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綠色轉型助推地球生命共同體建設

能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其開發利用方式與人類文明進程息息相關,也直接影響到地球生命共同體的可持續構建。回顧歷史,人類能源利用從“柴薪時代”到“煤炭時代”、再到“石油與電力時代”,每一次能源變革在極大提升人類生產實踐能力的同時,也日益暴露地球資源壓力與環境風險。當前,地球生態面臨諸多挑戰,如資源環境緊張、全球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銳減等問題,這亟須能源利用突破傳統方式。2025年4月22日是第56個世界地球日,本次地球日以“我們的能源,我們的地球”為主題,旨在呼吁全球社會關注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加速能源轉型,創造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在全球共識推動新一輪能源革命的浪潮中,中國社會積極倡導並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進傳統能源綠色轉型,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現代化之路,為地球生命共同體建設承擔應有職責。
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先導,強化綠色轉型的能源安全新戰略。我國是世界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能源轉型既是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關鍵,也是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動能。能源生產、供應、消費、體制及開放合作等方面的全面綠色轉型,不僅要堅持技術創新提升綠色能源的含金量,也要堅持以清潔、低碳、高效、安全的能源保障人民美好生活的福祉。能源綠色轉型不僅能夠增強應對全球能源風險的信心,也能夠促進全球能源格局與治理體系的優化。因此,在貫徹落實“能源消費革命、能源供給革命、能源技術革命、能源體制革命和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的“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的進程中,我們須始終堅持並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以綠色低碳行動為抓手,系統開展中國能源轉型的創新實踐。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為加快建設能源強國,履行能源安全的“綠化”責任,我國在能源供給與消費、制度立法、技術創新、國際合作等方面積極探索。推動能源結構從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轉變,大力構建以風能、水能、太陽能、核能、生物質能、海洋能等為核心的清潔能源體系﹔推動能源綠色消費和市場機制的改革,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健全能源科技創新體系,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技術,提升能源數字化智能化﹔引領全球能源轉型,加強“一帶一路”綠色能源合作,促進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中國能源綠色轉型的系統實踐,已經成為守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地球生命共同體的鮮明寫照。
以綠色轉型成效為依托,推動能源轉型成果的普惠共享。近十年來,中國“清潔能源發展、能源清潔高效利用、綠色能源技術、能源體制改革”等方面均取得新成效。以可再生能源發展為例,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24年可再生能源並網運行情況》顯示,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新增裝機達3.73億千瓦,同比增長23%,佔電力新增裝機的86%﹔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發布的《2025年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統計報告》揭示,2024年全球新增裝機容量大部分集中在亞洲且中國佔比最大。此外,2024年《中國的能源轉型》白皮書揭示,中國近十年來與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綠色能源項目合作,持續向全球提供優質清潔能源產品與技術服務。這些數據不僅呈現了中國能源綠色轉型的速度與力度,也表明中國在全球能源綠色轉型中做出重要貢獻,發揮著引領者的作用。換言之,無論是我國國內民生福祉的增進,還是全球世界的清潔美麗,都與中國能源綠色轉型的創新實踐緊密相連。當今中國能源轉型的斐然成果,正以共享之力筑牢地球生命共同體根基,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加快綠色能源高質量發展,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中國能源綠色轉型的每一步都在為人類可持續發展、地球生命共同體建設筑牢根基。面向未來,讓我們以更開放的格局擁抱能源革命浪潮,以更堅定的步伐邁向零碳未來。
(作者分別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華中農業大學分中心研究員、華中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華中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