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煙油稻輪作 奏響鄉村振興“共富曲”

2025年07月01日13:02 |
小字號

湖北棗陽吳店鎮玉皇廟村的田地裡迎來了最繁忙的時節。在晒場上,農戶們搶抓晴好天氣晾晒油菜籽。在水田裡,賣完油菜籽的農戶將嫩綠的秧苗插入水田。這片充滿生機的田地,是當地“煙葉、油菜、水稻”輪作模式的新實踐,更是當地農民致富的新引擎。

前些年,玉皇廟村土地產出效益有限,農民增收乏力。為破解發展瓶頸,村“兩委”班子主動探索轉型路徑,煙葉種植被確立為該村“一村一品”主導產業並大力推廣。如今,玉皇廟村逐步發展為煙葉種植千畝村。

“伴隨煙葉產業發展,我們認識到單一作物種植難以實現土地資源的最優配置。”吳店煙站站長邱俊表示。他介紹,通過實踐探索,吳店煙區成功構建了“煙葉+油菜+水稻”的生態輪作模式——6月油菜收獲后,隨即在6月中下旬插播水稻﹔10月稻谷歸倉后,對土地進行清殘與深翻冬炕,為下一輪煙葉種植培育沃土。這一模式不僅實現了土地“兩年三熟”,顯著提高了土地綜合利用率,更有效改良了土壤生態,提升了土地的可持續生產能力。

為煙稻輪作示范區。

為煙稻輪作示范區。

輪作模式不僅讓土地“活”起來,更讓農民的錢包“鼓”起來。今年66歲的唐樹義就是受益者之一。“過去種地,一年到頭忙得團團轉,收入卻很有限。如今,我將土地流轉給十月九農業(煙葉)專業合作社,自己在合作社務工,每個月有3000多塊的固定收入,比以前強多了。”唐樹義覺得很滿足。

為流轉后用來種植煙葉的土地

為流轉后用來種植煙葉的土地。

這種集約化經營模式帶來的效益不僅體現在勞動力優化上,還體現在抗災能力上。今年,吳店鎮三裡崗村的100多畝油菜採用吸式播種機直播,全程機械化作業,極大地節省了人力。在遭遇干旱時,合作社迅速啟動抗旱預案,組織人力進行精准澆灌、利用無人機追施提苗肥等措施,保障了油菜的生長。

“通過科技賦能,我們既提升了生產效率,又降低了人力成本,即便在不利氣候條件下,也能最大程度保障農作物生長。”合作社會計涂麗麗介紹。

這兩年,隨著賞花經濟的熱度不斷提高,合作社又看到了新的機遇——“煙葉+文旅”。每到油菜花盛開的季節,村裡都會舉辦油菜花節,吸引大量游客前來觀賞。

游客的到來,讓一些村民嗅到了商機。很快,有人開起了農家樂、民宿。三裡崗壹號院農家樂老板說:“每年三四月是油菜花盛開的季節,很多附近的游客都來我們村看油菜花,順便吃頓農家飯,我的農家樂生意特別好,每個周末都是爆滿。”

在煙站與合作社的科學規劃與強力帶動下,玉皇廟村“煙葉+油菜+水稻”的特色輪作模式煥發蓬勃生機,產業規模持續擴容升級。全村煙葉種植隊伍已壯大至19戶,種植面積超過1200畝,其中輪作面積達一半以上,形成了頗具規模的現代化種植基地。尤為亮眼的是,80后青年煙農佔比高達50%,成為產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回到家鄉,投身到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文/圖 汪洋海、陳泳緯)

(責編:周雯、張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武漢立法規范流域垂釣行為 多元共治守護母親河
  武漢漁政執法人員巡查長江沿岸釣魚現象。武漢市農業農村局供圖 人民網武漢7月1日電 (記者郭婷婷)長江十年禁漁以來,垂釣人員的行為如何進一步規范?作為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武漢以政府規章形式規范長江流域垂釣行為。…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