后還有個小故事。
同桌兩位因為一點小事各自拿自己的筆往對方本子上亂畫,男生小J的作業本被自上而下畫了一條線。開始小J很生氣,想著一定要給女生小Z(化名)一個“下馬威”,內心涌起各種報復的想法,憋得兩眼發紅,雙拳攥緊。
面對這種情況,小Z不知所措。劍拔弩張之時,小J突然想到老師平時說“凡事至少有三種或三種以上解決的辦法”,他沒有繼續生氣,也沒有埋怨,而是和小Z說明天會有驚喜。晚上回到家,小J用修正帶和畫筆在作業本上創作了一幅畫。
故事說到這裡,小J紅著臉,腼腆地說他只是驗証了一下老師說過的“凡事至少有三種或三種以上解決的辦法”。小J畫完后很開心,小Z看到后也很驚訝。
其實,教師言語的表達就是在學生的心田中播種,身為教師,言傳身教,喚醒鼓勵,潤物細無聲,於細微之處,有意外收獲。學生拿回學習和情緒的主權,當家作主了,就會收獲不期而遇的驚喜。
帶班育人“第三法寶”:啟迪——做情緒的主人,分清事實和想法
這天,班長小L(化名)跑到辦公室匯報:“老師,有兩位同學打起來了……”了解后發現,原來是小H同學(化名)回頭拿東西時,小K同學(化名)做了個手勢,小H誤解之下,揮拳而上。結果,小K被打得臉頰紅腫,小H的右手無名指也由於用勁過猛而不能彎曲。
此時該怎麼辦?應該需要“分清主次,對事不對人”。因此在輔導過程中,筆者並沒有過分評判,隻圍繞“發生了什麼?你內心的聲音是什麼?你的感覺如何?你要的是什麼?”用心發問,聆聽中適時引導。
正是這樣的立場,讓我捕捉到了學生身上不為人知的心路歷程。看小H平時嘻嘻哈哈像個花季少年,但實際他說出了極端的言論,豎了很高的心牆。
震驚之余,我繼續用充滿愛的眼神堅定地望著小H,聆聽他的心聲。聽著聽著,我也不由得與之同頻共振,鼓勵他將內在的情緒宣泄出來。我很欣慰能夠和小H共情,並適當做出方法指導,及時引導他解開心結,引導學生做自己情緒的主人。我就是那認真品讀學生心靈世界的人,是陪伴學生安全宣泄自己情緒的人。學生的情緒控制不好,會造成傷害,疏導好了,就會開啟新的智慧。
筆者從教三十四年,先后經歷農村校、城區校、九年一貫制學校等,學生在變,校舍在變,教育環境也在變,唯一不變的是教書育人的初心,尊重每一個學生,敬畏每一節課堂,團結每一位家長,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好每一件事!
【作者張福芝,高級教師,天津師范大學濱海附屬學校語文教師、語文學科教研組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