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市集 傳技藝 多元活動展現黃州非遺魅力

近年來,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以保護、傳承、利用為主線,推動傳統文化延伸到更多空間場景,游客沉浸式感受奇特技藝,這是黃州提升傳統文化傳播力,促進傳統文化與旅游、商業等深度融合的生動實踐。通過舉辦大型文旅活動,不斷提升黃州的影響力和融合度。
賞藝術展演 品味文化精粹
進入初夏,五月的驕陽點亮黃州大地,融合傳統與現代的文化盛宴精彩上演,黃州區文旅市場迎來“高光時刻”。
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黃州精心推出一系列文旅活動,通過舞台展演、文創展覽、傳統文化市集、沉浸體驗,全方位展現魅力。
江柳搖村非遺館開業,赤壁公園沉浸式體驗,萬達廣場牌子鑼、採蓮船、湖北大鼓、黃梅戲等節目展演現場人氣爆棚,寶塔公園東坡文化游學活動吸引八方來客……
精彩紛呈的文旅活動將傳統藝術與消費場景深度融合,為市民游客獻上一場集文化體驗、藝術享受、消費狂歡於一體的盛宴。據悉,五一季期間,線上線下累計超10萬人次參與體驗,為全區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六月初,以“融入現代生活 非遺正青春”為主題的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暨“國際檔案日”活動在赤壁街道舉行,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共賞傳統文化之美。
活動現場,東坡肉、東坡餅、手工魚丸、宣紙烙畫、剪紙、農民畫、糖畫、黃州藍靛等琳琅滿目的產品,不少觀眾還親自上手體驗,嘗試制作簡單的作品,感受傳統手工技藝的樂趣。
逛傳統市集 觸摸文化根脈
近年來,一場場傳統文化市集在黃州多個地標場所相繼開市,以文化消費場景,游客和市民穿梭於傳統與現代之間,伴著購物去旅游。
東坡文創首開區文化小劇精彩上演、東坡美食挑逗味蕾、文創產品花樣繽紛。此外,戲服、旗袍、戲鞋等傳統技藝也紛紛登場,從多個維度展現黃州的獨特魅力。
在東坡赤壁文創展區,游客不僅可以近距離觀賞精湛工藝,還能親手參與制作糖畫、體驗拓片技藝,在實踐中感受傳統文化。
在安國寺,穿漢服、頌詩詞、賞非遺,東坡文化國學講堂帶領觀眾對話蘇東坡,展演重現千年民宿,游園雅集品茶聽琴,文化展館沉浸式展演,讓游客觸摸歷史文脈,還有文創產品好禮相送,寓教於樂中感受黃州厚重的歷史文化。
在黃州區文明實踐活動現場,總能看到一張小方桌,一把剪刀,一摞紅紙。“咔嚓咔嚓”,剪刀在紅紙上翩飛,紙張的每一次翻折,剪刀的每一瞬蜿蜒,一張普通的紅紙蛻變成精美的字樣或圖案。
將深厚的文化基因轉化為豐富的體驗場景,黃州區以差異化的內容供給激活文旅消費新動能,持續推動“流量”向“留量”的深度轉化,讓市民和游客在看大戲、逛市集、品展覽的過程中,觸摸城市的文化根脈。
承傳統技藝 融入日常生活
在黃州區文化館農民畫展中心,色彩濃烈的農民畫在木架上舒展,古朴線條勾勒出民間傳說,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厚重的地方特色。
“用鉛筆在畫紙上畫出大致構圖和輪廓,在用水彩、丙烯等顏料,從主體開始逐層上色,最后添加裝飾元素,讓作品更生動飽滿。”黃州區文化館農民畫老師李元生向市民傳授技藝時介紹道。
黃州區讓傳統文化融入人們“吃、住、行、游、購、娛”等方面,激活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游客不僅可親手體驗傳統文化,還可以將文化體驗“帶回家”。據統計在今年“五一”展銷活動期間,共吸引約2萬人次到黃州各景區現場參觀選購文創產品。
在各社區,年輕人學習糖畫、剪紙、牌子鑼、皮影戲、中醫理療、藍靛印染、湖北大鼓等手藝,並將現代設計理念融入其中,這種代際交流正重塑著基層社區文化生態。
黃州區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負責人表示,創新推出惠民演出、趣味研學等文化惠民活動,以文為魂、以旅為形,讓城市不斷迸發新活力。
多元化的傳統文化展示平台,不僅讓黃州古老的傳統技藝煥發新的生機,還實現了文創產品從“養在深閨人未識”到“飛入尋常百姓家”的轉變,更展現出黃州風土人情與文化底蘊。
自2017年,黃州區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成立以來,黃州區形成了融合傳統手工藝、文創作品及品牌產品的復合業態,滿足游客的多元文化需求。截至目前,黃州區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3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11項,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6項,包含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技藝、曲藝、民俗、民間文學、傳統醫藥等。此外,採蓮船、牌子鑼、皮影戲、湖北大鼓、剪紙、糖畫、黃州舞龍等非遺項目常態化活躍在黃州大街小巷,7年來,各類民俗展演4000場次,非遺演出達6000余場。(文/圖 駱冬)
(責編:王郭驥、張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