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立法規范流域垂釣行為 多元共治守護母親河

武漢漁政執法人員巡查長江沿岸釣魚現象。武漢市農業農村局供圖
人民網武漢7月1日電 (記者郭婷婷)長江十年禁漁以來,垂釣人員的行為如何進一步規范?作為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武漢以政府規章形式規范長江流域垂釣行為。《武漢市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垂釣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於7月1日正式實施。
立法護航長江生態修復
長江十年禁漁實施五年來,武漢段生態環境顯著改善,江豚頻現、鳤魚重現成為常態。武漢市農業農村局局長王玉珍在6月30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武漢市垂釣者近百萬,長江流域垂釣人員超三千萬,違規垂釣導致的生態破壞問題日益凸顯。“近期查辦的涉漁案件中,違規垂釣佔比達三分之二,亟需通過立法織密保護網。”
《辦法》創新構建“兩江四湖”監管體系,將武漢市150.5公裡長江干流、72公裡漢江干流及武湖、魯湖、梁子湖、牛山湖4個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納入重點管控范圍,明確禁止一人多杆、一線多鉤、多線多鉤垂釣﹔禁止使用探魚設備、無人機(船)等輔助裝置工具垂釣﹔禁止使用有毒有害餌料、窩料和添加劑﹔禁止使用泥鰍、魚蝦等水生生物活體作為餌料、窩料等6類行為。
同時,禁止使用船、艇、排筏等水上漂浮物垂釣,禁止在武漢長江、漢江橋梁上垂釣。還特別規定誤釣中華鱘、江豚等珍稀物種須立即放生,釣獲外來入侵物種則嚴禁放流。
武漢漁政執法人員巡查長江沿岸釣魚現象。武漢市農業農村局供圖
多元共治守護母親河
《辦法》強化跨部門協同,由武漢市農業農村部門牽頭監管,公安重點打擊“電毒炸”等非法捕撈,生態環境部門負責水源地禁釣管理。該市已建立74名江段長、343名岸線長劃片包干機制,159路“漁政天網”實現24小時智能監控。
王玉珍呼吁:“長江保護需要全民參與,期待垂釣愛好者成為生態保護的民間哨兵。”
據悉,武漢市還將圍繞“江豚回歸江城”計劃動態優化禁釣區劃定,持續完善“人防+技防”監管體系,確保長江十年禁漁取得更大成效。
武漢漁政執法人員巡查長江沿岸釣魚現象。武漢市農業農村局供圖
長江流域首個公共垂釣服務平台發布
《辦法》實施后,釣友如何才能合規垂釣?
發布會同步上線長江流域首個政企民聯動智慧平台“漢釣通APP”。該平台集成電子釣點導航、禁漁區實時預警、漁獲登記等功能,通過“垂釣服務—執法監管—生態保護”閉環管理,為百萬釣友提供合法垂釣解決方案。武漢投控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平台已收錄全市安全釣場信息,將引導垂釣活動從天然水域向規范場所有序轉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