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0個煙感報警器+3000台應急廣播” 湖北房縣織密基層智慧應急防護網

湖北房縣八裡村應急服務驛站的四輪越野車。受訪者供圖
“中村村出現煙霧報警信號,請立即處理!”
湖北省十堰市房縣軍店鎮應急指揮中心電子大屏幕上火情信號反復閃爍。軍店鎮下轄中村村一處農田起火,軍店鎮平安建設辦主任曹健立即組織救援隊伍趕赴現場。從接到警報到抵達現場僅用了9分鐘。
“系統警報一經發出,村應急服務驛站也會收到報警並採取行動,如果災情較重,我們還可以通過當地部署的應急廣播一鍵播放轉移避險通知。”曹健介紹。
房縣地處鄂西北秦巴山腹地,在湖北省103個縣級行政單位中面積居第二。縣域重巒疊嶂、地勢復雜,面臨山洪、滑坡、森林火災等多重災害風險。過去,基層應急管理存在上下不貫通、人員配備不合理、救援力量不充足等問題,安全治理“痛點”多、“堵點”雜。
作為應急管理部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建設聯系縣和湖北省應急管理體系改革試點縣,房縣瞄准山區薄弱點,大力推進智慧應急建設,將安全防線延伸至“最后一公裡”。
智慧平台“一屏觀全域”
“這是水庫監控,這是高空防火預警監控……”在軍店鎮應急管理指揮中心,曹健操控著鼠標,一一介紹大屏上的信息,“通過這個智慧平台,我們應急工作處理更及時了。”
為了構建應急指揮中心“一張網”,房縣探索開發智慧應急平台,接入水庫、森林等風險隱患點及加油站、景區等公共區域的監控系統,一屏查看監測信息,一鍵進行喇叭喊話,以“智慧大腦”實現基層應急“零距離”。
“我們還免費為全鎮的獨居老人安裝智能煙感報警器。”曹健說,煙感報警器關聯了家屬、鄰居和鎮村干部的電話,並接入智慧應急平台,一旦發生緊急情況,系統自動向關聯人員撥打報警電話,並向鎮應急指揮中心發送報警短信。相關人員接到報警后,迅速展開救援。
目前,房縣在全縣鄉村安裝風險點位視頻監控1065個、智能煙感報警器3500余個、應急廣播3000余個,確保預警信息第一時間傳遞到基層一線、一線險情第一時間響應處置,用科技力量為人民群眾筑起安全防線。
應急力量“扎根”到村
“有的村很偏遠,從縣裡過去要三四十分鐘,現在建了應急服務驛站,消防車幾分鐘就能到。隨著基層應急救援體系的不斷完善,基層消防救援工作的壓力在逐漸減小。”軍店鎮中心消防救援站站長陳鐘涵如是說。他已在房縣消防系統工作9年。
救援時間從幾十分鐘到幾分鐘的轉變,得益於“2+5+14+N”應急消防救援體系的構建——在城區建設2個消防救援站﹔在鄉鎮分片區建設5個中心消防救援站,發揮片區“以點帶面”的輻射作用﹔在偏遠鄉鎮設立消防救援所﹔在中心村建設一批應急服務驛站,讓應急管理和服務真正下鄉、入村。
“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未持証上崗。”
“固定消防設施未進行年度檢測和維護保養。”
……
在軍店鎮消防救援站二樓,消防安全隱患上報表清晰地記錄著鎮消防救援站對鎮中心衛生院的消防安全隱患排查情況。原來,各個中心消防救援站除了與應急部門聯動救援外,同樣把更多日常性的消防隱患排查行動深入到了鎮內大大小小的生產經營場所以及村民家中。
房縣各鄉鎮還建設了應急物資倉庫。在軍店鎮應急物資倉庫,救援用的工兵鐵鍬和鐵鋤泥跡未消,應急背包、救生衣、背負式風力滅火機等應急物資種類齊全、數量充足。
“我們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教他們如何使用這些設備。同時我們也實現了倉庫裝備與專業消防救援隊伍共享,消防救援隊伍隨時可以調取我們的裝備進行救援行動,讓裝備有更多用武之地。”房縣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魏華明說,房縣還通過“專業隊伍+社會力量+基層組織”的模式組建救援隊伍,確保關鍵時刻拉得出、頂得上。
安全知識“玩”進心裡
走進房縣潮玩VR科技樂園,醒目的“應急科普體驗區”標識牌映入眼帘,戴上VR設備,可“親歷”地震、台風等場景,學習逃生避險技能﹔拿起滅火器對准屏幕,能夠模擬滅火操作,掌握滅火器的使用方法……
“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能夠學會根據火災類型選擇針對性的滅火器、如何滅火。”潮玩VR科技樂園負責人孫月說,在樂園裡設立應急科普區,打造“寓教於樂”新場景,讓安全知識“玩”進孩子們心裡。
房縣應急管理局協調縣科技館,在科技館規劃一片區域建設應急科普教育基地。“目前相關規劃正在征求相關方面意見,很快就將進行改造施工。建成后,房縣人民又多了一個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的應急科普教育基地。”魏華明介紹。
豐富多彩的安全宣傳教育,也在房縣八裡村、伏溪堰村等應急服務驛站火熱進行。八裡村應急安全文化長廊和主題公園以標識牌、宣傳欄、圖文展板等形式宣傳應急避險、安全生產等知識,營造出濃厚的“人人講安全、個個會應急”氛圍。(張沛 陳嘉慧 謝靜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