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亂邊坡變口袋公園 574公裡高速公路煥新顏【4】

盛夏時節,驅車行駛在翻壩高速點軍互通,滿眼綠意扑面而來——新鋪設的青翠草皮從路肩延伸至互通區外,“宜路蘭香”景觀石點綴其間,錯落有致的花卉、灌木與廣玉蘭相映成趣。隔離網外,城市綠化草坪與之自然銜接,昔日的“兩重天”景象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宛如鑲嵌在高速路側的口袋公園。
“以前這兒茅草爬藤亂長,遮景又不美觀。現在晚飯后遛彎,還能欣賞宜昌‘南大門’的夜景!”家住點軍區泰和世家社區的楊翠珍阿姨,正沿著新建步道散步,望著煥然一新的互通區,笑容滿面。
這份改變,源於湖北交投宜昌運營公司今年強力推進的路域環境整治提升行動。作為宜昌市70%以上高速公路的運營管理者,該公司創新採用“邊運營、邊設計、邊施工”協同機制,聚焦城市門戶、旅游通道等重點區域精准發力,讓574公裡高速公路變身“暢安舒美”的風景線。
整治中,宜昌運營公司運用動態施工管理,巧妙利用種植土翻挖回填與棄方塑造微地形景觀,就近移植苗木237株,完成草皮鋪設23692平方米。曾經雜亂無章的互通區,如今呈現出“干淨、通透、悅目”的新氣象。
“我們像打造城市客廳一樣精心設計每個互通區。”現場負責人介紹,通過資源循環利用,既節約了成本,又實現了景觀提升。
作為三峽大壩旅游通道,翻壩高速的環境提升更注重“內外兼修”。公司遵循“宜通則通、當遮則遮”原則,對裸露邊坡進行生態修復,補植行道樹,輻射提升7處隧道洞口景觀。
更令人驚喜的是文化元素的注入——季家坡隧道景觀重建融入三峽文化精髓,“三峽飛瀑”“三峽人家”等特色節點,讓壯美山水在高速公路沿線徐徐展開。
面對574公裡高速公路的整治重任,宜昌運營公司探索出“12345”工作法,並建立“分片包干、責任到人”的網格化管理模式。累計清理白色垃圾千余噸,完成中分帶除雜修剪1750余公裡,疏通排水系統4600余公裡,清洗交通設施1600余公裡。
經過系統性整治,宜昌高速路域環境煥然一新。
“現在的高速公路,不僅走得安全,更走得舒心。”經常往返宜昌與武漢的貨車司機張師傅感慨道。
從城市門戶到旅游通道,從精細化保潔到文化景觀打造,宜昌運營公司正以574公裡高速公路為畫布,繪就“暢安舒美”的新畫卷,為宜昌這座山水之城增添了一道流動的風景線。(文/圖 周恬、王勇、譚君美)
(責編:周倩文、榮先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