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名荊楚創業新銳探秘大灣區創新密碼

7月的深圳,熱浪與創新熱潮一同涌動。一支由20名荊楚高校創業精英組成的特殊“考察團”,用5天時間深度解碼大灣區創新基因。這場由湖北省人社廳打造的創業實訓,讓年輕創客們實地觸摸到改革開放最前沿的脈搏。
“原來硬科技商業化要過這五道關!”在思謀科技的展廳裡,華中科大研究生李然對著AI質檢設備連連拍照。這家估值超百億的獨角獸企業,用真實的車間案例展示了技術如何變成“印鈔機”——這正是本次訓練營的特色:把課堂搬進企業實驗室。
活動採取“理論教學+實地參訪+交流分享”的培訓模式,組織學員深入大灣區實地探訪深圳科創學院、思謀科技、中國鯤鵬產業源頭創新中心、深圳市人工智能協會、中信海洋直升機股份有限公司、鬆山湖國際創新創業社區、小豚智能、先康達生物、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等前沿企業及科創平台。學員們像“解剖麻雀”般研究了9家標杆機構。在5天的行程中汲取創業智慧,拓寬發展視野。
開營首課邀請武漢理工大學企業創新經營研究中心主任白玉教授帶來“向新而行: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脊梁”主題分享。白玉結合多年創業指導經驗,從市場定位、盈利模式、資源整合等維度拆解成功案例,為學員解析創業項目從0到1的落地邏輯,引發熱烈互動。
此次訓練營行程緊湊高效,聚焦硬科技與新興產業。大灣區企業家們則貢獻了更“接地氣”的經驗。
在鄂灣創業青年圓桌論壇上,學員與8名大灣區創業青年圍繞“破局與增長:下沉市場vs國際化出海”“技術驅動創業:如何找到PMF與規模化路徑?”“早期融資與資源對接:地域差異與共通策略”“創業路上的‘坑’與心法:團隊、決策、韌性”等議題展開熱議,就跨區域資源對接等達成多項共識。
本次訓練營是湖北省2025年強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支持體系的關鍵舉措。年初以來,湖北省密集出台政策,設立專項創業基金、擴容孵化載體、優化商事服務,著力破解大學生創業“起步難、資源缺、經驗少”痛點。訓練營以“理論+實踐”“省內+省外”的創新模式,精准對接湖北省“51020”現代產業集群發展需求,旨在培養一批懂技術、善經營、具有國際視野的青年創業生力軍,為湖北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注入青春動能。(文/圖 楚仁軒)
(責編:周雯、張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