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北频道>>新闻中心

【周观察】喜见江豚归 岸绿景更美

金雨蒙
2021年09月07日08:32 |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小字号

江豚资料图。中科院孙慧供图

清风徐来,水光粼粼,不时可见几头江豚探出水面。这里是长江湖北石首段北岸,月牙形的天鹅洲长江故道内,逾百头长江江豚在此栖息、繁衍……随着长江禁渔十年计划的开展,多地水域环境有所改善,而江豚也更加频繁地被拍到。

天鹅洲保护区的江豚饲养基地。天鹅洲保护区供图

长江濒危物种——江豚的保护成为关注的热点。

“微笑天使”也有“眼泪”

说起长江物种保护,被称作“水中大熊猫”和“长江女神”的白鱀豚是绕不开的话题。但不幸的是,在2007年,白鱀豚被英国《皇家协会生物学快报》正式宣布功能性灭绝,长江江豚便成为长江中仅剩的小型鲸豚类动物。

长江江豚是淡水豚,仅分布在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干流和洞庭湖、鄱阳湖,是世界上唯一的淡水江豚。它们全身为蓝灰色或灰黑色,尾部扁平,形似海豚,嘴巴闭着的时候,看起来像抿嘴微笑,正因为这个“祖传”的治愈系笑容,长江江豚又被称为“微笑天使”。

谁都不想看到江豚再步白鱀豚的后尘,但情况却不容乐观。

201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长江干流的江豚数量仅在500只左右。2017年科考结果发现,江豚种群总数约1012头,状况极度濒危。

每年在长江流域以及鄱阳湖、洞庭湖均会发现数量不少的死亡长江江豚,它们或是船体的螺旋桨割伤它们的身体,或是非法的捕捞渔具与电捕方式使它们死伤,或是竭泽而渔的捕鱼方式让它们在冬季死于饥饿,或是水利上持续降低的水位使它们搁浅于浅水围堰之中……它们几乎没有任何反抗,只能“微笑”着流下伤心的“眼泪”。

留住那抹迷之微笑

近年来,长江江豚保护也不断升级。

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逐步探索了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繁育三大保护策略。其中,迁地保护,即选择一些生态环境与长江相似的水域建立迁地保护地,是当前保护长江江豚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至今,我国已建立5个迁地保护地,迁地群体总量超过150头。

成立于1992年10月的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首个长江豚类迁地保护区。截至今年4月,天鹅洲长江故道江豚种群数量从最初的5头增至101头。近年来,天鹅洲保护区还向湖北洪湖老湾故道、安徽安庆西江等江豚迁地保护区和保护场所输出江豚24头,成为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种源输出的重要基地。

在天鹅洲保护区的视频指挥中心,墙上大屏幕实时显示着保护区内10多个不同水域的画面。工作人员坐在指挥中心,实时监测水位变化、水质指标,还可迅速锁定非法捕捞现场,并通过无人机喊话驱离偷捕人员。

2019年,保护区还与有关企业、公益组织等合作,引进智能监控设备和无人机,在天鹅洲长江故道和周边长江干流的重点区域安装水下摄像头等智能设备,建立起巡护监控网络。湖北省还专门拨出项目资金1300多万元,支持保护区建设办公、科研、科普场所和监测塔等。

除了硬件配套,各种保护措施也在不断完善。

应该来说,中国长江江豚保护成果显著,种群数量下降趋势得到了遏制。

在2019年召开的长江江豚保护进展及启示国际研讨会上,多国对中国长江江豚保护的成功经验进行了研讨分析,其经验也为世界其他受胁小型鲸类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和技术参考。

江豚频现身 多方合力长江大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生态环境领域又一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

长江江豚就是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的指标物种。江豚处于长江食物链的顶端,保护了它也就保护了其他生物,江豚保护也是长江大保护的有力抓手。

近年来,随着长江流域禁捕工作深入开展,全国多部门整治非法码头,规范航道,有效保护了长江江豚栖息生存环境。

今年6月,湖北潜江有市民拍到江豚跃出水面,这是当地近30年来首次拍到江豚;长江武汉城区江段今年也多次出现江豚的身影。

它们的出现就是长江大保护成效最好的体现。

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克雄介绍,2020年10月下旬以来,他们在长江武汉段开展长江江豚科学考察,结果显示,武汉白沙洲正形成稳定的长江江豚群体栖息水域。

几十年来,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江豚保护终于迎来了春天。

去年11月,武汉市政府出台“十大举措”,包括组织开展生态环境现状调查、长江江豚出没监视监测、船舶航行限速试点、建立武汉长江江豚繁育保种技术中心等多项措施,加速推进长江江豚重返武汉城区江段。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家都能在长江边看到江豚在水中跳跃。

(责编:周恬、张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