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潛江:民生實事落地暖人心

“您看,這紅本本到手,心裡總算踏實了!”在潛江市市民之家不動產登記中心,樂活春天小區居民趙先生拿著剛打印好的不動產權証,語氣裡滿是激動。從提交材料到拿到証件,全程不到30分鐘——這是潛江將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民生實效的一個生動縮影。
潛江城景。艾帥攝
30分鐘拿証:“辦証難”一朝解
“以前提起房產証,整夜整夜睡不著。”回憶起過去,趙先生打開了話匣子。他家這套房子買了十多年,因開發商失聯、手續不全,房產証成了“心病”。“孩子上學要証明,想置換房子也沒法交易,每次去社區反映,都只能等消息。”
這樣的“心病”,曾困擾著潛江9個小區的1694戶居民。學習教育開展后,潛江市委把化解 “登記難”作為“一把手工程”,12個部門組成的專班很快進駐。在市民之家的專班辦公室裡,一張貼滿彩色便簽的“作戰圖”格外顯眼:中珠家春秋小區的便簽上寫著“武漢中院查封,需跨省協調”,樂活春天小區標注 “開發商失聯,需要先辦証再補手續”,楊市新農貿市場則備注“消防整改同步推進”。
“每天一碰頭,每周一調度,周末都在跟問題‘較勁’。”專班工作人員指著 “作戰圖”介紹,為了幫中珠家春秋小區居民解困,他們曾多次赴武漢中院溝通,最終以“優先保護購房人權益”推動房屋解封﹔針對樂活春天小區,創新“容缺受理 + 承諾”機制,讓居民先拿証、后續補手續。
潛江市市民之家不動產登記中心,工作人員正在給市民辦理業務。艾帥攝
如今,潛江不動產登記窗口的服務更添溫度:材料簡化到身份証、購房合同、完稅証明3項,符合條件當場出証﹔為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門收件”,為上班族開設“延時窗口”,還會通過短信精准通知每一戶。截至目前,中玶熙郡等9個小區的1694套商品房,已全部具備辦証條件,十年“心病”一朝得愈。
100米通路:“繞路愁”變“家門口暢行”
“以前接孩子,得繞兩公裡路,現在,出校門拐個彎就到家。”泰豐街道青龍溝社區居民宋豐站在新通車的保駕路東延段上,忍不住感慨。這條僅100米長的小路,一頭連曹禺中學,一頭接劉宋路,曾是附近居民的“心頭堵”。
“路雖短,剛開始協調時,大家都有顧慮。”青龍溝社區黨支部書記周清軍回憶,面對村民自留地的難題,社區黨員干部帶頭下沉,拿著道路規劃圖挨家挨戶溝通,前前后后談了十余次,才打消了居民的疑慮。
“每條路的打通都是多部門協同的硬仗。”潛江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從地下管線改接到征地補償協調,該局建立“周調度、月通報”機制,逐個破解施工中的難點問題。正是靠著這一機制,保駕路東延段6月開工、8月實現通車,宋豐接送孩子的路程從20分鐘縮短到了3分鐘。
在不遠處的天恩﹒杰座配套道路工程現場,挖掘機正轟鳴作業,這條317米長的道路建成后,將串聯起周邊商圈與居民區,大幅提升群眾出行效率。據統計,目前潛江市16處“斷頭路”中,已有2處完工通車,4處正在施工,9 月底還將啟動4處建設,2026年10月前將實現全部打通,讓“家門口的暢通”覆蓋更多居民。
9725次下沉:把“問題清單”變“幸福賬單”
“住這裡條件好、心情好,就像在家一樣舒坦,我享清福啦!”在華美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內,97歲的老人劉成應與家人圍坐在一起,拉著家常,不時傳出陣陣歡笑聲。
劉成應居住的廣華寺街道,是江漢油田總部所在地。隨著“油一代”“油二代”相繼退休,街道老年人口持續增加。數據顯示,該街道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約3萬人,佔比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養老需求日益迫切。
群眾期盼處就是工作著力點。學習教育活動深入開展以來,潛江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在廣華寺街道華美社區探索“專業機構+社區養老+居家養老”三位一體可持續養老服務模式,讓老年人既能享受專業照料,又能感受家的溫暖,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這樣的民生溫暖,在潛江隨處可見。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潛江組織黨員領導干部開展“進農家、訪群眾,進車間、訪企業,進一線、訪實情”活動,累計下沉9725次,解決群眾難題1794個,為企業紓困1450次,化解矛盾糾紛 1125 起。
在12345政務服務熱線中心,群眾滿意度數據始終保持在99%以上。對於企業訴求,他們還建立了“直通車”機制,解決率達87%,申訴求決類初次信訪一次性化解率超95%。
如今的潛江,從房產証到手的安心,到家門口通路的順暢,再到難題及時解決的舒心,學習教育的成效正化作群眾臉上的笑容。“民生無小事,每一件都要辦實辦好。”潛江市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以學習教育為契機,轉作風、辦實事,讓群眾的獲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張雋、劉瓊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