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基層應急能力建設“加速度”
湖北隨縣:智慧應急網絡讓安全“一站即達”

柳林鎮第一小學學生參觀柳林鎮應急安全宣傳教育基地。受訪者供圖
5月8日,湖北省隨州市隨縣柳林鎮降下入汛以來第一場大雨。當天晚上7時許,柳林鎮鎮區應急廣播警報驟響,一場緊張有序的夜間防洪搶險、山洪災害轉移避險演練拉開帷幕。
隨著預警信息下達,鎮政府值班人員即刻上報相關情況,鎮長一聲令下,應急預案迅速啟動。鎮區廣播、手搖報警器報警聲響徹夜空,各小組聞令而動。轉移安置組沖鋒在前,引導居民沿著既定路線有序轉移至柳林鎮第一小學避難場所﹔搶險救援組迅速趕赴險情發生區域裝填沙袋、加固堤壩﹔治安巡邏組維持秩序、疏導交通,醫療救護組嚴陣以待,隨時准備應對突發狀況。
柳林鎮位於隨縣南部山區,鎮區建在山坳裡,低窪的地勢容易匯集四面來水。2021年8月12日,一場突破該鎮歷史極值的大雨,給柳林鎮帶來了無可挽回的損失。自此以后,每年5月的第一場大雨當天,柳林鎮便會依托應急廣播等智慧應急手段組織全鎮開展夜間防汛演練。
“廣播一響,村民們都會自覺進入應急狀態。群眾避險轉移路線,防汛隊伍集結點位等應急預案細節已刻入每位居民腦海中。”柳林鎮黨政綜合辦公室工作人員姚志康說。這也是隨縣將基層應急能力體系建設滲透於基層群眾日常生活的生動寫照。
培育基層應急文化因子
在柳林鎮應急安全宣傳教育基地內,姚志康逐一介紹基地內VR自然災害體驗、模擬滅火等應急安全模擬體驗內容。
雖然姚志康並非政府專職安全監管人員,但他對各個設備的作用、特點十分熟悉。姚志康僅入職兩年,但在覆蓋全鎮各政府部門的干部應急提能行動中,他一身應急“肌肉”也漸有小成。
6月1日,柳林鎮第一小學組織學生來到應急安全宣傳教育基地。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同學們不僅學習體驗了應急安全知識技能,還深刻體悟了柳林鎮人民在2021年“8·12”特大洪災中的抗災精神。
在柳林鎮應急安全知識宣傳教育基地外牆立面,有一面牆仍保留著受災時的原樣,2021年“8·12”特大洪災水位線依然清晰可見。
“這裡不僅是周邊群眾學習應急技能的教育基地,也是柳林人民抗擊洪災的精神紀念館。”柳林鎮黨委組織委員、統戰委員唐玉龍說。
提高基層應急智慧因子
在應急管理因子逐層滲透進全縣基層土壤的過程中,應急指揮部和智慧應急指揮平台的建設是關鍵一步。
隨縣應急指揮部大樓建筑面積1100平方米,指揮大廳、視頻會議室、綜合值班室、聯合值班室、會商研判室等場所一應俱全。這棟大樓裡,隨縣智慧應急指揮平台是核心,也是全縣的“應急大腦”。
隨縣智慧應急指揮平台利用物聯網、大數據、融合通信、數字孿生建模等先進技術手段充分“武裝”,收集與對接了隨縣防災、減災、救災17個相關部門、43類動態和靜態數據信息,建立起縣級多部門應急數據“一網統管”的數據共享格局。
在“大腦”的神經末端,是隨縣重點社區、河道等地安裝的30個應急智能燈杆、70個應急前哨站,以及遍布全縣重點部位的401個應急廣播。
應急前哨站和應急智能燈杆都是長著“三頭六臂”的應急“干將”。柳林鎮就有3處應急前哨站“坐鎮”浪河河堤。隨縣應急指揮部值班人員介紹:“‘前哨站’安裝有氣象、水位監測裝置,同時安裝有高清AI攝像頭、喇叭和顯示屏,既能為全縣智慧應急指揮平台收集一線數據,又能實現全縣‘叫應直達’,將災害預警信息第一時間傳送到鎮、村一線。”
隨縣每個鎮政府廣場都安裝有一座應急智能燈杆。“每天晚上,這裡都有群眾聚在一起休閑、活動。燈杆配備的顯示屏與喇叭,是宣傳防災減災知識的重要陣地,群眾可以從這裡獲取很多實用的信息。”唐玉龍介紹。
全縣水庫、漫水橋、加油站、393個自然村重點交通路段、森林火險防控區等重點區域的實時情況,也可以通過智慧應急指揮平台一鍵查看、實時調度。
隨縣應急管理局黨委委員、總工程師張良演示了智慧平台即時開展指揮調度的場景。
“太白頂景區尚家灣漫水橋水位已過安全線,請該村拉好警戒線,水位下降前禁止通行。”張良在平台上對相關責任人進行了一鍵叫應。幾分鐘后,在應急指揮大廳顯示屏上,太白頂風景區尚家灣漫水橋的應急前哨站視頻監控畫面中,鎮、村相關責任人已趕赴現場,迅速布設警戒線,進行現場處置。同時,平台收到相關人員的反饋信息,相關防范措施已落實到位。
據介紹,智慧應急指揮平台上可連通省、市應急指揮部,下可調度全縣各鎮,橫向可與縣消防救援大隊保持24小時音視頻連通,隨時聯動。
激活基層應急“戰斗”因子
“演練指揮,力量動員,這些應急管理方面的工作和我們在部隊時的經歷很相似,因此我們很快就進入了角色。”隨縣高城鎮應急管理站站長謝文建說。
謝文建是高城鎮本地人,曾服役於遼寧某部隊。轉業回鄉后,他主動作為,幫助家鄉組建起一支40人的鎮級應急救援隊伍,還在每個村拉起了15人左右的應急小分隊,通過裝備培訓和應急演練形成戰斗力。
2021年12月,隨縣20個鄉鎮應急管理站統一挂牌成立。縣裡定向招募退役軍人40名,分配到20個鄉鎮,作為應急管理專職人員。
以謝文建為代表的這40顆應急“種子”,深深扎進了鎮、村的土壤,播撒出應急動員的“戰斗”因子。40名應急管理專職人員在各鎮主持組建了鎮、村綜合應急救援隊伍400余支。據統計,隨縣基層先機處置“生力軍”總數達6600余人。
2023年11月,隨縣西南部的洪山應急救援中心、北部的萬和應急救援中心同時啟用,兩個區域應急救援中心與縣消防救援大隊形成了“一主兩翼”30分鐘縣域應急救援圈。
如今,遍布20個鄉鎮的鎮、村綜合應急救援力量,是對隨縣“一主兩翼”30分鐘縣域應急救援圈的進一步充實。隨縣應急救援網絡進一步織密、織牢,全縣人民群眾的安全感,進一步增強!(謝家興、王凡、黎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