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國調研行丨這座國際機場,憑什麼這麼“快”?

鄂州花湖國際機場。人民網記者 周恬攝
地處長江之南、武漢之東的鄂州,是湖北省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地級市,卻“憑空”崛起全球第四個、亞洲首個專業性貨運樞紐機場——鄂州花湖國際機場(以下簡稱“花湖機場”)。
開航3年以來,花湖機場累計執行貨運航班超6萬架次,完成貨郵吞吐量超200萬噸,開通國內貨運航線59條、國際及地區貨運航線45條,成為湖北省對外開放的“空中出海口”。
鄂州,憑什麼?走進花湖機場,答案逐漸清晰。
上午10點,在機場北貨運區公共國際貨站,工作人員正忙著裝卸、打包一批從印度加爾各答運來的青蟹。“今早8點剛到的,馬上就要發往全國各地。”鄂州空港貨運有限公司貨站管理部負責人劉晨璐介紹,出口“自動運抵”實現秒級放行,進口生鮮“極速通道”支持運輸途中預清關,最快2小時就能出港。
工作人員正在裝卸從印度加爾各答運來的青蟹。人民網記者 張雋攝
首創“空空中轉”模式,國際轉國際貨物通轉時間縮短至5小時,較傳統模式效率提升60%﹔與武漢天河機場推行“雙樞紐聯動”,光谷城市貨站實現安檢互認,地面駁運時間減少40%……經過一系列流程再造、模式創新,花湖機場加快構建“國際國內貨運中轉腹地”,今年上半年機場國際貨郵吞吐量達24.9萬噸,較2024年同期增長261%。
“貨到花湖快”,也來自新技術的運用。夜晚零點過后,不少人已經熟睡,花湖機場卻迎來了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刻:來自世界各地的航班在此“群降群起”,讓產自中國的電子產品、生物醫藥、汽車配件“隔夜達全球”,將南美三文魚、北美龍蝦、泰國榴蓮送上各地百姓餐桌。
貨物快速轉運、流通的秘訣,就在位於機場“C位”的順豐轉運中心。走進建筑面積75萬平方米的轉運中心,52公裡長的智能化分揀線上,大小各異的包裹以每秒2.7米的速度“飛馳”。2000余名作業人員默契配合,10分鐘完成拆板卸貨,最快5分鐘清空一板貨物。
“我們幫助機場建成了14條海關智能查驗線,將‘串聯式’通關轉變為同時進行的‘並聯式’通關,快件整體通關時間減少50%。”鄂州海關副關長李峰說,這裡每小時可處理快遞28萬件,單件貨物最快5分鐘、最慢半小時就能分揀完畢。
花湖機場的“快”,不僅體現在貨物流轉速度,更離不開背后綠色高效的配套生態支撐。
在能源保障領域,國網鄂州供電公司全程參與綠色能源體系構建:從3年前機場屋頂2.6兆瓦分布式光伏一期項目並網發電,到如今鄂州空港綜合保稅區8800kWp光伏項目推進,一系列綠色能源項目既為機場高效運轉提供穩定電力,也為鄂州空港綜合保稅區打造“零碳園區”奠定基礎。
洋主播在直播帶貨。人民網記者 張雋攝
機場的“快”還帶動區域產業加速升級。下午3點,位於鄂州市臨空經濟區的中國(鄂州)跨境電商產業園直播中心內,來自巴基斯坦的洋主播正在直播間向北美消費者推薦無人機﹔而在二樓的展銷區,東南亞爆款女裝,歐美暢銷的電子產品、玩具手辦等琳琅滿目。
中國(鄂州)跨境電商產業園的展銷區。人民網記者 張雋攝
佔地216畝的中國(鄂州)跨境電商產業園,是鄂州打造的臨空經濟新業態,重點發展跨境電商、智慧物流、數字貿易等臨空指向型產業。自今年4月30日正式運營以來,已建成直播基地、選品中心、跨境貿易中心等設施,注冊簽約企業258家,已入駐重點企業62家。未來,園區將依托花湖機場“一夜達全國,隔日連世界”的航空貨運樞紐優勢,打造輻射中部、鏈接全球的跨境貿易產業生態圈。(張雋 范昊天 劉書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