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人民建議丨讓湖北成為更多人的“詩和遠方”

2025年08月21日14:15 | 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武漢8月21日電 (記者周雯)加強文旅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推出更多戲曲展演惠民活動……正值暑期旅游旺季,不少市民踏上旅途去探尋“詩和遠方”,在感受文化和旅游行業蓬勃發展的同時,網民紛紛結合自身經歷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為湖北文旅發展建言獻策。對此,相關部門逐一進行了詳細的回復。

戲劇戲曲文化惠民活動不斷

“今年湖北推出了很多惠民活動,我和家人參與了其中,體驗感非常不錯。”該網民留言表示,自己作為一名95后的年輕人,第一次看了漢劇后,深刻感受到了武漢話的魅力和漢劇的風趣幽默。

人民網“領導留言板”頁面截圖

人民網“領導留言板”頁面截圖

她建議,在節假日推出更多文化惠民活動,比如戲曲、戲劇、沉浸式話劇等,讓更多人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對此,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回復表示,湖北一直重視戲劇戲曲文化惠民,持續承辦兩年一屆的全國戲曲(南方片)會演,組織開展三年一屆的湖北藝術節、湖北省地方戲曲藝術節(黃梅戲、楚劇、花鼓戲)基層惠民展演﹔長期舉辦“戲碼頭·全國戲曲名家名團武漢行”、武漢“戲碼頭·中華戲曲藝術節”等演出品牌活動﹔全省專業文藝院團持續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等惠民演出活動。

據介紹,今年4-5月武漢“戲碼頭”戲曲藝術展演,涵蓋京劇、昆曲、越劇等7個劇種,惠民演出22場。5-6月第四屆全國戲曲(南方片)會演在武漢舉辦,共演出19場。下半年,第29屆“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業余組)、2025年湖北戲劇牡丹花比賽、戲碼頭全國戲曲名家名團武漢行等活動將為武漢人民群眾提供更為豐富的戲曲戲劇文化生活。

讓湖北文旅四季熱度不減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觀眾走進劇場感受藝術的魅力,越來越多的非遺元素融入日常綻放出新的光彩,越來越多的游客踏上旅途去探尋“詩和遠方”。

如何讓湖北成為更多游客喜愛的“詩和遠方”,有網民從加強文化和旅游資源的整合、提升旅游設施和文化場館的服務質量、支持文旅企業加大創新力度、加強文旅行業的標准化建設、提高文旅從業者的專業素養和服務水平這五個方面為湖北文旅發展建言獻策。

網民留言截圖

網民留言截圖

同時,該網民表示,還應重視市場推廣和政策支持,如通過投放文旅惠民券、高校新生文旅優惠大禮包、舉辦四季主題促消費活動等措施,保持市場活力,持續提升文旅消費規模。並通過設立旅游產業發展基金和旅游獎勵專項資金,以及多渠道投融資機制,為文旅企業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

對此,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回復表示,經過認真研究,將在下一步工作中吸收借鑒,並對該網民提出的建議依次進行了回復。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回復網民留言截圖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回復網民留言截圖

針對做好文旅深度融合方面,湖北圍繞文旅產業補鏈延鏈強鏈,推進“文旅+百業”“百業+旅游”,發展工業旅游、科技旅游、鄉村旅游、體育旅游等旅游業態。建設一批研學旅游、工業旅游示范基地﹔持續開展好“漢馬”(武漢馬拉鬆)“武網”(武漢網球公開賽)等國際賽事﹔因地制宜開發戶外運動、低空旅游體驗項目。

在推進景區提檔升級方面,持續推動景區及周邊綜合環境整治、配套設施完善,建立問題清單、實行銷號管理,營造“舒心舒暢、耳目一新”的景觀環境。抓好服務環境提升。持續開展旅游行業導游亂象、強制消費等民生實事專項整治,加快改善文旅硬設施和軟環境。

在強化文旅品牌建設方面,圍繞“知音湖北”文旅品牌,對湖北文旅“五個一”(一本厚重的書、一幅美麗的畫、一首激昂的詩、一座豐饒的園、一架通達的橋)金名片進行品牌化傳播。開展“知音湖北 繽紛夏日”“知音湖北 遇見金秋”“南國冰雪季”等秋季、冬季主題活動,確保湖北文旅熱度不減。

關於加強文旅標准化建設方面,積極成立湖北省文化和旅游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充分發揮行業主管部門、標准化技術委員會、行業協會和企業合作聯動機制,推進文化和旅游標准化建設。

在抓好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加強“知音名導”“知音向導”人才庫建設力度,承辦好第六屆全國導游大賽,加強旅游從業人員培訓,辦好全省文旅市場管理培訓班、旅行社標准宣貫培訓班、星級飯店服務人員培訓班,加快推動旅游服務人才提質升級。

關於提升市場服務質量方面,支持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加強與文旅企業的聯系,發揮旅游發展基金等作用,撬動社會資本投資文旅產業。細化“引客入鄂”獎勵政策,組織全省重點景區聯動推出消費券、票價優惠、折扣套餐等惠民措施,針對性推出地區優惠政策,撬動文旅消費市場。

近年來,湖北省委、省政府把“大力實施文化創新戰略,整體提升支點的文化影響力”作為支點建設的“七大戰略”之一,通過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荊楚文化影響力,賦予支點建設以豐富的人文內涵、文化底蘊、文旅支撐,推動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設。

(責編:周倩文、張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